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书技术的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出版生态,更让出版产业面临数千年来的最大变革。在电子书架构下的出版产业,将由电子书内容生产(作者与读者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电子书制作(格式规格与转换)、电子书交易中心(实体书店将不会再有渠道的优势)、电子书传递(实体渠道将会面临以网络书店或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0,(14):10-10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书产业更是如火如荼,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电子书产业还存在着产业链合作模式不清晰,内容资源匮乏,版权保护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电子书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值此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成立电子书内容标准项目组之际,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向全国出版单位、版权机构内容拥有者等提出如下倡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电子书出版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电子书的版权属性,探讨了电子书的商业利用模式.认为明确电子书的属性与厘清版权权属是发展电子书产业的关键,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书版权开发与利用模式是出版传媒企业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著名电子书出版商(网站) eBookMall(ebookmall.com)eBookMall是美国电子书网络零售商的领先者,其网站(www.ebookmall.com)创建于2000年7月4日,网站创建初期只提供2000种电子书,如今提供的电子书已达15万种以上,并仍在快速增长着。除向读者提供电子书外,eBookMall还向作家提供电子书转换软件、封面设计、宣传等众多服务,廉价快捷的服务使很多作家将他们的作品以电子书的形式出版。eBookMall提供多达10种的电子书阅读格式,每种都有它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国首届电子书产业峰会在北京举行,几乎所有重要平台的玩家都参加了此次盛会,尤其是作为内容提供商的传统出版机构与新近进入电子书分销平台领域的几家IT巨头,共同憧憬了电子书产业的诱人前景,探讨诸如定价与分成等产业合作重大事宜,争论关乎商业利益的盗版问题及其治理。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子书产业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电子书1.0、2.0、  相似文献   

6.
发展电子书产业的公共激励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子书出版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了图书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处于成长期的我国电子书出版产业自身不能有效克服科技投入不足、电子书消费规模小、数字版权归属模糊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公共部门应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电子书产业发展的公共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为电子书产业健康发展搭建良好的政策平台。  相似文献   

7.
电子书阅读器在2009年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以亚马逊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为代表的阅读器产品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产品。电子书阅读器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真正的电子图书个人消费的增长,使得电子图书从B2B市场开始走向B2C市场,从而推动了整个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文章介绍了电子书阅读器的概念、技术与历史,回顾了2009年整个产业发展的进程,也分析了电子书阅读器与电子书内容相关联的商务模式和博弈双方的互相促进作用。同时评论了国内外图书馆对电子书阅读器的相关应用。最后本文指出电子书阅读器起到了连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以及纸质社会与无纸化社会的桥梁的作用,作为深受影响的图书馆行业应该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网上读到,《2011中国电子书产业发展报告》将电子书出版分为三个层次:电子书1.0、电子书2.0和电子书3.0。1.0是纸质版与电子版并存;2.0是仅有电子版,没有纸质版(例如盛大文学);3.0是增强型电子版,即多媒体电子书。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欧洲最大的电子书市场,其发展情况较具代表性.本文在对近五年英国电子书市场权威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英国电子书产业的发展特征和市场走向;介绍了电子书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自助出版、订阅服务、短式出版等新的业务模式,最后分析了英国政府为发展电子书产业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出版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的网络世界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独立书店,这些书店将会成为电子图书零售领域的"长尾"——一个互联网时代具有极大经济吸引力的市场。电子书商业模式从索尼电子书的硬件销售模式转向亚马逊的垂直整合商业模式和谷歌电子书的开放模式,随着产业的发展、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电子书产业本质不断深入的理解,电子书产业的商业模式在创新中正逐渐走向开放,相信这种开放的趋势最终将导致产业的再次升级。  相似文献   

