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的学习,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行为,所以说,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阅读个性,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的个性化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那么,如何将个性化阅读付之于教学实践呢?  相似文献   

2.
邝丽华 《学周刊C版》2014,(9):180-181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3.
尤文君 《教学随笔》2009,(12):26-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实施新课程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必由之路。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说,学生的阅读是一种极  相似文献   

5.
正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个性化阅读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阅读,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有更多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可以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这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已经被教师所接受,整体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应该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一种大语文方向下的阅读,一种生活的阅读。  相似文献   

8.
王秋英 《教育艺术》2010,(7):72-72,7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领会其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相似文献   

9.
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性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阅读的主要内涵是指由于学生个体的经验、学识、情感、价值观等不同,从而赋予文本以不同的意义.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定义深刻揭示了阅读行为的本质.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加强朗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理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老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丰富多彩的文本内容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绽放光彩,是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程下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十分 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渎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渎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股强劲的春潮。面对动态万变的语文课堂,如何将语文“个性化阅读”落到实处呢?一、创设氛围,让学生乐于“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研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不仅可以丰  相似文献   

19.
蒋秋云 《考试周刊》2013,(87):40-4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其后的“教学建议”中又教导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20.
向琴莉 《湖北教育》2007,(12):25-2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经历阅读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