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田桂荣原本是河南省新乡市合河乡范岭村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除务农外,还在城里做电池批发生意,后来因为从事废旧电池回收,成为闻名全国的环保人士,中国各大媒体以及包括美国的《洛杉矶时报》等在内的许多国外媒体都报道过她的事迹,她还因此当选“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中国环保新闻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民间环保大使”等,并曾荣获2001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美国格雷特曼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乡农业战线著名典型人物已成为全国的政治人文景观。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史来贺、“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全国十大女杰”之一刘志华、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实践者张荣锁、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耿瑞先、“全国优秀环保志愿者”田桂荣等,他们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焦点访谈”节目报道新乡时说:“新乡农村先进人物典型层出不穷,那里是群星灿烂。”  相似文献   

3.
精心打造中国广播的“新闻旗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核心传媒和重量级新闻总汇的“中国之声”开播百日,获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好评,她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对国内外媒体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央台一套节目改版的预期。“中国之声”郑重承诺“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大步跻身国际传媒市场,使中国广播受众一夜之间获得了“收听中国之声,遍知天下事”的人文知情权;她的  相似文献   

4.
赵秀涛 《军事记者》2005,(11):51-51
俗语讲:“勤能补拙”。其意不外乎是说,干工作或某件事时要想出成效,只有“勤”字当头,才能补上“拙”。那么只抓住一个“勤”字。工作就一定能有起色吗?未必!笔觉得,这里还有一个如何运用“勤”的问题。用得不好,也会“勤”而无功、劳而无获。据报道:英国有一人通读诗书二万卷,却一篇章不会做,一首诗歌不会写。我们有许多搞新闻报道的同志,每天忙着搞采访,晚上挑灯夜战忙写稿,一年四季都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但搞了几年却不见长进.原因何在?“勤”咋就没能补上“拙”呢?看来,“勤”不到点子上.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赖忠华 《新闻界》2001,(1):53-54
新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新闻宣传可以说无处不在,影响深远,而法制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门类,近年来异军突起,不断蓬勃发展。而搞法制新闻写作,除了遵循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小,还必须对我们国家的各种立法情况有及时、全面的了解,才能使我们的报道客观,公正、准确,起到打击犯罪、弘扬法制、正确地引导人民群众的作用,我们国家正步入依法治国的轨道,各种新的立法和对原来一些法律的修改法案层出不究,特别是作为社会生活中一部基本法的《刑事诉讼法》在实施了16年之后,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它标志着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其中的一些内容对法制新闻题材的写作和报道密切相关,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而避免无意中的“违法”现象或出现常识性的谬误,以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闻采访报道的意识问题(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闻采访报道的问题,我们已经讲了三讲,即“信息意识”,“受从意识”,这一讲讲的是“未来意识”。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率先垂范加强自身建设,先后做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和“领导同志出访不再搞迎送仪式”的决定。这是十六大后党中央新的领导班子以实际行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新闻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  相似文献   

8.
邵薇 《军事记者》2001,(2):35-37
奥丽亚娜·法拉奇,2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信仰极端个人主义,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又不排斥权力(成功)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于是,她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表现欲望、蔑视一切权力同时又利用自己的“明星权力”等,都无可避免地反映在她的新闻作品中。她的新闻,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有价值,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  相似文献   

9.
一个经济强国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他们究竟行使一套怎样与众不同的管理和教育制度?我婆婆退休前是搞幼儿教育的,她看到美国小学生整天“都在玩”不免叹气,她对我说,施嘉特今年五年级,马上就小学毕业了,要是在中国,学生的压力已经很大.整天埋头做功课。  相似文献   

10.
我熟识一位老裁缝,每次上街都得到他店里坐一会儿。最近,我请他给我做了一件春装,尺寸已经量好了,他忽然想起了去年曾给我做过一件秋装,硬是让我回家取来穿给他看一看,经过他仔细地对照反复修改尺寸之后才放心。我说做件衣服怎么这样麻烦。他说“七次量衣一次裁嘛。”尺寸量好了再看他操起剪刀,只听得一阵卡嚓卡嚓的声音,一件衣服三剪两裁就成了,真是游刃有余。我们搞新闻报道,不也同老裁缝师傅一样吗?应该把功夫用在下笔之前。诗人陆游“功夫在诗外”与老裁缝“七次量衣一次裁”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七次量衣一次裁”就是老裁…  相似文献   

