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红 《中国德育》2012,(12):73-73
问:孩子上小学了,经常胡乱篡改歌词,还唱得很起劲。我很担心,该怎么办呢? 答:当前学校里流传着很多被改编的歌曲,因为有些内容比较消极,被称为“灰色童谣”。对于孩子喜欢传唱“灰色童谣”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和过度干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步步深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
时下,在小学生中间流行起了改编古诗童谣的热潮。课本中的古诗被篡改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变成了搞笑,甚至是骂人的灰色童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快乐的童谣     
[美玫的话] 这期“小舞台”编发了一组健康活泼的新童谣。童谣曾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可爸爸妈妈的童谣词儿太老了,唱起来没劲;眼下流行的一些“灰色童谣”又思想消极,内容低下,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怎么办? 为了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纽委会办公室在征集、评选歌曲的同时,又向少年儿童和成人征集能体现民族精神并深受少年儿童喜爱、便于流传的新童谣,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下面这些童谣是美玫从来稿中精选出来的,推荐给大家,美玫希望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创作更多更好的新童谣!  相似文献   

4.
朗朗上口的童谣,曾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我们不仅从中得到了诸多欢乐,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和道理。而如今的校园里,却出现了“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等“灰色童谣”。长期吟诵这些“灰色童谣”必定会直接影响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有那么一阵子,宝鸡市宝成小学的许多学生热衷于传唱自编的“灰色童谣”,这些“灰色童谣”的内容包括:讽刺同学、挖苦老师、厌倦学习、不讲文明等,使得师生关系紧张,打架斗殴现象屡屡发生。一些家长经常跑到学校告状,整个校园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6.
时下,在小学生中间流行起了改编古诗童谣的热潮。课本中的古诗被篡改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变成了搞笑,甚至是骂人的灰色童谣。看到灰色童谣盛行,不少人深感担忧、痛心,我亦如此。可孩子们为什么要"恶搞"古诗童谣?我们替他们想过吗?电影《大话西游》天天热播,广告里"默默无蚊"之  相似文献   

7.
“五颗星,照天空,天安门,在正中,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这首活泼明快的童谣,是北京市向社会征集的近2万首童谣中的一首。借鉴北京市宣师一附小等学校的经验,2004年6月24日,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联合发起了征集新童谣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市1600所小学及1430所幼儿园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了这项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征集新童谣19436首。经过精心筛选、编辑、加工、润色,有400多首优秀作品被选进了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童谣》一书,这些健康向上、童趣盎然的新童谣已经响亮地传遍了北京市的校园。为此,中央领导对北京市采用新童谣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灰色童谣”一度在中小学流传,让老师和家长们颇为忧虑。北京市宣师一附小从2003年夏天开始,就发起了用健康童谣代替“灰色童谣”活动,率先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在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更多优秀的、积极向上的、风趣幽默的健康童谣,并指导学生在吟唱中学习童谣的写法,鼓励他们自己创作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校园生活、富于时代气息、弘扬高尚情操的现代童谣。在“我与童谣”系列活动中,老师们充分挖掘童谣诵、唱、写、画、演、编、用等特点,使这门课程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结合,让童谣丰富的内容、简短的文字、精练的语言、活泼的形式成为大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成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本期刊中刊我们推出《新童谣在这里唱响》,旨在通过介绍北京市宣师一附小“健康童谣进校园,唱响师生共同发展的主旋律”的经验,使“童谣”这一德育新途径引起更多的人们关注,并期待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少年儿童中,流传着许多“灰色童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童谣?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五家镇中心校开展了“唱红色歌谣,做健康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9.
时文选萃     
北京小学生唱响“新童谣”北京市近日发起用健康新童谣取代“灰色童谣”活动。新童谣一改灰色童谣的消极内容与低下格调, 贴近儿童生活,朗朗上口。这些新童谣大多由教师和学生创作,充满稚趣天真:“雨来了,快回家,小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啦!雨来了,快回家,小蘑菇,说不怕,我已备好伞一把。”“放学  相似文献   

