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育有责任、有信念、有本领的青年一代,这其中蕴含了新时代青年真、善、美理想人格的价值优势。"求真"属于理想人格之根基,新时代青年要在求"理想""史实""科技"之真方面多下功夫;"向善"是理想人格最根本的价值优势,新时代青年应在向"以群体超越自我"之善、"以正义向导利益"之善、"以理性规避欲望"之善上花功夫;"臻美"是理想人格最本质的价值优势,新时代青年应积极追求臻"高尚责任感""发奋图强""全方位发展"之美,培育新时代青年真善美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六点要求",阐明了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也揭示了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求真"是理想人格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新时代青年要在求"主义"之真、求"历史"之真、求"科技"之真上下功夫。"向善"表达了理想人格对崇高道德品质的追求,新时代青年要积极追求"以群越己"之善、"以义导利"之善和"以理规欲"之善。"臻美"是人对自身自由自觉本质的体悟,新时代青年要努力实现"崇高使命"之美、"自强不息"之美和"全面发展"之美。新时代青年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审美人格是指人们在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中所形成的人格特质。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只有形成对美稳定的倾向和敏感,能够欣赏美和创造美,审美人格才告形成。审美人格既代表一种很高的生存境界,人们以美为伴,诗意地栖居;又具有很强的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穷而后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文学命题,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有情感真实、人格高尚方面的祈向,也包含艺术境界之美的追求,涵盖了文学艺术创作上"真、善、美"的全部要求.如将这一命题的内涵放到北宋"诗文革新"的背景中加以解读,可以发现命题的提出既缘于宋初文风之颓废,又立足于崇实尚用文风之建构.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要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求人生之真,做到真实、真诚、真理;求人生之善,做到行善、奉善、达善;求人生之美,做到人格美、生活情趣美、人际合群美,努力塑造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抑郁的易感性人格——人格维度与人格特质进行综述,找出对抑郁更具有针对性的人格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及干预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通过关键词"抑郁"、"人格"、"神经质"、"完美主义"、"述情障碍"查阅1980—2012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结果:人格维度或是人格特质都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因素既是抑郁的易感性因素,又对抑郁的干预与治疗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结论:人格维度是高阶人格,属于型的水平,比特质更加概括,范围更广;特质属于低阶人格,被包括在维度的水平内。对进一步开展抑郁有关的大学生抑郁的相关干预与辅导更具有针对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展示的是教师的自身魅力,体现的是其专业素质。教师的美对学生享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对开展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拥有尚美之心,努力提高自身审美修养。一、拥有尚美之心,努力追求人格美人格,即人的道德品质,是人在道德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关注音乐本体,提倡学科综合",即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音乐为主体,把音乐与其他有关学科结合起来。因此,音乐教学必须把课堂作为培养素养更高、人格更美、生命更美、生存价值更高的一代新人的主阵地。但是,在音乐课中提倡学科综合,会减少音乐的内涵吗?通过哪种有效渠道凸显音乐的综合之美呢?本文将就这些问题稍作论述。一、优化教学方法,呈现音乐综合之美《礼记·学记》中讲:"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要使学生学得好,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生创作颇丰,其山水游记尤为后世人称道,这其中除了因为其文笔清新优美,景物描写生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表现出的人格美震撼着后世读者之心,给读者以艺术美、自然美、人格美三者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所致.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人格美主要表现为博大的胸襟--正直的人格;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坚强的人格;对人民深切的关怀--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是优秀文化的基因库,而且是涵养小学生审美人格的发源地,其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进而形成审美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教材是审美人格的"涵养基"、"引领者"以及"奠基石";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及插图美体现其审美意蕴;师生共同浸润在文本中,以阅读、体悟、赏析及表达等方式分析教材,是涵养审美人格之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哲庄子"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古训,道出了科学教学应遵循的美学原理,也明示了科学教学与审美教学之间的关系.更揭示了科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完整人格上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既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又有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任,更有扶一颗小树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义务。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在塑造人格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在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人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塑造学生人格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一生创作颇丰,其山水游记尤为后世人称道,这其中除了因为其文笔清新优美.景物描写生动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表现出的人格美震撼着后世读者之心,给读者以艺术美、自然美、人格美三者和谐统一的审美感受所致。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人格美主要表现为:博大的胸襟——正直的人格;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坚强的人格;对人民深切的关怀——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是与德、智、体、劳并提的五育之一。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美、人格美、意境美和"丑"中之美进行教学,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有诸多令人不满意之处,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也经久不衰。事实上,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理念,具有纵横包容之美以及自由、和谐统一的本质。通识教育的本质可理解为体验美、审视美、挖掘美的本质,从一般之美扩展至贯通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之"大美",其理想即为让人在体验"大美"之和谐与自由的同时形成完整人格。  相似文献   

16.
"共赏之美"是舞蹈艺术的需要,是人民给我们定下的值得求索的"目标".而"今未共赏"又是舞蹈更大跨度的美,是舞蹈艺术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7.
<正>择偶固然要选美,然而人之美不仅表现为容貌、体型、服饰打扮等外部美,更取决于情操、才智、学识、胆魄、道德修养等内涵美,而仪态、礼貌、风度乃至谈吐、举止、表情等,则是介于内涵美与外部美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或者说是内涵美的外在表现。因此"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  相似文献   

18.
人之美,可以分为人体美和人格美两个方面.人体美,是人依靠自然进化所获得的自然之美,而人格美,却融入了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从而使人格美中的个体之美和群体之美常常难以调合.  相似文献   

19.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词,其创造意象手法多样,精妙奇特,不论是写景状物,还是信手用典,都了无凿痕,使人们在咏叹自然风光之美时,更惊叹其思索之深、人格之美,体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20.
在对我国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农民和农民工)进行的审美态度调查中,结果分析表明:农民与农民工审美态度总体趋于同一:农民群体(包括农民和农民工)中,不同性别的态度具有不一致性;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比农民工审美态度更具保守性。就调查结果分析后,认为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去了解和认识农民内在对美的需求,将审美教育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引导农民充分地认识美、积极地追求美。完善自己井构建一种和谐的人格,是我们目前必须加以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