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7月21日,一场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北京,房山告急、通州告急……汹涌的洪水冲走了汽车、房屋,也夺去了77人的生命……当夜,村、镇的基层干部坚守在抗灾现场,一位位老人、妇女、儿童、被洪水困在屋里的村民被背出、被救出来;解放军赶到了受灾现场——350名被困在学校里的孩子被救出来;志愿者的爱心车队赶到了受灾现场——一辆辆陷在积水中的轿车被拖出;记者也赶到了受灾现场——一篇篇记录灾区真实情况、一个个舍己救人的动人故事传遍了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2.
灾难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复杂性和冲击性等特点,历来是媒体高度关注的新闻题材.而发生在中心城市的灾难事件,更因人口稠密、建筑地形复杂、社会活动频繁、政府职能交错等特性,对市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打击更大,对报道数量、质量要求也更高.  相似文献   

3.
王涵 《新闻前哨》2022,(7):16-18
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河南特大暴雨防汛救灾报道中的系列行动与报道实践为例,对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和报道策略进行探研.主要包括四个维度——第一,应急机制建设:形成一体化快反联动的组织机制;第二,舆论场域建设:释放第一现场的核心信息;第三,传播体系建设:构建系统化多态融合的传播格局;第四,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人性...  相似文献   

4.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对这一新闻,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以及各地方媒体如陕西的《华商报》、山东的《齐鲁晚报》等均做了及时跟进的深度报道。北京"7·21"特大暴雨期间,笔者正在英国剑桥游学,通过网络,笔者对50多家媒体关于这次特大暴雨的报道进行了统  相似文献   

5.
文字和图片构成文本结构。本文探讨的是新闻报道文本结构中的新闻价值,是记者或者编辑在文字和图片选择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本文以北京暴雨报道为例来分析文本结构中的新闻价值,试图探析新闻事件是怎样被赋予"价值"而见于报道的。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这场特大自然灾害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破坏力。此时,正值新闻媒体人"走转改"活动向纵深发展之时,这次灾害让北京的媒体集体经历了一次考验。媒体记者赶赴受灾一线,用笔记录了暴雨中迸发出的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18日,沈阳市男青年马林林被剧毒五步蛇咬伤后,因当地无解毒血清,患者生命垂危,家人束手无策.在这生死攸关时刻,作为《沈阳晚报》一名摄影记者,我得到消息后迅速赶到现场.在采访这一突发事件过程中,我是唯一帮助组织抢救、并随着患者采访抢救全过程的记者.此事被京、沈多家媒体报道.回想采访并组织抢救患者的过程,我更深深感受到记者职责的神圣与重大.  相似文献   

8.
前言:紫禁城是中国形象的一张王牌名片。紫禁城文化更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传递至明清时期最高体现。所以,向外国读者介绍紫禁城文化是一位从事对外图书编辑义不容辞的职责。多年来,笔者就曾策划、编辑了一些反映紫禁城文化的图书:策划24开《故宫》、编辑《看不见的故宫》、绘画本《魂游故宫》、多种外文版《帝后生活》、导游性很强的《京城皇迹》、专题图书《清宫钟表集粹》、反映宫廷生活的油画集《发现紫禁城》和刚刚面市的《叹哉!紫禁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公共新闻学的角度出发,基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文本分析:就国内部分报刊对2012年"7·21"北京暴雨的报道,对公共突发事件及媒体应负责任进行考察,认为,在此次暴雨报道中,媒体积极促进信息发布、普及公共知识、展现人文关怀,并提供公共表达空间引发舆论关注,但在谋求与政府沟通、促进公众政治参与、增进民主意识方面尚显不足,其功能角色既积极又保守。  相似文献   

