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私立高等教育发轫于清朝末年,但其正式确立和获得发展则是在民国时期,当时的政府对私人兴办高等教育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功能不可没。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时期,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制定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加强宏观管理并给民办高校部分经费资助。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私立职业学校发轫于清末新政之后,至民国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近代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办学者教育理念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和实用性以及生存基础的脆弱性等基本特点。民国时期私立职业学校对于促进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研究》2017,(2):36-41
教育经费与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私立大学经费大多比较紧张,导致其教师待遇一般都低于公立大学的教师待遇。造成了私立大学教师队伍的两个主要特点:兼职教师多和队伍不稳定。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很多私立大学采取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4.
5.
经费是私立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民国时期,我国私立大学经费来源主要有学费、社会捐款、政府补助、财产收入、杂项收入等。以上经费来源受政治、经济、政府政策、人们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很大,各项经费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学校中所占比重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6.
当下私立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籍由私立高校的资金来源多来于民间的特殊情况,其内部治理必然也成为学界探讨的问题。通过对民国时期中国私立高校的研究与思考,尤其对在这一时期私立高校内部监督机制的了解,私立高校对资金的投入、使用、资金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都有较完善的明文规定。这些都为我国解决私立高校内部治理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政府高度重视私立高校的发展,在出台一系列扶助政策的同时,也对私立高校规范办学进行严格监管,包括严格其开办程序、规范董事会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毕业生待遇等。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民国时期私立高校得到快速发展,成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民国私立高校曾获得快速发展,其经费来源多元化是重要保证.在所有经费来源中,学费收入所占比例虽然不高,却是最稳定的经费来源.社会捐资份额最重,是私立高校成功办学的主要经费来源;政府资助经费所占比例较低,但具有重要意义;其他还包括银行借贷、自营收入、办学者私产等经费来源.私立高校多元化的经费来源在吸收社会资源投入教育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经费来源结构直接决定了私立高校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而且与公立高校相比,私立高校经费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教育经费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国民经济入不敷出的民国时期,学校经常发生经费紧张的状况.私立高校主要通过争取国内外捐款、政府捐助、收取学费等措施筹措办学经费,以维持学校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私立高校获得快速发展有着多方面原因。客观上,近代教育救国思潮和自由民主观念为私立高校发展提供了思想先导,国家近代化进程为私立高校发展提供了原动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为私立高校提供了物质支持,国家和政府为私立高校制定扶助政策,使私立高校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此外,私立高校也有着自身的优势,专业设置与学费水平符合社会发展潮流。这一系列原因推动私立高校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筹集办学经费是民国时期我国私立大学办学者面临的最大困难。以身作则,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专心办学,少涉政治;充分利用学校董事会和校友为学校捐助;研究募捐者的心理,充分发现潜在的募捐对象等,是民国时期我国私立大学办学者成功融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名校办民校是民办教育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对这种现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实事求是面对地现实。本文就名校办民校的原因、利弊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46年至1948年《人民日报》的有关婚姻报道,考察民国时期解放区的“私事”与干预的特征。在非解放区里,婚姻干预的特点是来自父母的对子女的强烈干预,与之相对的是在解放区里,婚姻干预主要来自社会组织对家庭及个人的干预。这样,解放区和非解放区对婚姻的干预方式就呈现不同。  相似文献   

14.
当下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多来于民间,其内部治理必然也成为学界探讨的焦点。通过对民国时期中国的私立高校的研究与思考,尤其对在这一时期私立高校内部监督机制的分析,发现私立高校对资金的投入、使用、资金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都有较完善的明文规定。这些都为我国解决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面对民族危机,有识之士发出了开发西北、发展西北民族教育的呼声,提出了普及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引进内地人才等诸多合理化建议.这引起了当时各级政府对西北教育问题的重视,西北民族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西北边疆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教育部先后颁布《师范教育令》、《师范学校规程》,幼儿教师教育的制度化得到了发展;正式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出现、新教育思潮的不断深入、壬戌学制的推行,保证并推动了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爱国教育家的大量涌现,乡村幼儿师范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教育开始了中国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资助私立高校的发展是民国政府的教育政策基调之一。民国政府通过对私立高校的资助,促进了私立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民国政府对私立高校的资助政策体现了规范性、详备性、持续性、倾力性与倾斜性的特点,这对完善我国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资助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兰州自然灾害频发,灾荒严重,几乎无年不灾,给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其特点主要有:普遍性和多样性,高度频发性和突发性,群发性和伴生性,损失的严重性。成因有:地理条件,战争不断,环境恶化,政府职能缺失。面对严重的灾荒,当时的政府救灾力度不大,而民间的救济则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