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春燕 《教育导刊》2005,(12):17-19
俗话说:"有奶便是娘."母亲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给孩子充裕的物质满足的妈妈是否就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呢?一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远比食物更为重要的要素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那就是"依恋",它也在深深地影响着母亲自身的心理成长.以下这些实验引发了我们对母子依恋关系乃至于早期育儿问题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母爱与婴儿的依恋安全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生来就有依恋亲近的人(通常是母亲)的情感需要。大约从6个月开始,婴儿就产生了对母亲的依恋。这种婴儿与母亲的情感联结既是母亲所需要的,更是婴儿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稳定的安全的依恋,如果母爱的质量低劣则势必导致婴儿与母亲形成不良的依恋关系,并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埋下“隐患”。因而,协助婴儿建立安全的依恋,对儿童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你的孩子有依恋安全感吗 本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思运用“陌生情境测验”的研究发现,1~1岁半儿童依恋行…  相似文献   

3.
母亲对婴幼儿是“一个世界”“一个他人”,母亲象征世界,母亲代表他人。母子依恋一旦建立,孩子就时常表现出欢快、活跃的情绪,喜欢操作物体,好探索,尝试接近新事物。所以母子依恋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自信、勇敢、好奇、探索的良好性格,并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俞君杨 《家庭教育》2007,(2X):24-25
母亲对婴幼儿是“一个世界”“一个他人”,母亲象征世界,母亲代表他人。母子依恋一旦建立,孩子就时常表现出欢快,活跃的情绪,喜欢操作物体,好探索,尝试接近新事物。所以母子依恋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养成自信,勇敢,好奇的良好性格,并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编按]  相似文献   

5.
母亲,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占据着一个别人无法取代的特殊的位置。因为,是母亲给予了自己生命,是母亲用言传身教影响着自己的成长,母亲为了孩子付出一切也心甘情愿、甘之如饴。但“爱之深,责之切”,母亲对孩子往往又是  相似文献   

6.
年轻的父母可能会突然发现,以前不管谁抱都可以的宝宝开始“认生”了,并且当妈妈离开时还会以哭闹来抗议。此时,父母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如小时候懂事了呢?其实,这是孩子依恋发展的一种表现,依恋是指孩子与特定的人形成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孩子最初的依恋对象是与之朝夕相处的抚养者,一般为母亲。依恋是儿童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性情感。研究证明,早期依恋关系的性质对儿童将来的心理发展有长远的影响。父母应该了解儿童依恋的发展过程,帮助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0个月~3个月依…  相似文献   

7.
教育子女是一件大的工程 ,在这项工程中 ,母亲担任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母亲素质的高低 ,将影响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情感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每一个即将成为母亲和已经成为母亲的人 ,“上岗”前 ,都应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 ,补上作为父母角色的培训课。与孩子一起成长 ,做智慧型母亲  相似文献   

8.
奉献     
提到奉献,人们立刻会想到一个人———母亲。对了,母亲似乎已成为了“奉献”的“形象大使”。的确,母亲时刻都在奉献。抱着婴儿,煮着牛奶,洗着衣物,母亲用沾满肥皂沫的手抹着头上的汗水说:“现在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我们好好享受……”孩子渐渐长大了,要上幼儿园,母亲心系着孩子,买菜做饭,还要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她忙得昏天暗地,忘记了日月星辰。“不要紧,他上学就好了,我就能歇一歇了……”母亲说这话时,她不知道皱纹已悄然爬上了她的眼角。孩子终于开始读书了,母亲陷入了更大的忙碌之中……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  相似文献   

9.
爱与被爱     
我们在幼儿园、中小学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要求父母关心、爱护、理解自己,而不想也不会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父母。这是个令父母伤心、让社会担忧的问题。 把一个孩子抚育成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母亲要把自身之物给予正在体内成长的胚胎,之后是营养、乳汁、体温、关怀……对于孩子来说,母亲就是温暖,就是食物,就是安全和愉悦。孩子的弱小无助和母亲全身心的照顾和保护,使孩子感受到的几乎全是“我被爱”、“我被照顾”。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许多父母和孩子都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看来,一个孩子人生的最大不幸莫过于幼年丧母,但鲁迅先生在给一位丧妻的朋友的信中写了这么一句话:“由此我想到了孩子,幼稚的孩子是软弱的,而丧失了母亲却往往更有利于他成长为一个强者”。粗读起来这似乎有悻于常理,但实际上,他讲的是“丧母”的另一方面。母亲无疑是孩子头上的“保护伞”,她无所不包,安全可靠。给孩子以母爱、关心备至是母亲;而“护短”溺爱,阻碍孩子自立的往往也是母亲。所以那些由母的孩子一旦失去了“保护伞”,就会被抛之于外,早早地经受外界的磨练、考验和竞争,在无人保护下还会遇到更多的磨难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