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静 《科教文汇》2009,(16):231-231,234
《所罗门之歌》通常认为是以黑人男性奶娃为主人公的作品,但彼拉特才是作品中真正意义的主角。她的自强不息,自信乐观。慷慨仁爱。她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黑人文化的热爱给予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生存奋斗的黑人女性启示。她是莫里森眼中的完美女性。她是黑人女性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2.
赵谦  潘磊 《科教文汇》2008,(31):255-255
《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是加拿大著名动物作家西顿的代表作品,该故事集讲述了八种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作者生态意识。“爱”是该动物故事的一大主题,其中对情侣的爱,母爱以及对自由的爱在该故事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3.
赵谦  潘磊 《科教文汇》2008,(11):255-255
《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是加拿大著名动物作家西顿的代表作品,该故事集讲述了八种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作者生态意识。"爱"是该动物故事的一大主题,其中对情侣的爱,母爱以及对自由的爱在该故事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代言人,谭恩美的作品总是围绕着母亲的话题展开。《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长篇小说中最为感人和深入的。本文试从《接骨师之女》中宝姨和茹灵的经历来探析母亲创伤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对威尔逊的成名作《莱尼大妈的黑臀舞》中的黑人音乐家形象进行剖析,揭示黑人应植根于南方传统以寻求民族身分、地位和权利。  相似文献   

6.
美国黑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的群体。他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双重身份,同时又置身于一个充斥白人文化和种族歧视的社会当中。在这些强大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美国黑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被异化。本文从异化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小说《最蓝的眼睛》中不同黑人个体所显现的社会行为,同时探索黑人将如何生存的问题。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应向其类本质复归。  相似文献   

7.
吴天骄 《科教文汇》2009,(3):240-240
本文拟对威尔逊的成名作《莱尼大妈的黑臀舞》中的黑人音乐家形象进行剖析,揭示黑人应植根于南方传统以寻求民族身分、地位和权利。  相似文献   

8.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论《雷雨》中的蘩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和 《科教文汇》2009,(1):196-196,198
作家曹禺在《雷雨》中为我们塑造了八位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个人物几乎都困扰在欲望与追求中,而所有这一切的欲望与追求,又都被一种人所不能把握的强大力量压抑着,造成人的巨大精神痛苦,由此引发出的是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其中蘩漪写得最为出色。这个富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既经历了新旧时代交替的变化,也经历了她个人独特的人生遭遇,那不是爱就是恨,不是恨就是爱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周敏 《科教文汇》2009,(33):246-24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尤以探索黑人女性的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其小说《秀拉》中的女主人公秀拉——一位在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勇敢地追寻自我的女英雄的形象分析,并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其与黑人社区传统价值观的正面冲突,从而揭示虽然黑人女性叛逆传统道德观的这条道路艰辛而曲折,但是黑人女性觉醒、自救的意识必将战胜传统。  相似文献   

10.
安德鲁·马维尔在他的"爱的定义"一诗中,用陌生化的意象打破了其常规的象征意义.读者感受到这些意象的冲击,且往往迷失在由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感情横溢而又似是而非的论断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强烈的直观反应,该论文引入了中国古代源自《周易》的"交感"思想以及后世学者如何将其发展成理论并用于文学作品的阐发和美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维尔在创作过程中,"心"与"物"的相互作用,既"交感",而"物"在这里既是他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又是想象中的事物,再结合马维尔其人形而上学的思想背景.本论文论述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发现深刻作用于他的心智和感受,同时为他提供了用以建构非传统意象的神秘之源.  相似文献   

11.
李健 《知识窗》2009,(9X):44-45
《红楼梦》作为一部世界名著,至今仍是世界红学会热衷探索研究的引人至胜的谜。用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的观点来说,一个字一部作品就是一个符号,它用声音和形象发出指示,指向某个事物,这两者的关系只有放在该种文字或文化的系统中才能解释,他用历时态纵向研究诸语言因素在历史中的演变;同时又在同一时期内横向研究诸语言因素的相互关系又称作同时态研究。在德里达看来,文学就是一符号文本对另一符号文本的模仿。模仿与模仿对象之间既相同又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相互的替补和撒播中不断地延异,文本的终极意义无法恒定,这就是文本或者说是文本意义的"撒播",它带来了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文本意义不是以一个静态的实体存在于文本之中,而是通过译者翻译与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动态生成于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进程中。一部《红楼梦》,其文本意义鲁迅阐述得非常经典:"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此处,《易》是五经之一,周易之易经;"排满"是指排斥满族人之排满思想。)读者是带着自己的知识、修养、价值观去解构语言文本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邹红云 《科教文汇》2010,(1):132-133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旋律优美、意境深邃的。本文从舒伯特的歌曲《鳟鱼》入手,通过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继而分析此曲的旋律、结构、钢琴伴奏等艺术特色,并挖掘出这首歌曲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女主人公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的活动为线索,塑造了中世纪的法国社会中具有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社会背景的典型人物。同时,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底层人民的善良友爱,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花娟 《科教文汇》2009,(35):254-255
《无期徒刑》是澳洲作家克拉克的一部流犯小说。作者通过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流放制度的惨无人道和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展现了一个善恶奖惩倒置的世界。本文将从主题设置、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三个方面剖析其精妙的反衬手法及其所产生的别具匠心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革新》1992,(7):22-22
通常,当一项发明创造的基本构思完成或者小试成功,并认识到专利是保护发明创造的最佳保护形式时,发明者便会提出专利申请。然而奔忙地进行专利申请(即申请前的准备不充分),常使得申请人在日后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麻烦,如有的专利申请常因“三性”审查不合要求而被专利局驳回;  相似文献   

16.
丁梦霞 《知识窗》2013,(24):69-69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重要章回,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让我们了解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贾府面貌,更重要的是通过描写未出场人物——贾赦和贾政的居处展示了一个事实——荣国府中作为嫡长子的贾赦大权旁落,次子贾政掌控荣府的大权,窥一斑见全貌。  相似文献   

17.
吴悠 《科教文汇》2011,(7):196-197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密勒的代表作,是美国戏剧的经典作品。剧中威利自杀的悲剧很大程度由于儿子的失败造成的。本文将结合家庭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从威利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他本身的道德素质四个方面对威利的家庭教育进行分析.旨在揭露其家庭教育的失败之处。  相似文献   

18.
孙燕 《科教文汇》2012,(19):80-81
在《奇异的插曲》中,奥尼尔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男性之弱",刻画了一些男性的恋母情结,诗人的气质和身心之弱,描述了这些男性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缺失,从而对父权社会中的男性权威提出了质疑,也为女性解放和独立提供了一些提示。  相似文献   

19.
黄燕 《科教文汇》2012,(4):64-65
凤凰是一个边城小镇,却让人向往.不仅因为它的景美,更因为它深含着浪漫情怀和乡情愁绪.  相似文献   

20.
人称"钢琴之王"的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他创立了现代钢琴演奏法,《匈牙利狂想曲》其内容丰富,形式完美,和浓郁的匈牙利民族情结,在钢琴创作和表演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