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之枫 《今传媒》2007,(2):34-34
青海省新闻出版局聘我做报刊审读员,算来也快4年的时间了.近4年的审读工作经历,让我有机会重新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使我这样一位过着退休生活的老人,又找到了新的感觉,又为社会所用了.我的退休生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了乐趣.  相似文献   

2.
正1920年徐志摩游学英国剑桥,张幼仪在二哥张君劢的建议下,于当年冬天来到英国伦敦,与丈夫相聚,住在伦敦附近的沙士顿,孩子阿欢(大名徐积锴)由公公婆婆抚养。当邮船快靠岸时,她一眼认出了码头上人群中的徐志摩,但是她的心却一下子凉了半截。晚年她向侄孙女张邦梅(张禹九的孙女)描述当时的情况时说:"我斜倚着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我们公司和英国一家钢铁公司有一个合作项目,我作为中方的技术人员到英国去工作了两年,算是打洋工,这段经历增长了我的见识.  相似文献   

4.
侯鹏 《出版参考》2015,(13):11-14
英国出版业历史悠久,国际竞争力强.按销售额计算,英国出版业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五位,出口居全球之首,也是英国最大的创意行业.然而近些年来,一方面英国传统出版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有所萎缩;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商业模式推动着出版集团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数字化出版模式在英国的出版业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冠西同志撤手西去已快三个多月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总想写点回忆文字,却迟迟不敢动笔.冠西是浙报的老前辈,而我是后到浙报的"小字号",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轮不到我来写这类文章.但我与他交往也有二十多年,他多才多艺的新闻、文学成就,平等待人的诚挚精神,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着我,一幕幕的情景撞击着我的心扉,不写出来便觉于心不安.  相似文献   

6.
到1885年我18岁时为止,我一直过着象我那个社会阶层一般中国青年所过的那种生活.不同的只是,由于我父亲皈依基督教并任职于伦敦布道会,我有较多的机会和广州的英美传教士接触.有一位英国女士对我发生兴趣,我终于学会了讲英语.英美布道会的嘉约翰(Kerr)博士为我找到一份工作,并且让我学得了不少医学知识.我很喜欢这门学科,相信我将会有一个为我的同胞行医的有益的职业.当我一听到香港要开办一所医学院的消息,就立刻去见教务长康德黎博士,并且注册入学.  相似文献   

7.
新闻浮世绘     
我们要典当有价 的物品!哈,你老真逗!卺公.你确定拉着的是我的 手吗当然这种多新潮。我爸快回来啦l你若要挂断我就告你爸看.医生给我缝的帽子I新闻浮世绘@郭竞雄 @言咏  相似文献   

8.
谈到英国报纸,我国教材中能够说出来的多是伦敦出版、覆盖全国的那几家闻名的报纸,诸如《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太阳报》等等.英国有大量的地方报纸,但无人提及.2012年8月,我在英国旅游期间特别关注了一下英国的地方报纸,从南到北,在不同地区购买了四份英国的地方报纸,回来后与我的博士生毛湛文对总计478版的报纸逐版记录和分析,目的是深入了解英国地方报纸的特色,以资我国地方报纸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我到瑞士达沃斯采访2012达沃斯冬季年会.在从苏黎世机场去往达沃斯会场的大巴上,我周围坐的恰好都是来自英国媒体的记者,旁边的露西是英国一家著名报纸的主编.约四个小时的路程中,他们用浓重的英国口音聊着对这次年会报道的想法,说话的同时,还不时查看手机和iPad.露西告诉我,她要时时更新Facebook和Twitter的账户,了解其他人对年会的关注点,以调整报道计划.  相似文献   

10.
1987年8月初,我结束了在美国历史名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院一年的学习,搭乘泛美航空公司波音747班机,从纽约肯尼迪机场起飞,横跨大西洋,七个多小时后,抵达向往已久的英国首都伦敦。听说我第一次到伦敦,在肯尼迪机场候机时结识的一位英国姑娘,热情地领我坐上了由机场通往市区维多利亚大车站的火车,随后又带我找到了安排住宿的旅游中心。持着宾夕法尼亚大学为我申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09,(40):37-37
“要造一台好车、快的车、同级中最好的车”是宾利汽车不变的理念。秉承着这样的理念.1919年,华特·奥文·宾利先生创建了宾利汽车公司;2009年.这一英国顶级豪华轿车品牌迎来九十华诞。  相似文献   

