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说明性课文是指带有说明性的童话、童诗、小品和记叙文。它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但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稍有不慎就会把它上成科学知识课,丧失了其应有的语文功效。那么如何教好说明性课文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1]吴忠豪教授在2013年《小学语文教师》第1期"百家讲坛"中明确提出:"语文课需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2]这些话都非常精辟地告诉我们教学说  相似文献   

2.
戴拥军 《考试周刊》2013,(78):36-37
<正>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课文分为四类:一是叙事性课文,二是说明性课文,三是诗歌,四是非连续性文本。其中,说明性课文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性课文,顾名思义就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3.
说明性课文文体特殊,仔细研读这类文章,能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内容、表达形式的高度和谐、完美统一,还能洞见说明性课文内部条理的井然有序,语言的准确简练和结果的清晰缜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和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在说明性课文教学中多些"韵味""情味""趣味"三个方面,浅谈说明性课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曹红丽 《文教资料》2014,(10):45-46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巩固,是沟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特殊功能。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时存在一些误区,它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略读,走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认识误区,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阅读情感和正确价值取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出现了很多篇,在教材参考中明确给它们定义为"文艺性说明文"和"科学性小品文"。从名称上的不同就可以看出,"文艺性说明文"和"科学性小品文"比"说明性文章"更强调了文章的语文性。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上,我们更容易被"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性所吸引而忽略属于语文这个学科更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6.
辛瑞琴  许颜琴 《宁夏教育》2000,(6):31-31,39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九单元的两篇课文《葡萄沟》和《看月食》,是两篇讲读课文,体裁相同,都是说明性课文。  相似文献   

7.
林意 《新疆教育》2012,(15):174-175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语文教学各学段,渗透于每组课文、每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尤其在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更为重要。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许多教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话题。根据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我对习作教学深有感触,在此谈几点体会,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8.
“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这是一句很不时髦的大白话。谁不知道,常识性文章编入语文课本,自然就是语文的一部分,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自然也是语文教学了。但是在实际教学或教学设计中,许多人又常常忘记了应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的简单道理,使此类课文的教学陷入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读课文已成为语文教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遵循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落实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使自读课文教学真正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课文教学是语文科最基本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操作形式,它占用了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人们在检讨语文教学错误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怀疑课文教学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杨如海 《成才之路》2012,(17):29-29
正趣味教学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有趣的材料,通过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科学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本身对语文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高效地学习语文。它符合小学生认识世界,学习语言的规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下面我将探讨趣味教学的几种方法。一、运用诗化的语言解读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自己用诗化的语言来解读全文,比死记硬背课文的中心思想要牢固许多,同时还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文作为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一环,在塑造小学生多方面的文化价值追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秀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对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建设与教学处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教学重在读,以读代讲,这是最基本的方法。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以课文为最基本的学习材料,但课文不仅仅用于阅读,它是发展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基本凭借。无论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还是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都离不开对课文的使用。尤其是写作的培养,更离不开课文教学,因为二者是同属于书面言语范畴的。  相似文献   

15.
黄美玲 《文教资料》2010,(19):75-78
教材中精选的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在结构、内容、主题、写法、语言等方面都是学生学习的样本范例。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文教学中的写作因子,寓写作教学于课文教学,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深化写作教学,做到课文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并进,共同创造语文教育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翻阅中高段的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哪种版本,都能大量的看到说明性文章的踪影。《鲸》《松鼠》《假如没有灰尘》……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来。由此可见,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指一篇课文在教材中所体现的独有的语文学习价值。它为学生获得新的语文知识、提高新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些核心价值往往藏在文字的后面,不容易被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由此,便产生了严重的“非语文与泛语文”现象。所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过课文教语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课文的教学核心价值。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确定课文的教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七-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各类插图150多幅。其种类之多。内容之广。数量之众,堪称历届语文教材之最。这些课文插图。不是对课本的装饰.而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它不仅凝聚了课本编辑者的匠心独运.还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然而,仍有不少语文教师,没有把这种类繁多、画面精彩、数量颇丰的课文插图利用起来。为语文教学服务。却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课文点缀;在教学中他们视而不见,见而不用,用而不全。这种严重浪费课程资源的行为和忽视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不容忽视。它是教材的组成部分,而且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很多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其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教学,没有给略读课文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致使很多略读课文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课文题目(以下简称“课题”)是课文的“窗户”,是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它暗示了行文的线索,指明了写作的对象、范围,也反映了课文的主旨,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课题,发现并拓展其语文教学价值,能够使语文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