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一直进行跨多学科的研究,开拓了传播学的新天地,他学术研究涉猎领域广泛,是目前国内传播学者中为数不多的广泛涉猎多个学科领域并有着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他是位理论功底深厚并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传播学者,是当下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少壮派代表,他就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飞教授。吴教授在担任浙江大学新闻系和新闻学院负责人期间,在他的努力下,素以理工科见长的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学院之一。在吴飞教授担任院长期间,他在全球范围广纳贤才,引进一大批优秀的海内外青年才俊。有国际视野的海外兵团加盟淅大,极大地壮大了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后备力量,将浙江大学的传播学学术声誉传向世界,提升了浙江大学的学术地位。俗语有云:“学不在多而在精”,吴飞教授却偏偏“多而精”,通过本刊,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所学“既多又精”的传媒学者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陈栋 《今传媒》2010,(5):4-6
张昆,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  相似文献   

3.
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1929年,重庆大学创校伊始即设立文学院,后在院系调整中停办。2007年,重庆大学成立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2012年,学校调整学科布局,更名为新闻学院。现任院长是董天策教授。他曾作为学科带头人领衔创建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广东省首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等学科专业平台,创办"传媒领袖讲习班",是一位富有现代观念、充满学术智慧的传媒学者。业有所长,学有专攻,董教授担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以来,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探索新型的办学模式为主要思路,致力于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打造成为一所以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宗旨的现代传媒院系。师德师魂,智慧智勇,董院长以自己的学术智慧和生命境界引领着我国的传媒教育大踏步向前发展。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董天策院长。  相似文献   

4.
张昆,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5.
消息     
《国际新闻界》2012,(3):11+17+22+34+76+90+126-128
新闻学院承办"全国首届新闻传播教育联席会议"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高层联席会议3月10日在我校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以及国内部分新闻学院院长聚首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6.
学人风采     
《今传媒》2020,29(3):F0002-F0002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华夏传播学研究会会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等集刊,主编《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学文丛》等多套丛书;出版《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等著作30部;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四次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张侃侃 《东南传播》2017,(12):58-62
11月11日,2017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新世界主义视野下的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宁波市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承办。来自海内外的权威专家与青年学者围绕新世界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前沿议题展开了富有学理性、创新性、前瞻性的讨论,为传播学的本土突破、世界接轨、国家社会服务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  相似文献   

8.
《新闻爱好者》2011,(20):81
曾宪明,河南南阳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3年~198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师进修班学习。曾任郑州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新闻舆论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起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责任教授,"琴园学者"特聘教授,新闻传播学学科带头人,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负责人。从事  相似文献   

9.
耿文静  李淼 《今传媒》2011,19(2):7-9
在我国的传媒院校,活跃着一批杰出的青年学科带头人,他们的优秀思想和教育理念推动着传媒领域的发展。原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现任《渤海大学学报》主编的林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林教授在这篇专访中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从高校教学的宏观角度阐述了新闻教育要建立"大新闻观念",在新闻教学中广泛涉猎,夯实基础,融入文史哲、经济、法律、管理等,培养又红又专的新闻人才。同时,林教授还就新闻专业教师的结构、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等诸多现实问题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2018年8月25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新闻传播学科咨询组第四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举行。会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教授根据会议决定,宣布“中国新闻学传播学论坛”成立。多年来,郑教授为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做了很多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0月16日至17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传媒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卓越传媒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英国拉夫堡大学的格雷厄姆·默多克教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教授、香港浸会大学  相似文献   

12.
《新闻爱好者》2011,(10):81-81
曾宪明,河南南阳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3年~198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师进修班学习。曾任郑州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新闻舆论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起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责任教授,"琴园学者"特聘教授,新闻传播学学科带头人,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朱立教授曾经担任过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两年前回到台湾供职于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在香港、台湾30多年的从教经验使这位新闻学者对新闻与传播学的教育和研究有着更为成熟的思考。2008年10月,笔者受邀到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得以遇到这位知识渊博、虚怀若谷的新闻学者,并就新闻教育、学术评估和研究规范等问题聆听了他的意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朱立教授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聘为客座教授,此后他每年都将定期到暨南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朱立教授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及研究,曾任《传播学报》(香港)、《新闻季刊》(台湾)、《亚洲传播学刊》(香港)的主编及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长,在海内外传播界享有声誉。受聘之日,朱教授在暨南大学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题为《形象与传媒》。现将其演讲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读者借此对香港传播学者的观点有所了解,同时我们也期待深港传播学界的更广泛交流,以期推动新闻与传播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科责任教授郑保卫撰写的《新闻理论新编》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郑教授为追寻新闻学本身的理论内核与精神而不断探索的成果结晶,是他又一部新闻理论力作,该书同时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的重点书目。  相似文献   

16.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2004年8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入40多篇论文,按照所涉及的论域,大致分为"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运作"、"新闻传播策划"及"媒介批评与新闻教育"4组.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朱立教授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聘为客座教授,此后他每年都将定期到暨南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朱立教授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及研究,曾任《传播学报》(香港)、《新闻季刊》(台湾)、《亚洲传播学刊》(香港)的主编及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长,在海内外传播界享有声誉。受聘之日,朱教授在暨南大学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题为《形象与传媒》。现将其演讲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读者借此对香港传播学者的观点有所了解,同时我们也期待深港传播学界的更广泛交流,以期推动新闻与传播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10日,由教育部社科委新闻传播学学科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发展论坛"在北京香山举行。  相似文献   

19.
陈鹏 《今传媒》2010,18(9):1-4
周鸿铎教授是我国最早对传媒经济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培养传媒经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者,是最先揭示传媒具有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双重属性的学者,是最早创建传媒经济和广播电视经济学科的学者,对中国传媒经济学和应用传播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沉醉"于中国传媒经济研究三十余载,他所创立的一个核心理论、三大应用传播学理论体系、十二个分支理论体系以及六十九个理论假设经过了传媒实践的检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对国家的传媒与文化政策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是特约周鸿铎教授的学生对其进行的专访,希望大家能通过此稿对本刊顾问周教授的幕后故事多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30年里,社会科学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前25年间最显赫的带头学科是经济学,那么,近5年以网络新媒体研究为主导的传播学研究则已异军突起。据最新统计,全国共有637所院校开设了1073个新闻传播学专业点。在学科快捷发展和传媒转型的背景下,像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这样的地方综合院校如何发展的更好,是值得思考的话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新闻传播方面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略谈一些观察和思考。媒介融合与传媒转型。作为一个引自美国的学术概念,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初被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