12.
中西受众心理比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作家柯克比较英美报刊早期写作时幽默的写道:“在美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采集新闻,然后向读者大肆宣扬,而在英国,他们得到新闻后,尽可能心平气和把它传给读者。因此,美国报纸上尽量用大字标题,粗体字和双栏载,而英国报纸则用小标题,充满了安定、高尚的气氛。”他解释这个原因时说:“英国报纸的对象就是那些坐在俱乐部安静的角落里的人,他们用糖缸支撑着报纸,一边慢慢吃早餐,一边阅读,或是在皮椅中快睡着的退休银行家,或是坐在青藤架下柳条椅中的乡村教师。美国报纸的读者都是那些在咋嗓作响的地铁快车上紧握着环把的人…  相似文献   

13.
初来英国,对这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英国人热爱阅读的习惯.不管是在机场的候机厅还是在路边的咖啡馆,亦或者是在地铁和公交车上,我都会看到很多正在阅读的英国人.但令人惋惜的是,现在数字出版盛行,很多电子阅读产品逐渐占据了英国阅读群体的日常阅读,使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慢慢地放弃了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刚从诞生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英国回到中国,就邂逅了这套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旅德作家程玮的《周末与爱丽丝聊天》,异国风情与本土气息交融着扑面而来,读着读着,这股熏风就让我欣欣然地醉了。卡洛尔笔下的英国小女孩爱丽丝跟  相似文献   

15.
<四海升平>是乾隆皇帝为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特地编写的朝贡戏,戏文显示了乾隆皇帝自我揄扬的用心,也存在着对英国使团访华的误读.这种误读和中国所建构的朝贡体系有关,并导致了后来遭受沉重的历史惩罚.  相似文献   

16.
乡村情感     
华杉 《湖北档案》2006,(5):34-34
想起家乡,我的思想中便会很自然地呈现出:小桥流水,村舍牛羊以及鹧鸪水车,还有辘轳井绳和村西月光滩的种种情景.那是一种悠远宁静温柔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中我设想自己是生活的一分子,因而便有灵悟,心中便生出一种愉悦.我把家乡想象成只有牧歌,只有悠远平和,在我生长快二十年的心灵上总是覆盖着的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17.
发迹于汽车收音机买卖的英国人理查德·施拉曼10年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图书出版商.他从未上过什么学,父亲是位屠夫.施拉曼自己也说,"我从事出版纯属偶然,我是按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广告去出版社的.当时费登艺术图书出版社(Phaidon)正在寻找买主.我对出版社老板说我可以弄到一笔钱,然而我对出版却毫无所知."但在1991年初,施拉曼还是买下了费登出版社,成了费登出版社的老板.  相似文献   

18.
坚强的鱼     
海底多么五彩斑斓。有鱼,有珊瑚,有石头,还有泪。我是一颗鱼儿的泪。我属于一条水蓝色的飞鱼。它每天载着我在海面上跳跃,飞腾。但我始终无法滚出它的眼睛,因为它是快乐的,它没有理由让我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感受那清凉无比海水的温度。我梦想着:假如有一天它老了,在海水深处再也飞不了了,假如飞鱼哭了,那样我就可以自由了。我盼望着飞鱼快点老去,每天想像着逃离它之后,就可以在海水中自由自在地跳舞、欢歌。于是我盼啊,盼啊。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飞鱼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痛苦无比。我大笑道:快,快哭啊,你哭了,我就自…  相似文献   

19.
最近,媒体关于疏导社会情绪的文章比较集中,连人民日报都推出了"如何疏导社会情绪"的系列文章,发出了"警惕急躁浮躁暴躁成通病"的声音.社会转型不定型,经济生活变化快,各类矛盾多,一点就着的爆仗脾气,天下负我的怨妇心态,自然也就流行.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曾经去香港探亲:去会晤我的至今还留在台湾的妻和孩子.--我们分别已快三十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