10.
王军利 《文教资料》2006,(28):123-124
曾几何时,形式简短、琅琅上口的儿歌、童谣,不仅给少年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还给他们以美的启迪和向上的力量。现在如何呢?经过调查笔者以为中小学校园童谣所凸现的一些内容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尤其是校园灰色童谣的兴起更应引起重视。一、校园灰色童谣的表现所谓校园灰色童谣是相对于校园绿色童谣而言,像《跳长绳》“长绳飞舞真有趣,健康向上有活力。你跳来,我跳去,你冲出,我钻回。运动场上热哄哄,欢声笑语精神爽。努力炼就好身体,用心考取好成绩。”就属于绿色童谣,这类童谣目前与校园灰色童谣发展相比,不容乐观。校园灰色童谣表现…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形式简短、琅琅上口的儿歌、童谣,不仅给少年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还给他们以美的启迪和向上的力量。现在如何呢?经过调查笔者以为中小学校园童谣所凸现的一些内容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尤其是校园灰色童谣的兴起更应引起重视。一、校园灰色童谣的表现所谓校园灰色童谣是相对于校园绿色童谣而言,像《跳长绳》“长绳飞舞真有趣,健康向上有活力。你跳来,我跳去,你冲出,我钻回。运动场上热哄哄,欢声笑语精神爽。努力炼就好身体,用心考取好成绩。”就属于绿色童谣,这类童谣目前与校园灰色童谣发展相比,不容乐观。校园灰色童谣表现…  相似文献   

12.
史峰 《福建教育》2005,(5A):16-16
灰色童谣不是凭空而生的,把传唱“灰色童谣”的账算到孩子们头上,委实有些不公。  相似文献   

13.
童谣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孩子们对这个世界最直观、最朴素的认知。好的童谣,承载着孩子阳光般的希望,让孩子稚嫩纯真的岁月,变得丰盈而灿烂。但当前在不少地方,确有一些内容低俗甚至充满暴力倾向的“灰色童谣”充斥校园。相信以下这则“灰色童谣”不少孩子都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永济市银杏小学坚持开展“童谣声声润心田”活动,用健康新童谣取代那些内容消极、格调低下的“灰色童谣”。如今,健康的童谣正伴随着小学生度过美好的童年,使他们在传唱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说起童谣,大家都会想到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等等。童谣,陶冶幼小心灵的音符,伴随了一代代人的成长。但是,现在一些内容不健康甚至带有暴力、黄色内容的“灰色童谣”却在孩子们中间广为流传。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经常与同学“分享”痞子童谣,“读书苦、读书累”是最受他们欢迎的一首。一些孩子的言论让人吃惊:“不会童谣就会被同学看扁,显得很老土,根本就没办法混!”  相似文献   

16.
星星姐姐,我们班一些同学喜欢编一些“另类童谣”。什么“放学钟声响,学生得解放;上街逛一逛,学习丢一旁;老师气歪嘴,妈妈拿起吓人的小木棒”。“妹妹靓,哥哥帅,如果不傻就去爱”,等等。他们一边唱着这些另类童谣,一边哈哈大笑,还自以为好玩。姐姐,我是一个队干部,面对这些另类童谣,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校园是纯洁的,是充满阳光的。“灰色童谣”是多么可怕啊!它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像感冒病毒一样传染给同学们,使人态度颓废,不负责任,不求上进。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如一阵春风吹进校园,教育少先队员们睁开雪亮的眼睛、支起敏锐的耳朵捕捉这些引以为耻的事物,并用智慧的心灵和勤劳的双手谱写一曲曲向上的、积极的童谣,把“灰色童谣”赶出校园,还同学们一片洁净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小火炬》2005,(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股“灰色童谣风”在校园间悄悄流传。同学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轻唱的不是“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却是“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这些‘童谣’是从朋友们那儿听来的。”一位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如果你不会唱,就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要是谁有了新的‘童谣’,身后就会跟上一群‘小兵’。”“为什么孩子们喜欢这些‘灰色童谣’?”福州仓山实验小学的陈亚君校长思考着这个问题。她发现,老师和家长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花在“抓”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却忽视了他们心灵的成长。“现在的孩子们懂得很多,想得也很多,他们的心里有这样那样的迷惑和苦恼,又没办法和老师家长们交流,于是‘灰色童谣’就乘虚而入了。”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05,(12):54-55
“学校学校是我家,课间纪律靠大学,放学铃响队站好,又快又静齐刷刷。”这是武汉黄陂街小学五(3)班学生熊帆创作的一首童谣。近日,在武汉市江汉区,各校积极开展征集、推广“健康童谣”活动,向校园里流行的“灰色童谣”宣战。  相似文献   

20.
童谣说唱会     
教学内容:《童谣说唱会》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竞赛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和检查童谣单元教学内容,并加以扩展。3.创编和改编童谣,通过“说”、“唱”、“演”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