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纯从生物学意义上看,人是一种动物。但人既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就必然从总体上优于一般动物,出于对人的这种优越性的不同理解,研究者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可谓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与故事》的作者高小康则站在独特的文化立场上,告诉读者:“人是讲故事的动物。” 的确,每个人对故事都不会觉得陌生,可以说,从孩提时代起,故事就伴随着人的成长,人不能没有故事。然而究竟什么是故事,人为什么要讲故事,对此问题的思考和答案,却又非每个人都能完成。作者认为,“过去时态”、“虚构特性”、“人本意蕴”  相似文献   

2.
<正>本书作者在与小动物们一起生活的同时,用心体察它们的举止习性,以风趣幽默的笔调记录了108个小故事,用镜头捕捉200余个瞬间,呈现了人与动物有趣、有爱的日常生活。作品以小见大,借动物的细小日常观照人类自身,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合奏的天籁”。如今的都市人为排遣心灵孤独,养猫养狗并不罕见,但像无心插柳这般在繁华闹市中与松鼠、狗狗、乌龟、锦鲤、流浪猫、高髻冠、鹊鸲等动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相似文献   

3.
钱岚 《出版视野》2004,(3):34-35
《儿童与动物》一文发表在《出版视野》2003年第5期上,曾荣获中国少儿读物编辑工作研讨会2003年优秀论文一等奖。这是值得一读的优秀论文。文章立论正确、观点鲜明,作者提出了要对儿童进行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对儿童重要的素质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从小教育他们爱护动物,扬  相似文献   

4.
孙仁歌 《出版参考》2011,(16):39-40
打开《半堵墙》,首先让你不能跳过的是"写在虫子的边上"的一组"动物肖像"和"植物"的描写。细读这一组散文,在分享妙趣横生的同时,又不禁对作者对于动物们的精密观察以及传神且不乏幽默意味的描摹肃然起敬。作者笔下的  相似文献   

5.
“一朝天子一朝臣”,个中含义人所共知。而近年来,却也出现了“一朝编辑一朝作者”的现象,这颇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   所谓“一朝编辑一朝作者”,是指媒体中的一种不正之风,即有少数编辑在选用作者的稿件时,不是以稿件的质量作取舍标准,而是以是否为自己的熟人或“关系户”作为用稿准则,这便出现了“换了个编辑即换了一批作者”的怪现象,故被人们称之为“一朝编辑一朝作者”。   “一朝编辑一朝作者”,这“作者”队伍的构成,往往为三种人员:一是编辑的亲朋故友;其次为与编辑有功利牵扯的“关系户”。如我在甲报刊当…  相似文献   

6.
“克隆”是英语 KOLON的音译。学术界释其含义为“复制”,是对动物实施的一种无须雌雄交配或体外授精而进行繁殖的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具体点说,是将某一动物的细胞,注入同种动物的卵子细胞,然后置入母体子宫培育,从而制造出同一种动物来。自从4年前英国克隆出“多利羊”,科学家们还克隆出奶牛、猪、老鼠等动物。能否克隆人?世界上尽管众多人反对,有些科学家仍在跃跃欲试。 这种新奇的科技,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克隆”一词在我国也就为一些人们津津乐道。这种情绪感染了我们传媒界,于是“克隆”随之被搬到新闻用语中来。比…  相似文献   

7.
毕业论文     
现代动物大学首届毕业生召开“迎接二十一世纪”论文发布会。论文篇目如下:一、《人仗我势的新说》作者:狗二、《杀我吓猴的恿蠢》作者:鸡三、《团结就是力量》作者:狼和狈合著  相似文献   

8.
书香     
《陕西档案》2014,(2):57-57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作者:叶开编著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是一套系列丛书,本书是第一册。本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动物”、“人与事”四个部分,选入梁实秋、莫言、王小波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9.
《野性的呼唤》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最新翻译出版的日本少年动物小说家的《椋鸠十动物小说全集》之一。在这本书里,从作者灵动飞扬的笔触中,我们可以看到矮猴兄弟传奇般的历险故事以及野猪“白耳朵”运用智慧一次次从猎人手中死里逃生的故事;可以了解到其他的野生动物,如鹤、狐狸、熊、雕等为生存而经历的种种不可思议的磨难。通过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以美妙绝伦的文笔赞美了动物的聪明智慧,展示了动物所处的艰难的生存环境。作者还把笔端深入到事物本源,揭示出因为人类肆意破坏大自然,而使得动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0.
悖论之井     
我们如何居住?为了这个问题,作者对很多文化名流进行了采访。我比较赞同作家小宝的观点。“家是一个可以彻底放松、像动物一样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编辑》2005,(3):96-96
【编者按】本刊2003年3月刊曾刊载太白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曹彦所创作的“太白人漫像”,今天,本刊又选用他创作的“一个责编笔下的作者们”为题的漫画人物像。这组漫画反映出一位责编与作者亲密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报刊阅评     
沈独石 《新闻窗》2005,(6):36-37
贵州日报宣传科学发展观势头强劲,做得精心的《“十五”贵阳精彩回放》系列报道,一组质量较高的报道,“贵州文化专家谈”专栏办得好,《南风》坚持培养新兴潜力作者……  相似文献   

