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库、湖泊因水域面积大、鱼种丰富而受到广大野钓爱好者的追捧,但面对宽阔的水域,如何选择合适的钓位却成为不少钓友面临的难题。在此,笔者将把自己多年来在水库、湖泊的选位经验分享给广大钓友,希望对喜欢在湖库野钓的朋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钓友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几位钓友在野钓时,都会不约而同的带上一些快餐食物以备食用。几年来,我感到在野钓就餐上,千好万好,都不如自己动手做着吃好;千香万香,都不如吃自己钓的鱼香。下面介绍一道野钓现场简便易做的最佳菜肴——清炖一锅香。  相似文献   

3.
野钓识标象     
许方 《钓鱼》2006,(12):27-27
《钓鱼》杂志第8期上对《野钓标象不好把握是什么原因》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对于在野钓中如何把握真实标象的规律,谈了一些实用经验。正如文中所言,要想做一个野钓高手确实不容易。必须学会一些垂钓的基本知识和野钓环境下的鱼情特点。笔者认为.在野钓过程中还应根据环境、气候、鱼情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变。把握真实的标象。以“变”取胜。结合悬坠竞技钓的技术特点在野钓过程中的应用,笔者对如何把握真实的标象再谈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兹飞 《钓鱼》2003,(12)
“野钓用饵,无需雾化”,这是云南一位钓友发表在《钓鱼周刊》(见2002年6月20日)上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二十多年来,笔者也这样认为,在自然水域用雾化饵料钓鱼,效果极差。三年之前,也曾尝试用悬坠钓法钓鲫,失败了几次,也就放弃了。所以多年来,与大部分钓友一样,凡在自然水域野钓,都采用传统钓法,固态饵料撒窝,非雾化饵料作钓饵。但今天,经过一年的理论学习和随钓友多次野钓的实践,笔者的看法却有了转变:野钓也可以用悬坠钓法和雾化饵,关键是如何正确看待鱼情、水情、天气等客观条件,如何解决小杂鱼聚窝闹钩,如何正确观标提竿。促成这一转变的是…  相似文献   

5.
张洪波 《钓鱼》2013,(11):38-39
早些年就听一些老钓友们说,沂河鲁苏交界处的大河塘里,麦子不黄不易钓到鱼。对此,我们虽然半信半疑,但虑及路途遥远,路况不佳,一直没有前去试钓过。前几天遇到吴钓友,无意中谈到南河的鱼情,他一脸鄙夷地说:"钓不到鱼只有一个原因—技术!"老吴是野钓高手,  相似文献   

6.
张玉山 《中国钓鱼》2001,(12):24-24
笔者喜欢自制钓饵。自制玉米甜酒饵料的方法,是笔者一位英年早逝的钓友郝建学先生5年前告诉笔者的。此方法制作简单,原料易取。笔者通过几年来各个季节的使用,不论是塘钓还是野钓,效果均不错。今特将此饵的制作方法告知有兴趣的钓友一试,同时以示笔者对钓友老郝的深切纪念。  相似文献   

7.
水手 《垂钓》2001,(12):72-72
很多钓友都有野钓的经历,尽管并非每个钓友都喜爱野钓,但我相信野钓一定能够给钓鱼人带来一种异样的感受.荒芜人烟之地轻舒猿臂.舞竿弄影.那种感受绝对与鱼塘中的“掐鱼”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8.
蜈蚣漂亦叫七星漂,散子漂,在我国垂钓领域历史悠久,具有使用广泛,调漂方便,灵敏度高的诸多优点,因此,深受广大钓鱼爱好者的喜爱。但许多钓友尚未掌握穿漂要领,对漂在线上打滑(即位移)有碍垂钓,甚感困惑。 看了今年第五期《中国钓鱼》严少松钓友介绍的穿漂法,引起了我这个老星漂钓手的莫大关注。严少松钓友这种善于动脑筋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钓界风云     
《钓鱼》2005,(15)
“难忘的野钓”有奖征文评选揭晓本刊“钓鱼故事”版“难忘的野钓”有奖征文7月底结束,参赛稿件评选结果日前揭晓。“钓鱼故事”版自去年9月起举办“难忘的野钓”有奖征文活动,全国各地钓友踊跃投稿,不少钓友将自己野钓中的奇闻趣事、感人故事写出来与广大钓友们一同分享。感动于广大钓友的参与热情,我们将原本今年3月底结束的征文活动延期至7月底。征文期间,我们共收到来稿300余篇,刊发22篇。我们对所有参赛稿件进行了认真评选,评选结果如下:一等奖:《疯钓“寡”鱼水库》,作者:陕西/高居田。二等奖:《冰钓遇地震》,作者:北京/张孚;《惊魂三…  相似文献   

