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师要由一般教书匠转变成为科研型的语文教师,其障碍确实很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是普遍存在着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习惯心理。语文教师一般在学生时代就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熏陶。执教后耳濡目染的又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于是觉得老方法轻车熟路不费力气,这就使得部分教师对它产生了适应性。“多少年来,语文都是这么教,课都是这么上。”诸如此类的思想,成为部分语文教师不搞科研、不求进取的挡箭牌。2.从众心理。一个语文教师刚刚走上讲台时,常是雄心勃勃,满怀改革的抱负。但是时间一久,看看周围的同事,无…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多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多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树立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中专生语文学习心理偏差的基础上,依据情绪心理学原理,提出了调控心理偏差、促进学生“乐学”语文的对策:激发心理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创设乐学情境,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满足心理需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制订的新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较之以前制订的《语文教学大纲》 ,至少有两大重要的进步。其一 ,承认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反“工具性”是语文的根本属性 ,这个沿续了近半个世纪的传统。其二是在教学理念上 ,把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作为语文教育的特点 ,彻底改变了“知识———技能”的这种肤浅而简单化的语文教育观。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重大改变 ,将对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语感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上世纪 80年代初已由叶圣陶、吕淑湘提出。或许是全社会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到了初三,学生对语文学习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读书时间越长,学习语文的热情就越低,导致出现语文学习的消极心理。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是提高语文能力、增强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式。而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心理差异失衡,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遵循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共性心理与个性心理,在语文教学兴趣培养中运用平衡与转化心理学,是切实改变学生兴趣低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认知、体验、应用是语文教学的三个重要目标。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认知、体验、应用,才能促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李延彬 《教师》2019,(14):22-23
语文教学是一项较为繁杂的系统工程,充分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进程中日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成。  相似文献   

9.
<正>一、调整教师自身环境,认识学生学习心理。 按照现代教育心理、社会心理的理论,教育要想塑造出面对未来的心理健全的新型人才,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应形成民主的教学思想和平等的教学气氛。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认识,才能在语文学习心理环境中扮演好特殊的角色。语文教师不仅传授基本的字词句知识和如何作文章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体态语运用的心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师在重视显在的口述语言的同时,也应重视无声的体态语的运用。体态语的运用应渗透进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对课文的感知、理解、运用三阶段。语文教师只有把握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求及其相应的心理机制,才能自觉地运用体态语,更好地组织语文教学,传授语文知识,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借助体态语表达出来,进而转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李艳梅 《考试周刊》2014,(19):21-21
语文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基础学科,与生活、工作是分不开的。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怎样呢?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越久,学习热情就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加轻视语文。文章对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消极心理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中学习任务相对繁重,语文学习又是我国传统教学科目,但是语文学习没有其他科目学习那么多技巧性可言。因此在高中时期尤其是语文学习中极容易由于成绩问题或学习压力问题产生语文学习的消极情绪,如何克服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消极心理是突破高中语文学习难题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备受广大初中语文老师的关注。很多老师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索不断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学习心理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目前在职教教育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事实。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激发职教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语文的测评方式,获得成功体验等途径,最终达到优化职教生学习心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是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对语文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要使语文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文教学,并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既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需要,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设置情感教育情境、遵循学生心理特点等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的实效,还能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实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7.
肖坤明 《考试周刊》2011,(31):46-46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它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再创造的过程。作者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在此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7,(14):125-126
小学语文教学中,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表现和考试失败后,他们便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了得过且过的念头。为此,教师应适时对他们进行语文学习心理疏导,分析他们语文存在问题的症结,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对症下药,培育其学习语文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对语文的情感,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本文由此切入,基于初中学生接受心理的特殊性,对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童心、年轻、快乐、美丽、激情等特质进行探讨。从而得出——让初中生爱上语文的前提和最佳途径就是做初中生热爱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