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每4个德国孩子中就有一个是独生子女。但在一部分德国人的心目中,传统的家庭模式仍旧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光夫妻两人谈不上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甚至独生子女家庭也只能称为“一对夫妻带一个孩子”而已,真正完美的家庭是夫妻二人再加两个孩子,最好还是一儿一女。就像黄金时段的电视上播出的广告那样,儿女双全的一家人,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09,(5):96-96
“养育孩子根本没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只有一些指导,并且需要针对每个父母和孩子做出改变。”“根本没有完美的父母。重要的是你能够一直向着好父母的方向努力。如果你对于自己的处境保持诚实,那么你的孩子对你的信任会增加。他们更关心真相,而不是完美,让一个人去扮演上帝的角色是不可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子曰:“以德报怨,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完美的教育效果呢?何以报德?”“没有惩罚用残缺的教育如何能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呢? 当今的孩子从家庭到学校乃至社会。得到了过分的而不是应有的呵护、娇宠。他们不是缺乏关爱而是严重缺乏“惩罚”,由于动不动就强调应该给予一些惯于不遵守规则的孩子更多的关爱、感化、引导,给人的最终启示是“爱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相似文献   

4.
追求完美     
“也许你不是最好的,但是你可以更好。孩子,追求吧!”记得,曾经有人这样对我说。我还年轻,我还稚嫩,不能深刻领悟这句话的深邃的内涵。不过,我朦胧地知道: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人可以追求完美。要想追求完美,你就必须走出自卑的阴影,你要自信,你要开朗。也许你是班级里最不被别人看好的[简评]这是一篇优美的随笔。作者以“追求完美”为题旨,分析追求完美的人生要义,写出了人的追求、人的奋斗是人生美好的境界,是推动人前进的动力。作品对主题的阐述用了“要想追求完美,你就必须走出自卑的阴影”,“追求完美,你就应该不骄不躁”,“追求完…  相似文献   

5.
青木 《教师博览》2013,(3):41-41
<正>生存是成长中最重要的能力。为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严谨的德国人还制定了一张"进度表"。在德国,孩子一般3岁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学制是3年。在此期间,孩子不需学算术,也不需要背课文,但必须学会基本生存技能。一些德国家长表示,在幼儿园时,他们的孩子要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了解基本的社会秩序,比如如何看红绿灯过马路,懂得什么是违法的事情;参观消防局,向消  相似文献   

6.
德国家长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视,从孩子懂事时就开始进行“善良教育”。他们根据小孩模仿能力强、注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把爱护小动物作为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德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小时候连动物都不知道爱护,长大了心地也不会很善良。甚至认为: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会缺少爱心,弄不好还会有暴力倾向。目前这种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许多德国家庭里,孩子刚刚蹒跚学步,家长就特意为他买来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性情温顺的小动物,耐心地教孩子喂养,让孩子在亲自照料这…  相似文献   

7.
曾听张中行先生说,英国的教材上讲拿破仑是被英国人打败的,德国的课本上则讲是被德国人打败的。有人问罗素,“让我们的孩子相信谁呢?”罗素答道:“让英国的孩子读德国的读本,让德国的孩子读英国的课本。什么时候大家不再轻易相信什么。教育就有成效了。”  相似文献   

8.
幼教博览     
孙智正德国重视幼儿“善良教育”据《中国妇女报》载,德国深刻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格外重视幼儿善良品质的培养。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儿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不少德国家庭都特意为孩子喂养小动物,让孩子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同情和宽容待人也是德国人对幼儿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助人为乐在孩子中间早已蔚然成风,主动为同学排忧解难、理解和宽容他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育儿不要被专家左右据《青年参考》载,日前,英国一些社会学家向年轻的父母们呼…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会有意无意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一些父母“毫不留情”地当着老师或同伴的面数落孩子:“你这个人就是脑子不转弯,没有人家聪明……”还有一些父母则凭借自己的权威,强迫孩子按成人的意图行  相似文献   

