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专业学生为何缺失新闻敏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3年12月16日,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在给学生开设的新闻学课堂上,让学生把某大报上刊登的领导讲话和长篇会议报道改写成“一句话新闻”。结果全班同学由于没有在素材中找到最有价值的新闻,全班得了零分,惟一及格的是两位旁听生。李希光说,“看来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真是越读越糊涂”,竟然赶不上那些从来没有读过新闻与传播学的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为什么失去了新闻敏感?为什么找不到新闻?为什么越学越糊涂?  相似文献   

2.
时下,在报刊上读到一些时髦青年用时髦词语写的时髦文章,总感到别扭、难受,如同吃米饭咬着了砂粒、老鼠屎。有些句子,读后不知所云。有的不读还清楚,越读越糊涂。有一首歌的一句歌词是:“投入地笑一次。”于是接踵而来便套用为“投入地歌唱”、“投入地恋爱”、“投入地写文章”,等等。什么样是“投入地笑”,不投入地笑又是啥样?叫写这样句子的人也无法用表情来展现其区别。  相似文献   

3.
记得前两年曾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读者是什么?》。文章洋洋洒洒三四千言,可作者说得越多,我这个读者却越糊涂,被他牵着鼻子钻了几十条胡同,可“读者”究竟是“什么”?我也未搞清楚。我又回过头来在字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给幼儿写作品似乎是件很容易的事。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恰恰相反,给幼龄儿童创作最难,这是许多有经验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切身体会。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孩子越小,他们的思维、语言、认识能力越“初级”,作家为他们创作,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们生理和  相似文献   

5.
给谁看的     
外国人常不明白中国事。有些在我们看来已是熟视无睹的事,在外国人看来则越看越糊涂。据悉,有人陪外宾乘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外宾问公路上方的一条中文横幅标语是什么意思,原来上面写着“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照直翻译过去,外宾不明白,问: “这是谁写的?”译者答 “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啊!”他更糊涂了: “那这是给谁看的标语呢?”这回轮到翻译犯琢磨了。从标语的内容分析,它不是针对高速路上行车的司机的,当然也不是写给乘客  相似文献   

6.
一、作为一般化的科学信息概念,“至今尚没有公认的定义,这因为目前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世界上已经公开发表的信息概念与定义,有人统计已有39种之多”。更为滑稽的是,牛津字典在解释“信息”时用的是“信息,就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韦氏字典也认为“信息就是在观察或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数据、新闻和知识”。如此颠来倒去,相互借用,倒是越解释越令我们的读者糊涂不解了。 二、用信息去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那么信息本  相似文献   

7.
现在有大量的问题,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缺乏正确的认识。什么“民主”、“平等”、“人性”、“真理”、“社会实践”、“人道主义”、“组织性”、“道德”、“权威”等等,都有一大堆糊涂观念或错误的理解。对这些糊涂的观念,压服是不行的,打棍子更不行。因为这样作不但无济于事,而且要引出相反的效果。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许多确有造诣的作者,不乐于写这样一些能启迪青年的文章,而另一些急于出人头地的中青年作者,又不愿意扎根于中国的实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04,(1):64-64
最近,清华新闻学院教授李希光在他给研究生开设的新闻学课堂上,让学生把某大报上刊登的领导讲话和长篇会议报道改写成消息。结果全班同学由于没有在素材中找到最有价值的新闻,全班得了零分。唯一两位及格的是旁听生。李希光说,“看来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真是越读越糊涂”,竟然赶不上那些从来没有读过新闻与传播学的人。清华大学这些新闻学研究生经过反思,做出  相似文献   

9.
孩子越大越不透明.越大秘密越多。 为什么呢?其实我非常理解,做父母的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个水晶人似的,一看是透明的就放心。但是孩子越大越不透明,越大秘密越多。这下大人就急了,就怕自己不了解孩子,所以好多爸爸妈妈偷看孩子日记、偷听孩子电话。  相似文献   

10.
一位自然科学家的一句随意之语,不期却成了文学界内外很流行的格言,这便是:“科学是把人们为之糊涂的事弄明白,文学是把人本来明白的事弄糊涂。”细究这位先生的本意,似也不恶,无非是为了强化他所钟爱的“科学”的特征,信手拉来“文学”做铺垫罢了。若是文学真的是“糊涂学”,读者买书岂不成了“花钱买糊涂”? 不过,世上也确实存在着将人搞糊涂的文学。而且,从文学史上看,某一类文学在走到气数将尽的境地的时候,往往都要显示出“糊涂”特征。与此  相似文献   

11.
外国人常不明白中国事。有些在我们看来已是熟视无睹的事,在外国人看来则越看越糊涂。据悉,有人陪外宾乘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外宾问公路上方的一条中文横幅标语是什么意思,原来上面写着“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照直翻译过去,外宾不明白,……  相似文献   

