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一、解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类离开环境就无法生存,关系如下图.  相似文献   

2.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望引领学生通过经历一个个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初步体验;通过探究活动,建立起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徽派建筑和客家民居在建筑环境设计、建筑的主要功能、及建筑风水来阐明民居建筑环境设计的完美与功能合理性,进一步阐明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建筑功能的形成及其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因素、传统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功能是指一个事物系统所具备的对周围其他事物发生作用的能力或根本属性,是事物存在的重要特征,主要由物质结构所决定。由于不同物质形态具有不同的物质性能,使得功能成为不同物质相区别的标志。但是功能必须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才能表现出来。离开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事物的功能便无法确立。就教育而言,其功能是一个多元的有机整体。教育的功能究竟涵盖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6.
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失衡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在贪欲本能作用下,受资本逻辑制导,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盲目扩大向人类自然生存环境索取,导致自然生存环境结构失衡和运行机构紊乱的一种表现;社会环境的恶化;金融危机,战乱,性乱,毒品,雅教,政治腐败,贫困等也直接加剧了人类生境系统的全面恶化。要在21世纪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就是要在全人类中确立普遍的(公共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念,抑制人类的贪欲本能,遵循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实现人性回归,善待环境,建立一个低熵社会。  相似文献   

7.
校园环境作为教学活动的空间载体,涉及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以及环境情感体验。近年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大学城校园建设导致大学校园逐步丧失其文化传承与环境育人功能,而沦为了一般性的教学空间。观今宜鉴古,我国古代书院建筑在环境育人方面独具代表性,它集建筑空间与环境育人于一体,教育内容之"礼"与建筑形制之"礼"相得益彰,贯穿于整个选址、布局、装饰过程之中,教化于无形。研究书院建筑之"礼"的实现途径,对我国当前大学校园育人环境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失衡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在贪欲本能作用下,受资本逻辑制导,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盲目扩大向人类自然生存环境索取,导致自然生存环境结构失衡和运行机构紊乱的一种表现;社会环境的恶化:金融危机,战乱,性乱,毒品,邪教,政治腐败,贫困等也直接加剧了人类生境系统的全面恶化。要在21世纪实现人与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就是要在全人类中确立普遍的(公共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念,抑制人类的贪欲本能,遵循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实现人性回归,善待环境,建立一个低墒社会。  相似文献   

9.
壁饰艺术是建筑环境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建筑环境艺术氛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壁饰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建筑属性。因而,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又要充分发挥壁饰艺术在建筑环境中的积极作用,使建筑艺术与壁饰艺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时代,绿色建筑已成为人类环境保护的必然产物,从绿色建筑产生的背景、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创造建筑与环境保护完美结合的住宅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的分析出发,论述了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将向复合图书馆转变,各组成要素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图书馆社会功能变革的基础。然后以IFLA对图书馆社会功能的描述为基础,进行整合、分析,重点对其“保存人类信息资源”、“开发智力资源”、“情报信息服务”、“信息咨询”、“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五方面职能做了相应的探讨。同时认为,这种社会功能的拓展与延伸既是新形势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可持续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客家民居建筑的形式特征及生态环境特点,总结出传统山地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指出了当前形势下,开源节流,尽量利用自然,谋求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现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清晰地阐释环境科学中人类与环境关系,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太极图中的S形曲线来具象化人类与环境关系,并应用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和灵渠的铧嘴分水坝来解读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两个问题属于不同的范畴,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可持续发展既要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又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这里包含一切生命体生存、发展、繁殖所必需的种种优越条件:新鲜而洁净的空气、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气候以及其他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问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人类则在发展活动中不断地改变环境的供应能力。当人类处于原始社会时,由于生产力极其落后,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只能处于被动的适应状态,对自然界的改造力量很微弱。人类对自然环境真正产生影响,主要是有文明史以来的几千年时间,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工业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越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人类从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到开采矿藏、兴建城市、发展工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文化。现在人类的足迹上及太空,下至海洋,可以说是无处不有。然而,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走出"象牙塔"之后:大学的功能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象牙塔"后的大学的功能和责任都在扩展.严格地说大学的"职能"与"功能"是有区别的,但又是相互联系与转化的.继教学、研究、服务之后,"交往"正在成为现代大学的第四功能.现代大学的概念具有多义性,也是发展着的.守护大学理念,创新大学制度,是大学薪火传承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应有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可持续性转变的经济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认识离不开经济学的深刻分析,但可持续性转变的经济学分析必须要重新审视目前主流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要素:自然资本存量保持在现有或高出现有的水平之上是可持续性转变的最小条件;为了达到世代间的公平,我们需要某种与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有关的可持续性原则;生态产权分布的冲突分析产生了政治生态学;改革传统的经济度量方法才能更好地处理环境和资源实体的价值问题;环境变化的 Kuznet.曲线揭示出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可持续性转变的经济学分析的确使我们认识到发展不是从工业化和大众消费的直线过程,而是社会、经济和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