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辅导员》2013,(6):3-3
<正>在美丽的黄海之滨,有一所集聚着生命源头的灵性和智慧的学校,博采吸纳名校精髓,执著追求教育的和而不同,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便声名远扬。这就是北京小学大连华润·海中国分校。而学校取得如此骄人的佳绩,人们不得不提起这所学校的掌舵者——于燕飞。  相似文献   

2.
高峰 《山东教育》2005,(10):6-9
2002年我们学校在胜利油田第一家使用了人教版的新课标教材,“鹤立鸡群”的做法,引发了部分家长的担忧和怀疑,由于教材不能与全油田同步,将来孩子中考,高考考砸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仪式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学校仪式教育相对于普通的德育活动,具有群体认同性、实践体验性、心理暗示性、内容外显性等优势。在组织仪式教育时,必须遵循规范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文化性原则。对于学校而言,有两条有效的仪式教育组织策略:一是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组织仪式教育,二是基于学校文化特色组织仪式教育。  相似文献   

4.
戴婷 《成才之路》2013,(11):76-7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教师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利用适当的时机、合理的手段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清华附小,在进入新时期后,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要把学校真正办成"温润的美丽小学""值得信任的著名小学""受人尊敬的卓越小学",课程是最关键的因素。为此,近年来,学校努力构建"1+X课程",以此带动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报告介绍了该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方法,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研修的若干理论和实战问题进行了回答,构建了校本研修的操作体系,介绍了研究对研究机构、研究者、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造成的积极影响以及所获得的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06,(7A):12-17
站在社会的转型期,面对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行为的冲击,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以至于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源”究竟是什么?尽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下,每个人的理解与实践也不尽相同。 为期两天的“2006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落幕,来自苏浙沪三地的12位嘉宾校长相聚上海,与近百位校长代表、专家学一起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题下,围绕“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管理”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四个单元的讨论也许谈得还不够透彻,但它至少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育需要回归,需要走向朴素与纯粹。[编按]  相似文献   

8.
“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恩想指导下.以尊重学生生命成长为前提.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言、情感和精神交流活动,充分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让每名学生都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它是“知识课堂”的延伸和发展.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丁嬿 《今日教育》2005,(6):26-27
“三课”(即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的开展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有助于教师和学校领导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着力于课堂教学研究,如何强化教研组建设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校长的管理应如何科学有效.以“三课”活动为载体,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本文试从引领学校校本教研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中增强课堂教学研究指导、管理、评价效果上,谈谈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育才学校与"育才教育"之一品牌阐释:北京育才学校的"育才教育"北京育才学校以"为国育才、育天下英才"为己任,努力创造良好的育才环境,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构建了12年一贯制基础教育育人模式,实现快乐育才的小学、习惯育才的初中、理想与信念育才的高中。12年  相似文献   

12.
“以校为本”绝非是与我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俱来的崭新概念,早在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就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经历了多次曲折发展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改革又重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无疑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校长应始终如一地做到“心中有学生”,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并以此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心中有学生”就是应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心灵的成长,让学生能够不断体验和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蕲春县漕河镇第一小学 段宝生  相似文献   

15.
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为基层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了正确的方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创新,其最为深刻的意义在于促使我们去重新认识和重新发现,并逐步改变我们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革命”。在这场变革面前,政治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角色的变化。面对“课程改革”,政治教师要做到“三个更新”,即教育理念要更新、知识结构要更新和教学方式、方法要更新。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引领人们逐渐走向教育的理想.理想的教育依托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实施。近年来,我校从校本出发.构建了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通过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的构建与践行,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参考》2012,(19):I0004-I0004
2001年,青岛市被列为我国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十几年来,青岛市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和课程方案,推进素质教育,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基础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9.
谢小燕 《广西教育》2008,(16):14-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结合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学校课程开发的权利和职责,为学校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提供了平台。为此,学校以体现理想教育、彰显个性化学校文化为特色,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二龙路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良好办学条件的普通完全中学,始建于1922年,原名弘达中学,为东北爱国志士筹办。学校建校90年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即"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