12.
学会坚韧     
洪武 《新闻界》2003,(1):64-64
我在学校读书时就爱好写作,参加工作后便一直业余为报社写稿。这中间,有辛苦,有烦恼,几度欲“洗笔不干”。每每于此,我便想起一位老编辑的“看准了就坚韧不拔地干下去”这一句良言,又振作精神,苦其心志,磨炼坚韧,奋笔如初。44年过去了,一万六千多天哪。我手中的笔,从青年握到老年,可算从未中断,越写越有劲。坚韧,虽然使我熬了许多夜,抽了许多烟,耗了我许多纸,受了许多冤,但它更给我几多欢乐,几多欣慰。如今,我这个当年仅有中专文化又从未经过新闻专业培训的“门外汉”,不仅能写新闻,还会写散文、杂文等多种文体,每…  相似文献   

13.
2002年3月1日,对“知心姐姐”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知心姐姐”由中国少年报上的一个名牌栏目,扩展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新品牌——《知心姐姐》杂志。由栏目到杂志,“知心姐姐”走过了42年的历程。42年中,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者更换了一批又一批,然而“知心姐姐”却魅力仍在,原因为何?我的体会是:品牌的根基在市场,有作为才会有市场。只有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求真务实地为读者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多年来做“知心姐姐”的实践,使我看到,许多孩子的烦恼来自家庭,许多父母的烦恼又来自孩子,家庭…  相似文献   

14.
糊塗     
读了上期《新闻知识》关于《英廉洁,你在哪里?》一稿感到困惑的来信,我也同意,《英廉洁,你在哪里?》确是一则糊涂加糊涂的报道,奇怪的是它竟被推荐为全国晚报头条新闻大赛作品,居然还得了奖,就更加令人糊涂! 先看看“英廉洁”是何等的糊涂。据报道说,青年党员干部“英廉洁”是西安市粮食局党委收到的1400元汇款单和一封信的署名者。汇款单上写道:“这是别人给我的‘好处’费,请作为党费收下。”  相似文献   

15.
去年10月底,江苏省大丰市举行“第五届国际麋鹿节暨中国麋鹿走出红皮书宣告仪式”,多家媒体前往采访报道。令人郁闷的是,这些新闻相互矛盾,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交代,使人越看越糊涂。联系近年相关报道,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提倡以正面宣传为主,县市级广播台站还搞不搞批评报道?如搞该如何作改进?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有权威的大报同行们也难以回答。尽管李瑞环同志在全国新闻工作会上曾强调“坚持正面宣传的方针”的同时,还要“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可在基层、县市级台站因为权威小,受制因素多,再加上怕担风险,怕惹麻烦,对批评稿件的处理就格外谨慎小心。有的领导在审稿过程中,一见批评稿件就宣判“死刑”,并明确提出,只准报喜,不准报忧。写批评稿几乎成了县市级台站新闻工作者难于上青天的禁区。群众笑说县广播站“一年四季唱赞歌、越唱越糊涂”,致使广播在听众中的威信下降。对此,县市级台站新闻工作者心理总有一种压抑感,而且长期存在。 其实,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认识和做法,是一种对事业很不负责的消极态度。 生活本身就有美有丑,事业的发展总是光明面与黑暗面、成绩与缺点、成功与失败同时存在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7.
林波 《兰台内外》2006,(4):60-61
一个曾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孩子”,最后却成了2005年成都市高考理科状元。这缘于只有初中化的父亲那套与众不同的教子法。许多家长都习惯给孩子用“加法教育”——这次你考了第二,下次你就要争取考第一,你能考上二流大学,那么你就要冲击一流大学。毛庆劳却在给儿子做“减法教育”——“你能考100分,考99分就足够了”。毛庆劳用自己独创的“减法教育”,育出了一位优秀的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18.
乍看到陈祖芬的《让我糊涂一回》(河北教育版“红罂粟丛书”之一种)的书名,着实令我莫名其糊涂了。这是报告文学还是小说抑或其他?待读过了一篇又一篇,才明白无误地确认这是一部随笔。心想以写报告文学著称的女作家陈祖芬,何时舍弃了心中所爱而移情别处?其实怪我孤陋寡闻,这已是她的第二本随笔集了。初识陈祖芬这个名字,是十几年前在报章上看到的一篇报告文学《祖国高于一切》。十几年过去了,这篇文章仍记忆犹新。主人公是一个留德的知识分子,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毅然决然抛弃了在德国的优裕生活,忍痛与德国妻子离了婚,带着三个孩子和一吨重的书籍回到了祖国。但在“文革”中,这个内燃  相似文献   

19.
侯颖 《中国编辑》2004,(4):36-38
当下的少儿出版陷入了三大误区:一是以“不变应万变”。许多出版社编辑都认为少年儿童成长迅速,我编辑一本书今年的七岁孩子能看,明年的七岁孩子也能看,一本书十年八年不改面孔,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容易形成品牌。殊不知,每年的七岁孩子的审美都会因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影响而不同,十年前的七岁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着一种新型的新闻学教学方法,现在已经基本成型。我认为,设计新型的新闻学课堂,带领学生走出“糊涂的学习”,对中国大学新闻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具有战略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