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行政法学界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涵义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我国《行政处罚法》对这个问题虽作了一些规定,但仍然不够成熟。本文结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及当前的相关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由来及理论界的不同观点,并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内涵作进一步的阐述,最后结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处罚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虽然《行政处罚法》对一事不再罚作了相关规定,但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对该规定的理解和适用不尽相同,本文就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涵义、适用时的理解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丁雪华 《华章》2007,(3):107-107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我国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之一,其设立的宗旨在于规范执法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但行政界关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内涵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本文结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及当前的相关理论研究对其涵义的理解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一事不再罚"作为行政处罚适用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近几年行政法学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自199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以来,已有诸多著述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阐述。行政法学界对于"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解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分歧在于对同一个违法行为如何认定。而有一点是  相似文献   

5.
《行政处罚法》对原有的行政处罚制度进行了改良,基于行政法制化和人权保障的需要,推动行政处罚领域的制度创新,包括设定权、知情权、一事不再罚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创新对于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不得给予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由于我国现存的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状况,它还是行政处罚实施中的理想状态,因此,要努力探寻一事不再罚原则最终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首先界定了"一事"的范围,其应当包括一个违法行为和同一违法行为,一个违法行为包括单纯的一事和法定的一事,同一违法行为则是指同一性质的多个违法行为;其次,界定了"不再罚"的含义,将其分为一事不再理,一事不再罚和一事不再同种罚,依次分析了对于这三种情况应如何理解"一事不再罚",剖析了"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8.
一事不再罚是行政法中的重要原则,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可以借鉴这一原则。适用此原则,关键是认清何为一事,何谓不再罚,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同一事不处两罚。学校纪律与行政法、刑法出现规范竞合时,行政(刑事)处罚不能代替纪律处分。  相似文献   

9.
2021年《行政处罚法》修订,正式将首违不罚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明晰,为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行政处罚法》中有关规定较为笼统和抽象。“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表述存在一定的解释空间,给行政机关在执法实践中的适用留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极易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的行为要件不明确、行为效果裁量没有确定统一的标准、制度缺乏配套的程序性裁量基准致使裁量权行使失范。因此,应对“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等法律语言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并确定裁量的标准,尽可能压缩行政机关自主判断的空间、建立与完善行政裁量运作的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10.
对国、地税机关之间可能出现的“一事二罚”行为进行了列举,并提出了避免措施:一是实施共同处罚。即首先按一定的规则确定一方为主要执法机关,经双方共同调查取证,以联合发的形式作出各自的处理决定,并且在法律规定的罚款幅度内共同对纳税人作出处罚。二是实行吸收处罚。即按照“重事”吸取“轻事”的原则,由“重事”一方的税务机关实施处罚。  相似文献   

11.
听证程序的准司法性质决定其有利于保证行政处罚的公正,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国行政处罚法首次规定了该制度,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巨大进步.但是,该法没有规定人身自由罚适用听证程序,治安处罚法也未能弥补这一缺陷.在人权保护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讨论人身自由罚适用听证程序的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以期对行政处罚法的修订和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在对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惩处时探索实行从业禁止与信息公开。从"梅根法案"开始,美国已经建立包括信息注册及公开、居住限制、民事拘禁等较为完备的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限制制度。有学者质疑这一系列限制性规定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侵犯犯罪人的平等保护权和隐私权等。基于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及社会防卫的考量,限制性规定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是对儿童利益进行特殊保护的要求。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限制性规定,统一被限制人员的范围,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实行信息的分级公开,建立全国信息库及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29日,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并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新规对1990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作了多处修改,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学校规章制度逐渐与相关法律接轨。在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朝着规范化、法制化、人性化的道路迈进。尤其是新规对大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新规不再禁止大学生在校结婚。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在挑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原有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处罚种类条款新增规定了通报批评的一般种类。从实质主义的视角出发,将通报批评理解为可以统括行政法律实践中多种声誉罚的统一制度,更能促使形式多样的声誉类行政处罚规范化,也有利于发挥《行政处罚法》的总则性作用。具体来看,通报批评可以涵摄“通报批评(狭义)”“公开谴责”“行政违法事实公布”“列入违法失信惩戒名单”等表现形式,能够实现对行政相对人进行社会性制裁的法律后果,并且需要受到实体层面和程序层面的多重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缓和国际民商事管辖权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正日益得到更多国家的关注,有关的国际公约也对此作了规定。我国至今仍没有规定“不方便法院原则”,但在实践中已出现了相关的案例。为了妥善处理管辖权的国际冲突,维护司法公正,减轻当事人和法院的负担,建议我国对“不方便法院原则”予以具体规定,以更好地体现国际礼让与协作精神,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徐兵 《机械职业教育》2006,(5):39-40,45
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针对高等教育发展大众化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遵循“育人为本,依法建章,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对旧《规定》作了重大调整,重构并统一了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管理规则,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现代许多法治国家所采用的一项民事审判的基本原则,而我国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对此却少有涉及.本文将从分析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内涵及其司法适用的对策与建议入手,阐述该原则的重要价值,从而对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一事不再理理原则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齐美利 《教书育人》2009,(11):21-22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一规定:其一.明确规定班主任的“适当批评权”;其二,也不要把此《规定》当作“尚方宝剑”,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实施批评权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但是教师言辞过激,就会变成“语罚”“心罚”,  相似文献   

19.
爱琳 《教育文汇》2005,(1):20-21
广东省《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即将实施,其中有关“禁止教师以惩罚为目的罚学生抄写课文字词、站立、跑步等”的规定,引起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央视国际网站对此进行的调查显示,四成网民表示反对这一“禁罚令”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学领域对“亲亲相隐”一直持否定态度,但“亲亲相隐”并不必然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违背,本文从分析我国“亲亲相隐”的历史渊源及现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当代国外刑事立法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犯罪行为的可罚性理论,以及现代刑法应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等,阐述了在刑事法律中适当引入“亲亲相隐”原则的合理性及其进步意义,并在结尾就如何引入这一原则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