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有这样—个有趣的问题:如图1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半径等于3弧在圆柱的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相对的B点的食物,需要沿圆柱的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如图1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半径等于3cm.在圆柱的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相对的B点的食物,需要沿圆柱的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相似文献   

4.
“蚂蚁怎样走最近”的问题,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现选取几例加以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蚂蚁怎样走最近”这类问题,可借助长方体(或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通过运用勾股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数学知识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3页《蚂蚁怎样走最近》一节中,有一引例:如图1所示,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问蚂蚁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取值为3)分析:蚂蚁怎样走最近,指的是蚂蚁走的路线最短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是将圆柱侧面剪开成一个长方形.即把空间中曲面上的路程问题转化为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假设圆柱有上、下底面,我们来做如下的解析、思考与探究.再谈蚂蚁怎样走最近!山东@孟坤  相似文献   

7.
(时间:印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盈(每小题5分,共25分) 1.如图1,圆柱形玻璃容器高18 cm,底面周长为60 cm,在外侧距下底1 cm的点S处有一只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玻璃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 cm的点F处有一只苍蝇,若蜘蛛要想吃到苍蝇,它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是() A.32 em B.33 em C.34 em D.35 em 2.小明想测量教学楼的高度.他用一根绳子从楼顶垂下,发现绳子垂到地面后还多了l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sm后,发现绳子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教学楼的高为A .8 m B.10 m C.12 m D.14m,咦一~~、、图l蛋3.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gm…  相似文献   

8.
9.
在八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关于“蚂蚁怎样爬最近”的问题,同学们在解题时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把长方体利用剪切的方法展开成平面图形,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剪。对这类问题要通过实物的演示,让学生亲身经历,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去研究题目,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图形,利用模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3页,是第一章勾股定理的第三小节,课题为“蚂蚁怎样走最近”。其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题1:如图1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  相似文献   

11.
怎样走最近     
数学来源于实践,数学问题生活化、实际化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数学新教育中有几处对“最短路径”的探究,既有现实性又充满趣味性以及对数学思维的挑战性.应用的基本原理很简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具体问题中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的线段”这一数学模型的途径丰富又巧妙.下面分平面和空间两种情况进行分析.1平面上的最近问题在同一平面中经常遇到需要确定几条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将线段和转化为两点之间的线段.例1如图1,某人牵着马从草地上A处走到河边饮水,然后回到草地上B处休息,怎样走最近?为什么?(本题同…  相似文献   

12.
怎样走最近     
数学来源于实践,数学问题生活化、实际化是新课程的特点之一.数学新教育中有几处对"最短路径"的探究,既有现实性又充满趣味性以及对数学思维的挑战性. 应用的基本原理很简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具体问题中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的线段"这一数学模型的途径丰富又巧妙. 下面分平面和空间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对"蚂蚁怎样走最近"一课教学做了如下思考和教学处理。本教学内容的主题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示例。编者安排的三个问题,层次分明,目标明确,既能促使学生自主探求和理性思考,能营造出与同伴交流讨论的环境。其内容与"丰富的图形世界"中"展开与折叠"的知识相互联系,前后呼应;其构思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蚂蚁怎样走最近》是《勾股定理》一章最后一节新课。教材将其安排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之后,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在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中的最短路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困难的有三点:一是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从而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空间图形中…  相似文献   

15.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在进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三节《蚂蚁怎样走最近》的教学时,笔者认为根据书上提供的情景:如图1,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半径等于3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  相似文献   

16.
钟颖 《湖北教育》2010,(3):52-53
《蚂蚁怎样走最近》是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中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完《动物怎样运动》这一课后,有个学生突然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老师,蚂蚁是怎样行走的呢?”于是我便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是先走右边的3条腿,再走左边的3条腿;也有的认为是前2条腿先走,然后带动后4条腿走。讨论中,这两种设想很快都被否认了。因  相似文献   

18.
<正>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这一章,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让他们多角度地认识勾股定理,培养其建模能力,笔者设计了"蚂蚁怎么走最近"的专题研究课.一、教学目标1、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学会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二、教学过程板块一有一个实心圆柱体,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点相对的B  相似文献   

19.
与大多数终日在外游荡的昆虫不同,蚂蚁有自己的家。蚂蚁总是忙忙碌碌地四处寻找食物(图1),对于小蚂蚁来说,爬过一个土堆,就相当于人类翻过一座高山;走过一片草丛,就相当于人类穿过一片树林。那么,蚂蚁是如何保证自己不迷失方向而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呢?  相似文献   

20.
蚂蚁和蜘蛛这两种昆虫是怎样走路的呢?对此,我们生物研究小组的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