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对这个问题,我国理论界早在建国初期就有过争论,后来,比较一致倾向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打倒“四人帮”以后,人们逐渐摆脱“左”的束缚,开始在物质领域里探讨历史发展的动力。近几年来虽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较之五、六十年代有所前进,但认识还很不一致,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包括主张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第二种观点认为,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三种观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过去林彪、"四人帮"鼓吹庸俗的阶级斗争论,把不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说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完全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批判这种唯心主义的动力论,重新肯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无疑是对的.但是,现在有一些说法,单纯强调生产力的自发作用,把生产力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这也是不科学的.我们既反对庸俗的阶级斗争论,也不赞成庸俗的生产力论,而应当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开展的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概括起来说大致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生产力动力论、阶级斗争动力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动力论,此外还有一些折衷性的提法。笔者认为,这些提法大都是从特定的历史范围提出的,从一定角度立论的,都还有值得商榷的余地。显然,要想得出圆满的结论,还有待于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有别于上述诸种提法的观点,即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而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考察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应考察生产力的状况,然后进一步联系起来考察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不但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性质与发展水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史学界正在展开认真的讨论,有些同志否认农民的阶级斗争和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认为生产力或生产斗争是比阶级斗争更为根本的动力,这个新提法符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实际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史学界对“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历史发展的真实内容”等问题展开了多次讨论,至今意见尚未统一,大体说来有如下几种:第一、生产力和生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阶级斗争是推动私有制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经常通过阶级斗争得到实现;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阶级斗争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唯一手段;在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劳动人民在较为有利的社会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斗争、科学实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7.
朱绍侯同志在《关于历史发展动力和农民战争作用问题》(见《河南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一文中说:“现在有的同志为了强调生产斗争,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性,而把生产力在历史上所起的决定作用,改为动力作用,否认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其实这样作未必会真正提高生产斗争、生产力对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把决定作用和动力作用混为一谈,只能造成理论上的混乱,而在实践中,也会忽视调整生产关系的重要性,忽视阶级斗争,忽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我对这种观点持有不同看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个时期,在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中,不少同志都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历史发展的具体事实,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大家所提出的历史发展动力大致有如下七种: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二、生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四、社会各种矛盾运动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五、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六、人类的物质经济利益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上观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毫无疑问,它们都有存在的理由.然而,人们总是希望,在众说纷纭的“动力”中,找出一个科学性、逻辑性和概括性都比较强的表述方式,使大家的认识统一起来.我们想,这种“统一”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这是讨论深入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也是讨论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谈一些意见,以就教于同志们.我们认为,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反对“四人帮”的唯心史观.同时,在强调唯物主义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辩证法.这就是说,必须坚持彻底的唯物论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四七七页)而生产,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下进行的,并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由于唯物辩证法的启迪:“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互相依赖和互相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毛泽东选集》)第二八○页),我们有理由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过程的归根到底的决定性因素,是历史发展最基本的动力.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现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因此又可以说这三大实践活动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由于三大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有主次之分,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以这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动力,在另一历史时期又以那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动力.以哪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动力,取决于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哪种实践活动.当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就是这种历史时期的主要动力;当生产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是这种历史时期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试论李大钊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认为:推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力量是来自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自身的“物的势力”,即人们的经济生活;在这个层面上,最高的动力是生产力。同时,也论及阶级与阶级斗争、人类的感情以及人种、地理等要素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因素或动力;只不过,它们是在限定的范围内和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各自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准备谈三个问题。一、从理论上探讨一下什么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二、研究一下在农民战争之后,统治阶级施行的什么政策;三、具体分析一下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这三个问题,总的来说都和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有关联。一、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最近史学界有几位同志就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阶级斗争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生产斗争、生产力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的、最后的动力。应该承认,这几位同志确实提出了过去史学界所忽视或被歪曲了的一些问题。如只强调阶级斗  相似文献   

12.
三、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科学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过程,认为人类历史中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灭。那么,是什么推动着人类历史变化发展的呢?历史科学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人类社会中,除了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还有其他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构成一个强大的合力系统,人类历史就是在这个强大的合力系统的推动下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类历史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力的提高开始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必然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同它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就要改变旧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陈昕 《华章》2011,(21)
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历史的发展动力是以“自然科学的历史机制”为辅,“为获得认可而进行的斗争”为本,属于精神动力论;但马克思却认为“现实的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属于本原动力论.通过剖析发现两者观点在根本上具有一致性,都受到黑格尔思想的影响(承认主体与客体的真实的矛盾对立),而人类历史的发展则是这两种动力论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还是阶级斗争呢?本文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一个,这就是生产力。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史。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正如马克思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于经常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而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则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生产力和生产  相似文献   

15.
推动阶级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究竟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或者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的合力,还是阶级斗争?在这一问题上,史学界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从目前讨论的情况来看,对影响历史进程的各种因素和力量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性质及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理解的不一致,对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有  相似文献   

16.
<正> 历史部分职工中等学校高中理科班《史地常识》是根据原教育部关于职工业余高中《史地常识》(理科)的意见而编写的.对大纲中的历史部分有以下三方面体会:1.处理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历史常识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叙述历史的基本知识,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纲根据下列基本观点处理历史问题:(1)人类社会的历史是指按照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新陈代谢的历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引起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原因,也是引起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则表现为阶级和阶级之间的斗争。阶级斗争贯穿在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之中,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常识主要阐明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17.
阶级斗争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在掌握了社会统治权后,并不见得所实施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变革就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内部作具体分析,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文化教育工作者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阶层和代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史学界正在对历史发展动力问题展开讨论。就已经发表的文章来看,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争论似乎主要集中在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是不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如果不是,那么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是,那么这种推动作用究竟怎样估量?是唯一的、根本的,还是多种动力中的一种?等等。看来大家意见纷纭,分歧颇大,要想求得正确而一致的结论,尚有待于今后的共同努力。现在不揣浅陋,姑且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和读者。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在本质上就是历史辩证法,但对此究竟如何理解还是一个没有全面解决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表述的唯物史观的经典公式说明了社会运动的一般规律,因而它当然也是历史辩证法,历史的运动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我们认为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它主要是以历史辩证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所得出的结论,而作为人们实践和认识方法的历史辩证法本身又有丰富的内容,现时代正要求我们深入进行这方面的探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世界近代史学术讨论会于8月25日至29日在沈阳举行。全国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九十三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代表共一百四十三人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辽宁大学历史系主办的,辽宁省党政负责人在开幕式上讲了话。讨论会收到论文五十五篇,反映了近年来世界近代史的科研成果。会上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 第一、关于如何改造世界近代史教材体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现有教材体系过于侧重以阶级斗争为主线,它以阶级斗争的规律代替了各种历史发展因素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