10.
野钓健身心     
每一个喜欢野钓的人,几乎都有自己的钓友群。我们这帮钓友,一共有8人,都是知识分子,其中6位还是高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尚立和 《钓鱼》2006,(11):43-43
对于野钓的钓友来说,除了有钓快乐钓健康的期盼外,午餐时,能有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水那是最惬意不过的了。但野钓场地常常距饭店较远……这里介绍我从钓友那里学的一种方法——自备一个简易酒精火炉。  相似文献   

12.
甯夕雨 《钓鱼》2005,(5):36-36
野钓中常见钓友在鱼不咬钩或鱼上钩迟缓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地把大量的诱饵投进窝点,结果是窝点里鱼星不断地泛上水面,但鱼仍旧不咬钩,钓友甯夕雨著文,《摆脱野钓中的误区》帮你摆脱这个困惑。  相似文献   

13.
冬钓野鲫     
冬天,对于我们位于长江岸边的马鞍山钓友来说,比北方的钓友还是幸福的。马鞍山处于温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野钓。野塘冬天结冰时间很短,如果能遇场雪,我们真比过节还高兴。我仔细观察过,马鞍山在冬季钓鱼的钓友不比在其他季节钓鱼的人少,而且大部分钓友都是野钓。  相似文献   

14.
探讨野钓     
山东钓友刘君来信称:现在不少钓友都说野钓好,去年我们到水库钓了两次鱼,这应该算作野钓吧,去的人不少,可大都空手而归,实在乐不起来。请问野钓是否有什么诀窍之类的东西。请予指点。 (一) 钓鱼人有千千万万,只要沾上这个“钓”字,都能从中得到各自的乐趣。在养鱼池垂钓,鱼儿频频咬钩,漂儿不停点动,心也在不停地急跳。 在野钓中寻找的是另一种乐趣。当然,对于野钓的乐趣是什么,各有各的领悟。我也喜欢野钓,我的见解首先是一个“野”字,它展现一种陌生的环境,给人以新鲜感。还有那些青草味、泥土味,加上通胸润肺的高浓氧…  相似文献   

15.
孙遥先 《中国钓鱼》2012,(11):25-25
“七星”即是传统的七星浮漂,亦称蜈蚣漂;“双钩”就是高低两只鱼钩。本文对传统七星漂的改进和发展,谈谈使用方法和心得,与钓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16.
星漂钓灵敏度高,颇受野钓者喜爱。但因其轻盈,在风浪中垂钓就有些难度。赵涵钓友将自己的经验告诉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钓鱼》2002年第二期刊登了吉林延吉钓友李根浩《野钓需要新特产品》一文,我看后深有共识。文中说:“野钓者最担心的是自身安全和渔具被盗事情的发生。”说得很对。水库野钓多在山区,由于森林环境的改善,一些濒临绝  相似文献   

18.
任志新 《钓鱼》2006,(9):13-14
凡喜欢参加竞技垂钓的钓友大都拥有许多浮标,本人虽极少参加比赛,但是同样喜爱浮标。尽管休闲野钓时经常使用的没有几支,但浮标情结却永远陪伴着钓鱼一生。我拥有的浮标一大把,但标型只有三种:碳脚的硬尾、中空长身的用于钓底、钓离底;碳脚软尾用于钓鲫及小杂鱼混杂的场合;竹脚短身长硬尾则用于钓浮,主攻对象鱼是翘嘴鲌鱼和白鲦。竹脚标重心偏下,翻身早,容易捕捉下沉过程中出现的鱼讯。钓鱼文章介绍的经验和自己几年来钓浮的实践的确是这样的情况。但此款标型能否用于钓底呢?与常规使用的瘦长身的硬尾标和软尾标相比,鱼讯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19.
王华良 《钓鱼》2009,(10):44-45
冬去春来,喜爱野钓的钓友们选择钓饵时,最先想到的就是红虫,那么,红虫到底如何用好呢?下面我就将自己曾经见识过的用红虫做钓饵的几种方法及其利弊和注意事项写出来,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阿虎  张明政李益 《钓鱼》2005,(19):48-48
外出钓鱼,考虑到方便多数是带着马扎,虽然马扎很实用,但是却没有手竿支架,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自制一种能与马扎配套使用的手竿支架,经多年实践和其他钓友试用,发现不仅效果很好,而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最适宜野钓自然水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