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是在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基础上学习的,核心知识基础是20以内(不)退位减法计算。在当前的笔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每一种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每一种算法从学生中来.注重每一位学生亲历每一种算法的思考过程,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学具操作。但由于笔算是“直观的算理.抽象的算法”,若不能沟通学具操作、口算与竖式表示的笔算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大纲以及学生实际制定的。目前,教学目标的制定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技能,轻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倾向。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注意目标制定的全面性。有两位不同校的教师,上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课。他们都把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式题。单纯掌握一点知识和一点技能,笔者认为这样不够全面。这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新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一次教研员到学校随堂听课的活动中,有两位年轻教师同上一个内容。她们准备充分,课堂上也很投入,教学任务都能按计划在40分钟内完成。但遗憾的是,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以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请先看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内容。其中,例1(1)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如图1);例1(2)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口算。  相似文献   

4.
吴凤明 《小学生》2011,(6):19-19
最近,笔者参加一次数学优质课评比,听了三位教师同上的课一《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人教版第六册上数学教材),颇有一番感触。评比采取的是教师抽签后定时备课,然后借班上课的方式。三位教师通过创设购物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介绍 在2008年温州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评选考核课上,初中数学组的一位教师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的复习"一节.在这节课前面的30多分钟时间里,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在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前提下,顺利地完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的基础训练、基本步骤的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几种类型的复习.在课堂训练环节,教师通过投影给学生呈现这样一道题目: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3,如果把这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调换,所得到的这个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小27,求这个两位数.  相似文献   

6.
全面使用新课程教材以来,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出现了追求表面形式,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一、自主学习自由化 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时,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案例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一课,教师总结:“个位不够,可以向十位借……”一学生举手:“老师,要是十住不肯借怎么办?”此问一出,听课的教师一片笑声。上课教师只能以“不会不肯借”的回答搪塞过去。  相似文献   

8.
颜廷业 《山东教育》2002,(10):56-56
一、发展好奇心,激发创新欲望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探索未知奥秘的钥匙。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到好奇时,本能地就会对这个事物产生一种追根刨底,弄清事情来龙去脉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创新成为可能。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告诉学生:两个两位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上的数字和等于十,老师就能很快说出它们的积。一个学生站起来说:76×74,教师立即说出得5642,另一学生说45×45,教师说得2025(边说边板书)……这时学生感到很好奇,教师没有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导练式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彻底克服多年来“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学生课外作业繁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成绩提高不快等老大难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导练式教学由教师提示讲述(5-10分钟),指导学生训练(25-30分钟),答疑拓展(10-15分钟)三个步获组成,每堂课教师占用的时间由过去的40分钟压缩为ZO分钟以内,学生活动的时间由过去的10分钟左右增加到30分钟以上(根据实际可稍做灵活变动)。这一教学改革体现为下列三个方面的更…  相似文献   

10.
近日.我校举行了二年级“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由两位年轻教师同时执教“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一课。在进行这节课的集体备课时,我们两个备课小组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教材中如何组织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做了一番热烈的商讨。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出示了下面的问题情境:“订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一年要多少钱?”教师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在反馈交流时,学生A是这样计算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学数学,天天跟数字打交道.数字应用题很有趣,解法灵活巧妙.下面举例说明.例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1,十位与个位上的数的和是这个两位数的7.求这个两位数.(九义初中代数第一份(上)P231例8)解法一(间接投无法)设十位上的数为X,则个位上的数为(X+1),这个两位数是[10X+(X+1)].依题意,得解这个方程,得x—4·个位数上的数为X+1一5·所以所求的两位数为45·旧法二(直接设无法)设所求的两位数为x,那么由于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1,_1也是一个两位数,且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同,所以r…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课,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师先复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口算,接着出示例题(1)“96-43”,提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口算,一位学生回答可运用96-40-3=56-3=53口算,而另一位学生回答可以用90-40=50,6-3=3,50 3=53口算。本来教师应该对两位学生都加以肯定,想不到,教师对第二位学生进行了否定,说这种方法不简便,接着就按照教材上的口算方法教学例题(即第一位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4.
有两位教师都上了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下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教师甲上课程序如下:(1)提问:课文文题包含哪些信息?(学生回答。)(2)自读课文,勾画难解的词。(生读,勾画。)(3)学生质疑,提出难解的词,讨论交流。(4)师范读,要求学生画出节奏,放声练读。(至此环节结束共用时20分钟。)(5)翻译课文,说说文中的人物性格是什么样的,能看出此人的什么品质?(此环节用时3分钟,学生说蔡勉旃的品格是诚实守信。)(6)教师讲述:“当今社会,诚信到底是福还是祸甲”请学生就课外查找的资料来辩论。(7)学生辩论。(用时约20分钟。)  相似文献   

15.
本刊共有48页(去封面).这里,我们编拟有关48的若干趣题.供读者玩味.1.某数学刊物共有xy页,若每天读(x y)页,则x天恰好读完,问该刊物共有多少页?2.已知一个两位数恰好等于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平方差,求这个两位数.3.一个为偶数的两位数,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差、积的和恰好等于原两位数,求这个偶数.4.若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x(x≠1)和个位数字y满足:求这个两位数.5.一个为偶数的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不是1,且此数的3倍是一个平方数,问这个两位数是多少?6.若个位数字互不相同的四个整数的4n(n为…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不喜欢哪种教师一位美国教育家曾向学生作过一次有趣的调查,想了解学生讨厌什么样的教师。结果显示,有如下缺点的老师不受学生欢迎:(1)经常训人;(2)过严;(3)情绪不稳定和不好;(4)留做不出来的作业;(5)没有耐心和同情心;(6)不和学生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学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执教“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的一个教学片断(围绕“36—9”的算法开展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笔者在江苏省特殊教育年会上展示了一节数学公开课"比较数的大小"练习课,下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一、错误不断——山重水复疑无路"比较数的大小"是上海辅读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位数比一位数、两位数比一位数、两位数比两位数(十位相同、十位不同),这几种类型已教了一个星期了,A组(轻度智障学生)学生慢慢地能比较稳定地掌握了,可B(中度智障学生)、C(重度智障学生)组的孩子却是今天部分类型做对了、明天又全不会了,反反复复。那么,“比较数的大小”练习课该如何教学才能有效呢?  相似文献   

19.
谈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刘诗传(东乡县杨桥中心小学)小学教材中“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传统教法的计算法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法则的后半句“在个位加10再减”这就把原来的“几减几”变成“十几减几”在事...  相似文献   

20.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是在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笔算基础上学习的,核心知识基础是20以内(不)退位减法计算.在当前的笔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每一种算法从学生中来,注重每一位学生亲历每一种算法的思考过程,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学具操作.但由于笔算是"直观的算理,抽象的算法",若不能沟通学具操作、口算与竖式表示的笔算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将直观的学具操作转化为头脑中的抽象操作,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