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重要原理之一的“灌输论”与人们对“道德灌输”的批判,从表面来看是一对矛盾。但是从“目的论”与“方法论”两个不同视角来看,它们之间又是相容的。“目的论”的视角强调的是且只是对要达成目的本身的关注;“方法论”的视角强调的是且只是对要达成目的的方法的关注。从这两个不同的视角来审视,我们需要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提倡“道德灌输”,从“方法论”的角度来批判“道德灌输”。  相似文献   

2.
“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不仅是和谐教育德育实践方法的实践与延伸,更是和谐教育德育的升华。“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一个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道德学习共同体,它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秉承和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基本精神,要充分关注与维护学生作为道德成长的主体,确立起师生道德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构建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互相对话、集体交流,共同成长,共同接受一种“道德锻炼”,从而不断建构完整的道德发展蓝图,为孩子们生命的和谐、自由、幸福成长奠基。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道德人格教育研究历来是国内许多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目前,关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教育的探究主要围绕着“现实状况如何”、“为什么要培养”、“培养什么”以及“怎样培养”这四大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4.
基于博弈论的“善行河北”道德品牌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剖析和博弈论的分析,关注“善行河北”道德品牌有效传播和持久的影响.提出“善行河北”道德品牌塑造策略建议:注重打造各类人群的同频榜样;设计道德成本补偿制度;开设“道德银行”,将道德数据化存储;道德回报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道德学习的难为与有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快速转型给青少年的道德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诚信”遭受危机,道德学习中的核心价值观难以确立;“非主流”文化中的不利因素滋生了学生不良的道德认同;“孤独感”不断蔓延,道德情感关怀机制萎缩。为使青少年的道德学习有效发生,试提出从“知识”转向“故事”,借助生命叙事引发道德移情;从“灌输”转向“对话”,通过价值判断发现道德生命的意义;从“大道理”转向“小细节”,关注生活境遇,提高道德敏感;从“感悟”转向“践行”,建构关心性体系,形成道德人格;从“受爱”转向“创爱”,在欣赏中展示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青少年的人格修养十分关注,他曾提出“人格防”,即建筑人格长城。他指出,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他要求学生每天要问问自己: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要求学生在道德进步上也要日日新。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诚信品德养成中的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也属于法律的范畴。因此,在高等院校,要使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理念和准则,不但要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也要加强诚信的法制教育;不但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也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要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中不断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也属于法律的范畴。因此,在高等院校,要使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理念和准则,不但要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也要加强诚信的法治教育;不但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也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要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中不断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深圳特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具有对他人与集体的无私奉献与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并重,崇高的道德理想与“惨淡”的道德现实矛盾斗争,对自我的道德要求与对他人的道德评价反向交错,对传统美德、合理的市场经济道德和西方先进道德观念兼收并蓄等特征。深圳特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现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教育启示有:一是要允许多元道德价值文化的存在;二是要建立新型的主导道德价值观;三是要构建层次性道德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0.
道德选择问题是一个古老的伦理学基本理论问题,亚里士多德、康德等西方伦理思想家都对这一问题有过深入的研究。具有实践理性特点和以成就高尚道德人格为旨归的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诸多思想家也都十分关注道德选择问题。先哲先师谆谆教诲人们要“立德,立功,立言”。孔子曾感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主张人们要注重品德修养,发奋学习惩恶扬善。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有道德;人的行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关键在于人的行为经历了道德选择的过程。因而道德选择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关注道德选择,不仅应从实践层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选择问题作出具体、现实的分析,更应从形而上的或价值论的视角对道德选择的哲学依据进行追问,探讨道德选择的合理性问题。王敬华博士的《道德选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一书,从价值论的视角对道德选择问题进行了整体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界关注道德选择的实践研究,而在道德选择的价值研究方面相对不足的现状,是一本值得肯定的学术专著。王敬华博士的《道德选择研究》一书,在明确选择与道德选择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求真”和“趋善”两个方面分四章节论证了道德选择的本质、根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道德的“高标”与“底线”一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思考的话题。长期以来,二者此消彼长,论者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在当前的社会和教育背景下,道德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该如何处理道德高标与道德底线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而不仅是德育的手段,生活与德育具有本体的关系.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构“可能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因此,德育就是生活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生活方式,自觉建构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的教育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的熏陶,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知行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高校要实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培养目标,必须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唤醒和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关注和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因素;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14.
“尊重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一直以来被广为提倡。尊重作为人性之需和伦理准则,是学校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当前社会道德风气滑坡、青少年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学校德育工作不利的背景下,“尊重的德育”的理念理应被关注并给予理性思考。“尊重的德育”从目标追求上看强调要把道德价值、德育地位和人的尊严高高挺起,并要从尊重道德、尊重德育和尊重学生三方面去认真践行。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也属于法律的范畴。因此,在高等院校,要使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理念和准则,不但要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也要加强诚信的法治教育;不但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也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从而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要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中不断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赵文琪 《福建教育》2023,(26):52-54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指向的是通过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典型行为和态度特征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效。文章从“锚定教学目标,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坚持科学循证,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增强评价效度,共建表现性评价量规”“提升评价信度,完善表现性评价机制”四个方面阐述优化表现性评价的具体策略,并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为例加以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权威的现代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要关注整个人生世界和意义世界,唤起和激发主体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与追求。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社会是以教师作为媒介来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为人处世能力(道德)的重要系统。在传统社会,教师以师道尊严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培养其道德习惯。在现代社会,传统的教师权威遭遇挑战。但是,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社会道德的诠释者”,其社会职责、职业伦理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担负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对道德的追求是全方位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关注"教授的"道德,而且要关注"形成的"道德.既要通过直接的道德教学系统地向学生传递道德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又要通过其他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进行道德渗透,直接道德教学的有效性在于能够给学生以系统的"关于道德的知识",但是,它与人的道德水平可以是不相关的,因此,它对儿童、青少年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也是微弱的.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仰的缺失,使诚信失去了法律的保障。在高校,要使大学生诚实守信,不但要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也要加强诚信的法治教育,不但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也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要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中不断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树立大学生诚信意识,构建信用时代的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多种物质利益的驱动,使集体主义道德受到种种责难和强烈冲击。一段时间以来,“集体主义过时了”、“为个人主义正名”的呼声纷纷扬扬。通过论证,揭示集体主义道德在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大力弘扬,同时对集体主义道德内容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充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