11.
《编辑之友》2011,(12):89
受美国亚马逊2007年推出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刺激,台湾的数字出版2008年至2010年迎来第一个数字出版产业的关键发展期。台湾各界更是看好数字出版的前景,无论是传统出版业、电信业、电子书阅读器制造商、数字出版平台等,均大幅投入有关数字出版相关活动,以期追赶国际化浪潮。但与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内地相比,台湾的数字出版产业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子书出版产业标准化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电子图书(又称E-book,以下简称电子书)的出版迅猛发展,前景看好.同时,我国电子书出版也面临着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目前,我国专门为电子书出版制订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还是空白,在电子书出版中应用的主要是一些企业标准或者说"事实标准",如电子书数据格式就有CEB、PDF、CHM、ExE、TXT、NLC、PDG、WDL等20多种,彼此难以兼容,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加强电子书出版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谷歌在加拿大开设电子书商店,兰登书屋、哈珀·柯林斯、企鹅、西蒙&舒斯特的加拿大分部与谷歌签订电子书服务协议。加入谷歌电子书店的加拿大出版社有道格拉斯&麦金太尔出版公司(D&MPublishers)、  相似文献   

14.
电子书的发展趋势,真是大不同! 话说,美国业余作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2009年起在亚马逊网络书店的电子书自助出版平台(Kirldle Direct Publishing)陆续推出了9本惊悚小说,凭借读者与超低价策略(每本售价0.99美金,每本版税55%)热卖,于今年六月底正式成为第8位在Kindle电子书平台销量破百万本的作家,替他赚进千万元(新台币)版税。  相似文献   

15.
谷歌在加拿大开设电子书商店,兰登书屋、哈珀·柯林斯、企鹅、西蒙&舒斯特的加拿大分部与谷歌签订电子书服务协议。加入谷歌电子书店的加拿大出版社有道格拉斯&麦金太尔出版公司(D&MPublishers)、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网上读到,<2011中国电子书产业发展报告>将电子书出版分为三个层次:电子书1.0、电子书2.0和电子书3.0.1.0是纸质版与电子版并存;2.0是仅有电子版,没有纸质版(例如盛大文学);3.0是增强型电子版,即多媒体电子书.<报告>认为,1.0,、2.0和3.0不仅是三类不同的电子书,也代表了电子书发展的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这三个类型和三个层次各有不同的商业运作逻辑,井水不犯河水.  相似文献   

17.
一、基于电子书出版的图书互动集成营销平台 电子书的出版非常有利于图书的网上互动出版和营销推广,如果能够将各种要素进行集成,组成电子书出版与纸书互动的网上图书出版和集成营销平台,就能发挥较大的图书出版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18.
8月12日,2010中国(上海)电子书高峰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召开.围绕苹果iPad对中国电子书产业的强烈冲击,津科公司董事长李庆诚博士在会议上做了精彩的演讲,他表示,iPad对电子阅读器的影响不可避免,但不会挤掉电子阅读器市场,而未来的电子书阅读器更应该将专业阅读进行到底,而电子阅读器产业也将催生出版业的转型,未来将会出现更多"一次制作、多元发布"的"复合出版物",同时复合出版与电子阅读器相互支撑也将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张金 《出版参考》2010,(5):13-14
据美国出版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美国境内电子书销量已达到创纪录的1400万部,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36.2%。在我国,电子书市场也受到了硬件厂商的重视,许多厂商抢滩电子书市场。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说,电子书将带来重大的产业调整,首当其冲的是传统出版业,10年后纸质书将被边缘化。而一旦电子书被广泛应用,无纸化办公的潮流也将开始,对打印、复印等办公设备市场将造成冲击。受影响的还包括报纸的发行。  相似文献   

20.
电子书悄悄走近我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康 《出版参考》2006,(27):5-7
全球的电子书产业,经过2000、2001年寒流之后,又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国电子书的出版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截至2005年4月,我国电子书出版总量不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掌握了一大批自主核心技术,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由于世界各国的电子书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迫于技术、版权保护等原因,众多出版商仍处在尝试阶段,对电子书的发展还抱有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