13.
青春奠祭     
《血色黄昏》实际是作者“老鬼”“文革”时期在内蒙插队的一段自传,粗砺但却真实。由于真实,作者在为自己“作传”的同时,更为一代人的青春历程、为一个时代作证。  相似文献   

14.
《解放军报》今年2月13日刊登了新疆军区新闻干事罗顺裕拍摄的一组《送年货·上哨所》的新闻照片。画面上,高高的雪山,皑皑的白雪,马拉爬犁风雪跋涉,官兵协力战风斗寒,一路吃雪解渴,烤饼充饥,历尽艰险把年货送到边防哨所,换来战士们的欢颜和感动。一组照片,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真实感人,强烈地冲击着人的视觉神经,震撼着人的心弦,确实让人折服作者敏锐的“新闻眼”和不畏艰险的“硬脚板”。这是一组亲历一线,顶风冒雪,吃苦受累而获得的优秀照片。作者冒着零下34摄氏度的严寒,随着边防团的“年货运送队”,风雪跋涉上哨所,用…  相似文献   

15.
谁来评选“核心期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学术界、教育界及出版界,“核心期刊”已成为一个影响深远而又争议颇多的现象。一方面许多学术期刊以跻身“核心期刊”之列为荣,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成为评判作者学术水平与论文价值的重要衡定标准,另一方面关于“核心期刊”的评选标准与尺度又存在着一些争议。本刊特编发这样一组文章,以期对“核心期刊”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并对会后“核心期刊”评选工作向科学、规范、权威的目标迈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的家园何在? 这正是项贤明在他的《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一书中苦苦追觅的。作者的探索是从对现代教育的反思开始的。当现代人运用“教育”对人启蒙时,作者却对这种用于启蒙的“教育”本身提出了质疑:这种“教育”能够引出一个真正的“人”来吗?在作者看来,以“制度化”、 “科学化”等为特质的现代教育无法完成“成人”的使命。在此意义上,作者的努力正在于启“教育”之蒙、启“现代教育”之蒙。这既是对人们惯常接受的“现代教育”的批判与解构,更是对“现代教育”的重新解读与改写。换言之,作者的意图不在…  相似文献   

17.
某杂志中有一篇文章,谈及作者参与发展新华社电视报道的事。文章最后写道:前路漫漫,我们期待着“蓦然回首”时,新华社电视音像事业的一片“灯火阑珊”!这里的“阑珊”,与作者的本意正好相反。作者的本意,是祝愿新华社电视音像事业的前景辉煌灿烂,而“阑珊”是“衰落、稀少”的意思,岂不是大相径庭!像此类意与愿违的用词,在新闻作品中屡有出现,盖因作者或编者对词义的误解或不求甚解。如,“七月流火”的本意是暑热开始消退,但是常被人用来形容天气酷热。又如,“差强人意”本指大体上还能够令人满意,但常被人误用为“不太行”…  相似文献   

18.
别现代融媒视域下,面对“未定”“此在”“将是”人媒共生的别样出版现象,编辑与作者在书刊出版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现实中呈现出一种“附魅”的状况。如何对“附魅”进行“解魅”,如何处理好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萨特“看—被看”的视觉空间理论、马丁·布伯的“我—你”交往行为理论以及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维度,提出编辑与作者应具有自律自为的边界意识、平等的交往对话意识及以人为本的客观意识,予以“解魅”,以提高书刊出版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所谓视觉新闻,就是作者将自己目击到的或经历过的新闻事实描摹或拍摄给受众看。从电视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现杨报道”;从报刊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新闻特写”。规觉新闻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作者是事件的目击者成经历者;二是采用描摹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三是现场感强。 一、视觉新闻的构成 视觉新闻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作者观察并描摹出事件,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视觉”。另一部分,是受众通过作者的描摹看到新闻事实的真相,我们称之为“受众的视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视觉是主动的,作者视觉的内容决定着…  相似文献   

20.
在报刊上出现的错字中,字形相似的字出错,占的比例较大。其原因,也可能是作者笔误造成的,也可能是没有校对出来,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因为即使作者笔误,校对有责任纠正其错误。所以,无论是作者或是编辑、校对,都有责任共同消灭这种错误。这里举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句,以引起注意。有的是字形相近,而字音、字义不同,例如:“有的还能用英语、奥语进行交流”——“奥语”的“奥”字,同广东的简称“粤”字,字型很相近。误将“粤语”错成“奥语”。“收到爱人寄来的一朵枯萎的攻瑰”——“攻瑰”中的“攻”字,同“玫瑰”中的“玫”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