10.
刘倩 《新闻窗》2008,(5):33-35
体育赛事报道中的现场采访是指记者在赛场对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新闻人物进行的实时采访,它是赛事直播的延展,是一种视听信息的重要补充。在当今的体育赛事报道中,现场采访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容易引发争议,有时甚至会引起观众的不满。本文以北京奥运会报道为例,对体育赛事报道中现场采访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24日,中国航运史上黑色的一天。山东烟大汽车轮渡有限公司所属“大舜”号滚装船从烟台港启航后,遇到七八级大风,阵风达十一级。船长请示返航。16时30分船底舱起火,随后舵机失灵,船体随风漂流。由于风大浪急,救援船只无法靠近。“大舜”号于23时45分沉没。 这一特大海难事故震惊中外,引起广泛关注。在救援、善后工作紧张有序展开的同时,新闻记者也如临战一般。25日,新华社胶东支社记者张松青接到通知后即从威海赶往事故现场。当时出差在莱州的徐冰得到信息后匆匆赶回烟台。  相似文献   

12.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普降暴雨,严重影响了市内交通,并引发了洪水和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这场灾害事件,可以发现新媒体时代灾害信息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与草根媒体的反议程设置并存;自媒体在信息传播、灾害救助与舆论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与融合不断深化;政府组织的灾害信息传播能力和危机控制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对舆论的影响日益增大,在传统官方媒体为代表的舆论场之外,又构建了一个微博所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这双重舆论影响下,传统的政府危机传播策略已经略显失效。本文从微博传播特性出发,分析微博引发的舆论场变化,并为微博环境下政府如何做好危机传播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尚 《声屏世界》2013,(3):25-26
2012年8月10日上午,重庆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枪击抢劫案。公安机关在之前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周克华,并迅速在其可能藏匿的地点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全面跟进,进行追踪报道。央视新闻频道派出了记者,对事件的进展情况进行滚动报道。香港凤凰卫视不满足于引用和整合来自央视等大陆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导演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角是一位都市白领,在一次体检中意外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且已到晚期。受这一噩耗打击,精神处于极度崩溃中的女主角因为在公交车上没有为一位老人让座,而成为全车人指责的对象。一名电视台记者将当时的情况用手机拍了下来,并将视频放到了电视上播放。于是,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引导下,全社会展开了一场对女主角道德修养的集体声讨,该话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传播与文化研究所成立于新闻与传播学院2001年建院之时,研究所重视理论探讨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国内外媒体和传媒研究人员建立广泛联系,与本学科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学术合作关系,研究所成员及相关学者的外语水平较高,视野开阔,有丰富的从事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经验,努力拓展与业界的合作,从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方式方法,使传播与文化理论得到检验、应用、提高。担任北京大学传播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就是主持创建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龚文庠教授。近期,本刊有幸邀请龚教授做客《今传媒》,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资深传媒学者的不凡风范。  相似文献   

17.
连新元 《新闻记者》2012,(10):43-46
今年以来,重大自然灾害频仍,广播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如何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情感抚慰的作用,本文以北京"7·21"暴雨报道为例,对此深入探讨,提出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广播应成为信息的集散点、议程的发源地、感情的共鸣箱。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暴雨事件为例,通过对新浪微博的文本分析,运用社会运动的理论工具包,探究网众抵抗性认同建构和消解的过程和影响.文章发现网众通过构建合适的话语框架,团结在特定的内容之下,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在线抗争的边界激活.网民抵抗性认同的构造,对议题的传播和舆论场的维持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当前中国网络威权主义的背景下,网众的抵抗性认同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互联网抗争动力.  相似文献   

19.
反应快速,确保了"第一发布"传播学中有这样一个定律:首先进入人们记忆的信息具有先导性和稳定性,后来要改变这个信息,需花费7倍的功率。这个定律表明了新闻传播时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要求新闻管理机构和新闻传播媒体,应当尽量创造确保新闻时效的制度和机制。当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开放性已非昔日可比。各媒体争夺舆论阵地,就要力争在第一时间报道,以赢得更多受众。灾难的突发性决定了报道的速度是第一位的,最快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保证社会内部稳定的重要方面,而民众对政府信息传播的认可度直接反映出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提升政府信息有效传播的关键是提高政府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和对社会公共文明事业宣传的高效度,从而构建起政府新闻信息传播工作的完整体系。以"7·21"北京特大暴雨中北京市政府的新闻信息发布工作为例,分析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以及如何提升政府信息传播公信力的途径,以有效地促进政府公关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