11.
未名 《新闻天地》2004,(4):46-46
从新年至今,来自“上流社会”的许纯美不仅红遍台湾演艺圈,甚至有媒体把她与台北市长马英九并列为话题人物中的“天王”和“天后”,这个从去年年底才进入公众视线的女人,已经成为拯救台湾综艺节目的法宝,而且引发了媒体道德观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采访报道的意识问题,我们已经讲了“信息意识”和受众意识,这里讲的是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13.
那时大学     
大三那年,大伙学以致用,五四青年节上街搞义务法律咨询。一位大姐拉着我们团支书讲了半天不幸婚史,几次差点被自己的冤气哽死。最后她饱含希望地问团支书:“你看我能胜诉吗?”“啊!”熟读马列的团支书正打算给她做思想工作,一时傻了眼,指着旁边一同学说:“你问他吧,我是搞《结婚法》的,他搞《离婚法》。”团支书就是团支书,比全国人大委员长还牛,一句话就给咱中国新立两法,同时废止了《婚姻法》。  相似文献   

14.
路透社记者就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夫人访问北京动物园一事发的一则消息,融描写、动化及引语等众多新闻表现技巧于一体,是新闻形象化写作的典型作品,被我国许多探讨新闻写作的书籍所引用并奉为精品。它为什么好?当我们承认它时,是因为我们已经以受众的身份被它深深吸引:我们似乎“看”到北京动物园兴奋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拥挤着,首相夫人笑容可掬,对中国国宝熊猫饶有兴趣;我们似乎还“听”到孩子们的叽叽喳喳,以及首相夫人和卓琳女士对“欢欢”饱含溺爱的言语。当我们随着新闻中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这一切时,我们如临其境,一…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早就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新闻工作“一定要讲政治”、“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江泽民同志对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宣传方法、效果要求以及对新闻  相似文献   

16.
王燕 《新闻采编》2003,(6):43-44
报 业的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 ,报纸的创新基础在于人才的创新 ,在面向新世纪的报业改革中 ,我们首先需要培养一大批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即多才多艺的编辑、记者。按照常规的业务分工 ,我们的编辑记者一般分为“搞文字”的和“搞美摄”的两大类。搞文字的又分为要闻、政教、经济、副刊等几个部室 ,看起来很专业 ,可是在“各司其职”的工作中 ,许多人只习惯于适应自己井口上的这片小天地 ,写消息的很少去写杂谈 ,编副刊的又很少过问要闻 ,而搞文字的与美术摄影不搭界 ,搞美术摄影的不写或写不了稿子似乎是“天经地义” ,往往造成…  相似文献   

17.
李涛 《新闻界》2004,(4):90-91
不少人不太会也很“害怕”写“成就”题材的报道,自己写得头昏脑胀,文章写得冗长乏味,不仅文章没有“成就”,人家原本的成就也常常给写没了。可是一年到头了,总要回顾一下成绩,就得在岁末年初搞过去一年的成就报道,每逢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会议的召开,也都要搞一些成就报道,每遇“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也要搞相关的成就报道……总之,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隔三叉五就要出现,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  相似文献   

18.
采访蔡雯的构想,源于一位在报社工作的师兄的指引,他告诉我蔡雯是纸质媒体界响当当的新闻传播策划研究的大家。起先我将信将疑,后来才知道,不仅如此,不到40岁的蔡雯,现在已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了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作为国内最早研究新闻传播策划理论的学者,她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当代传播》上还开设过较长时期的“新闻传播策划讲座”专栏。蔡雯认为,新闻传播策划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后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逐渐宽松的管理体制和激烈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陈林森 《新闻界》2001,(5):48-48
搞好舆论导向,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我们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办报讲政治是党报的性质决定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江泽民多次重申毛泽东同志关于“政治家办报”的思想。所谓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把“讲政治”贯彻新闻工作的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江泽民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  相似文献   

20.
党报,主要是指各级党委办的机关报,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舆论中心,有人说她是“主流媒体”。有人说她是“权威媒体”。她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不同时期中心工作。都通过党报权威发表;她是广大群众的“代言人”,群众的生活疾苦。意见要求,都通过党报权威反映。直至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的心目中,党报最有可信度,最具权威性。当然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