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灶书《郭丁香》是河南固始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曾对人们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灶书《郭丁香》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箭跺式的人物形象,传奇性的情节,二元对立的审美原则,交错运用的修辞手法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灶书是流传于豫南地区独有的曲种,《郭丁香》是其代表性曲目。《郭丁香》通过一段曲折凄婉的爱情婚姻故事,对女性的情感与价值做出了形象的阐释。灶书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可以概括为美与善的化身、丑与恶的化身、传统道德的维护者,以及独断专横的统治者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黄梅戏与动画的结合,一方面拓展了动画应用的新方向,另一方面,不仅丰富了黄梅戏文化的表演和传播形式,而且也推动了黄梅戏动漫文化产业的向前发展。本文以《李时珍》为例,从黄梅戏文化的演员角色、服饰、妆容、舞台色彩等具有动画设计特征的元素入手,探索其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和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秋胡戏妻》记录了媒人、合髻礼、红定、肯酒、休书等元代婚俗,这些婚俗事象环环相扣,与剧情巧妙杂糅,不仅展现了元代的婚俗文化,亦成为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5.
《青㭎树》作为郭金世的首部诗作,是其为怀念父亲而写,建构着父亲的形象,报答着父亲的深恩,也透露了一代人“出走”乡村的历史轨迹及其艰难历程。诗人作品的特质已然由其出身地的地理位置与经济状况所塑造,仡佬族的身份反倒成为模糊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内容宏富、奇崛的中国古代文献。郭璞首次为之作了全面、系统的注释训解,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学识,使《山海经》内容更丰富、体例更完备,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8.
魏晋时期同时出现了"以《诗》为经"和"以《诗》为戏"两种矛盾的现象,分别体现了宗经和离经两种相反的倾向性。"以《诗》为经"表现出对《诗》的态度是尤为宗崇的,"以《诗》为戏"则显示出一种戏谑和幽默的态度,二者是不同性质的语言游戏。"以《诗》为经"显然是有汉一代经学意识形态的延续,而"以《诗》为戏"则反映了魏晋之际《诗》文化的新风貌。《世说新语》较为真实地再现魏晋史实,对上述《诗》文化面貌也有很好的记录与反映。在"以《诗》为经"的大文化环境下,"以《诗》为戏"显得相当特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角抵戏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戏剧样式,《东海黄公》几乎是公认的汉代角抵戏的代表性剧目。大多戏剧史家都只是把它看做是中国戏剧的雏形,而对于其到底应该是悲剧性成分多还是还是喜剧性成分多,划分不是非常明确。多数认为它是一出揶榆巫觋的喜剧性的作品,而认为其是悲剧性作品的则比较少。本文则侧重讨论其悲剧性。  相似文献   

10.
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非常重大,现代化在发展,人们不断地创造新事物,但是传统文化却受到了新事物的挑战。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为了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开展戏曲字幕翻译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本文以笔者自身的粤北采茶戏传统剧目《阿三戏公爷》(以下简称《阿》剧)翻译实践为例,从戏曲翻译理论、地方戏剧本语言风格特点(句式、语序、韵律、衬词、口语化等)以及文化负载词(方言俗语、谚语、成语、人名、专名等)等多个方面来论述戏曲字幕翻译的规律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辰州傩戏的民俗文化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辰州傩戏是辰州民俗文化的积淀与浓缩,具有敬奉祖先、崇信神灵等民间信仰文化的特质,具有生、寿、婚、丧等人生礼仪习俗的文化特质,以及犁田插秧、伐木建屋、锄茶收麦等生产习俗的文化特质。总之,辰州傩戏具有深刻丰富的民俗学文化内涵,是系列民俗内容与人音乐舞蹈形式再现出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2.
樊粹庭在豫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开拓性地促成传统豫剧向现代豫剧的转型,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他推进了豫剧都市化进程,创作和改编了一批豫剧经典剧目,大幅提升了豫剧品位。他确立编导中心制,组织管理新型团队,促成豫剧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现代化,并为豫剧的传承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  相似文献   

13.
历来,学者们对屈原《九歌》的性质争论纷云,没有定说。原因是作品本身呈现出复杂、多层的文化意绪,它有着民间原始宗教的气息,又带着宫廷神圣宏大的祭歌排场,而其间总丝丝屡屡穿涌着作者跳动的灵魂、奔腾的情感。作品能够把几种彼此颇为独立的文化意绪巧妙地呈现出来,关键在于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特殊的身份以及卓越的艺术才能,最终谱写出蒙胧原始、雄宏庄严、哀怨叹惋的千古《九歌》。  相似文献   

14.
黄梅戏艺术大约是在十八世纪后期产生于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演艺定型于安徽安庆怀宁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黄梅戏采用安庆方言念唱,唱腔生动、纯朴、流畅、抒情,表演质朴、淳厚、细腻、悠雅且以真实、活泼、温馨、祥和著称于世,充溢着弘粹通远、温雅畅融、意味隽永的生命文化情趣。  相似文献   

15.
道教民俗具有厚重的美学意蕴,它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与娱乐之需,拓展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文化时空。很多古老的艺术与文娱形式往往凭借道教民俗的持续传承,得以在漫长的历史之流中确立自身不朽之身姿。不但如此,道教民俗还能够凭借自身强劲的宗教性内蕴,发挥情感抚慰、身心调节的功用,充当广大民众的精神安慰剂与镇静剂,并能够从实践的层面肯定和印证道教的生命关怀思想。道教民俗对广大民众的社会行为具有规约性作用,能够发挥强大的道德"教化"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者与承载者。  相似文献   

16.
方言歌谣是一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之歌,歌谣内容与该地老百姓的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潮汕方言歌谣的十二月歌叙说了潮汕岁时节令风俗和农时习俗,物产歌反映了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潮汕方言歌谣从主题内容到语言形式都折射了潮人文化心态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7.
在闽南,传统宗教精神和意识都渗透到了传统戏曲与民间舞蹈的方方面面。章从一些戏曲与民间传统舞蹈的现象去追寻宗教对闽南戏曲与民间舞蹈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闽台百姓以大米为主食的食俗惯制以及琳琅满目的大米副食品,展示在日常食俗、婚丧喜庆、各种岁时节日活动中。闽台“米食文化”亲缘性主要有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的成因;闽台一家,同风共俗,这是闽台文化亲缘性和认同感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戏曲曲牌结构经历代发展在昆曲的昆腔中得以成熟完善,无论单曲牌结构还是整体性曲牌结构,其艺术成就及结构特点都被戏曲曲牌体的其它剧种以及后来形成的板腔体剧种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