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静  张亮 《教育教学论坛》2012,(35):181-182
目前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主要依据论文发表的期刊等级和数量,以及科研经费、获奖项目的级别和数量。这样的科研绩效评价标准促使高校教师陷入论文和科研经费的误区中,淡忘了科研的目的和本质。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和方式应该是强化质量,淡化数量,学术自评自律,强调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评价高校人文社科教师的科研水平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主要是看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数量,获得科研经费的数量,获奖项目的级别和数量。这样的科研绩效评价标准使高校教师陷入到论文和科研经费"GDP崇拜"的旋涡之中。改革目前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对策是:强化质量指标,淡化数量指标;建立独立的学术组织,推进学术自评自律;取消期刊等级制,建立文章同行评价机制;学校每年召开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会,让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存在五大不足。柔性管理能有效弥补这些不足。因此,在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应建立柔性管理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柔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是高校整体范围内的一种长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它提供了一种将高校科研的战略统一、连续地得到贯彻执行的有效方法。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不但能改善高校科研人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而且促成科研项目尽快转化成生产力,使高校在新的起点上有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聚焦优势、突出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办学思想,通过加强科研平台建设、重视科研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学术氛围等多项措施和手段,东北财经大学的科研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在“服务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的办学宗旨引导下,东北财经大学依托财经学科优势进行创新发展,成为学校办学的一个新特色。  相似文献   

6.
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科研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某高校520位研究生的调查,发现目前人文社科研究生在科研活动的参与等方面总体上表现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利用多元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提高研究生科研参与的数量和深度以及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科研产出。最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促进研究生科研参与及产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应用DEA方法对“十三五”时期江苏省46所公办本科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总体科研效率水平较高“,规模效率”是影响部分高校无法实现DEA有效的重要作用,人文社科科研效率水平存在校际差异,各层级、各类型高校的人文社科科研效率均衡性还有待提高,部分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存在严重的投入冗余及不同程度产出不足。需要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创新,建议完善高校内部人文社科研究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均衡发展、优化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投入、推进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成果产出与转化。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31个省份2017年人文社科科研效率分析发现,科研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明显,达到DEA有效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而效率较低的省份主要位于西部。技术效率主要受规模无效制约。规模收益递减的省份主要位于东部和中部,规模收益递增的省份全部位于西部。经投影分析发现,高质量科研产出不足是造成我国大部分省份人文社科科研效率DEA无效的主因。回归分析发现,国际合作研究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科研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文化教育政策和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表现出负影响。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是推动其不断深化的动力及提高人文社科研究质量的关键。跨学科科研团队可以极大地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科研信息的充分利用、科研人员的优势互补以及科研成果的集成创新。建设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进行科研创新。为此,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注意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做好学科交叉和团队组成的论证工作等。  相似文献   

10.
本科生科研是令所有专业本科生受益的“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经历之一。对259位完整参与过至少一次科研活动的人文社科本科生的科研效能分析发现:不同背景的学生,科研效能存在显著差异。控制学生背景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团队负责人和参与科研次数对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技能影响最大;与导师的接触程度和是否团队负责人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际交往能力影响最大;对读研与从事科研的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与导师的接触程度和导师风格。为了提高人文社科本科生科研效能,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学生科研参与次数;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互动;学生可尝试建立团队负责人轮换机制,丰富科研体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提出以扁平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全面、开放、延续和激励为原则;以协同力指标、层次型指标、相对型指标为具体内容的生态型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社科研究要求得快速发展,其管理现状须有五个转变,即须将静止的阶段性管理为运动的全程性管理;将被动的消极管理变为主动的积有管理;将僵滞的人事管理变为科学的信息管理;将主客相对的分离式管理变为主客结合的协同式管理;将单纯的“形”的管理为以“神”制“形”的管理。这样,高校社科科研匠管理就能对高校的社科研究产生最大的促进力。  相似文献   

13.
林春丽 《高教论坛》2011,(3):113-115
科研的灵魂是探索未知世界,造福人类社会。目前,高校文科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变成追求发表最高级别刊物的论文和申请最多的科研经费,这种异化的科研目标只能将科研引向歧途,针对目前高校文科科研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该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和趋势 ,作为发达国家 ,当代美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亦有突出表现。主要体现在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实施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和汲取当代美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有益经验 ,对中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重新思考 ,以期为院校的教改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笑禹 《学子》2013,(5):180
1我国高校教育功利性严重,学生人文意识淡薄首先从大环境上说,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多地强调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差别,因此将专业教育当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成了高等教育事实上的主要目标,而"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自然就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选择。当毕业生就业率成为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的时候,人才培养上的功利化取向和短期行为也就不可避免,专业对口的实  相似文献   

16.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是高校对人文社科研究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但目前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和解决的问题。院系在执行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发挥院系组织规模小、管理纵深短、组织管理灵活等的优势,主动创新,制定本院系的人文社科研究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与学校有效衔接。这既是实现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活动,也能实现高校、院系、教师三方最大合成效能,从总体上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提高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管理工作水平和科研实力。  相似文献   

17.
齐晶晶 《现代教育科学》2009,(6):142-143,146
本文回顾了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变革及其原因和特点,认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体系的科学化是其发展的主线,指出在量化考核和同行评审两种科研评价方法中寻求平衡、更好地运用约束和激励机制平衡科研的数量与质量是目前高校在对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绩效进行评价时必须思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困境与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绩效评价的指挥棒引导高校科研进步的方向。近年来,各高校绩效管理意识不断加强,但"学术造假""挖人才""做材料"等事件仍频出不穷。这种化复杂为简单的指标化管理模式和发展逻辑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转型,未来推进"双一流"建设,应建立自下而上反馈渠道,落实高校自主权,同时促进评价手段多元化,加强师德建设,回归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使得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处于两难境地。科研管理者在管与不管、谁来管、管的成效如何等方面都存在被动性。作为一线科研人员的教师,对经费使用中的诸多限制以及科研劳动无法得到认可而存在抱怨与不满。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制定社科科研经费管理规范、营造诚信的氛围、建立社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监督的联动机制、提高社科科研成果的质量评价水平、加大科研人员科研劳动费的提取比例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跨学科平台是地方综合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载体,评估其管理的有效性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地方综合性高校的特点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采用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法,从评估原则、评估方式、评估指标及权重确定等若干维度进行探讨,构建了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的评估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通过实证验证该评估体系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