10.
<正>回国后,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当孩子们问“为什么他不……”或“为什么他就可以……”时,这句话简直太好用了。确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当然每个妈妈也都不一样,而每个家庭就更不一样了。因为“不一样”,自然要求不同、规定不同,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也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都不一样,所以有些事可能他做得好,你却做不好,而有些事你认为很简单可以做到的,别的孩子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11.
每位妈妈都希望老师能喜欢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关爱,然而,总是一些父母头疼孩子不喜欢幼儿园,不喜欢老师。甚至感觉到老师也不喜欢自家孩子。我们相信。老师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的,但老师也是人,她们面对班里那么多孩子,有些孩子又特调皮,难免有疏忽或不周到的地方,所以就需要家长有技巧的相处和沟通,以达到理想的“双喜”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快考试了,总有很多家长打电话来,向我诉说孩子怎样怎样不听话,不爱学习,有多少多少坏习惯,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使孩了完美起来的教育捷径。我总是笑一笑,说:“你的孩子是世界上非常完美的唯一,耐心和细心可以化解一切。”  相似文献   

13.
孙郁 《师道》2006,(7):21-21
中学的语文应读点什么,在过去不是什么问题,但今天争议很大。华夏文明几千年,教育的根底却是让人“信”,所谓道德普及者正是。美国的语文书也有这一共同点,比如爱国主义、人道情怀等等。不过还有几点不同,就是不都让人去“信”,而是让人生“疑”。先前曾听张中行先生说,大意是,英国的课本上讲拿破仑是被英国人打败的,德国书本则云是德国人打败的。有人问罗素,让我们的孩子相信谁呢?罗素回答:让英国的孩子读德国的课本,德国的学生看英国教材。什么时候大家不再轻易相信什么,教育就有成效了。这个故事不知是否确切,却讲了一个道理,教育乃让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越来越多,但他们的孩子是否会成功呢?有一些人常感叹自己不会教育孩子,但也许就是他们的言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下面这篇文章触及到了相关问题,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父母是否“完美”都无妨,只要您爱孩子爱得恰如其分,您的孩子就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根据自己最近的调查发现,一些孩子的家长总是无法摆正“心”的位置,以至于走入了四大“心”的误区。平常心变补偿心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专家指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让孩子好好地做一个平常人,这才是父母应该具有的平常心。正常心变反常心一些孩子的举动明明很正常,但按父母设计的模式却变得不正常了。一位孩子贪玩,父亲就认为他得了多动症,带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很正常,可是父亲…  相似文献   

16.
爱护动物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德国的中小学还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同情弱者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  相似文献   

17.
By  Paul  Young  蔡云 《英语沙龙》2014,(6):7-9
并非所有“有孩子的男人”都能称之为“父亲”,只有那些有担当的男子汉才配拥有这个称谓。父亲有时并不完美。正因如此才愈发难能可贵。他们也有缺点——但出于对孩子的爱,他们可以赴汤蹈火地战胜一切,电影里的父亲也不例外。这些率真、诚恳、让人信赖。当然,有时又有缺点的荧幕男人形象总在激励现实中的男人们成为更好的父亲。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会有意无意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一些父母“毫不留情”地当着老师或同伴的面数落孩子:“你这个人  相似文献   

19.
原常驻我国教育部和劳动保障部的德国顾问依德(V.Ihde)先生在一次活动中意味深长地讲道:“中国刚刚加入了WTO,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很多方面必须与世界接轨。不能因为有中国特色,在中国使用Windows的人技能就可以比在美国低一些;也不能因为有中国特色,在中国操作数控机床的人就可以比在德国差一些……”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中国,已经有太多的改革设想因“不符合中国国情”而流产,已经有太多的改革探索因“不符合中国国情”而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教育培训中许多国际上通行、被证明为先进的课程模式和培训方法,或者因“不符合中国国情”而无法…  相似文献   

20.
德国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爱护动物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德国的中小学还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同情弱者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柏林市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全家人特意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耐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