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产品的价格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江萍 《科技广场》2004,(12):79-81
数字产品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非破坏性、可改变性和可复制性三种特点。这就决定了数字产品在电子商务中要采取不同营销策略。本文介绍了数字产品概念和类型,着重分析了数字产品的特征和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2.
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产品具有与传统产品不同的特征,也就意味着数字产品在电子商务中的角色也会与传统的产品大为不同.在介绍数字产品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产品特征和销售特点,同时也对不同种类的数字产品从可测试性和粒度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销售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字产品贸易是驱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保持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维持产业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20年全球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全球数字产品贸易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中国、美国和欧洲部分经济体在交易能力等方面处于核心枢纽地位。块模型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部分板块内部,且近年来板块之间的数字产品贸易往来趋于增强。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在数字产品制造领域的优势较为明显,德国和法国在数字技术应用领域具有较大优势,英国、德国和美国在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实力较强。据此,本文建议持续推动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数字产品制造领域的优势,把握区域经贸协议扩展机遇,助力我国数字技术应用及数字要素驱动行业的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数字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不同,有其自身的经济特征,本文阐述了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并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分析数字产品的量本利指标,对数字产品投资决策面对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指出数字产品生产投资决策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深度嵌入,数字技术及其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超越了传统创新理论研究的边界,需要以数字创新理论为支撑对其关键特征与发展机制作深入探讨与分析。本文分析了数字创新理论的内涵、基本类型与关键特征,并从技术和社会两个视角对管理学语义下创新研究的延伸与拓展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数字创新的自生长性创新和模块化创新规律,深度剖析了我国数字创新在政策支持、规模性、异质性、用户关联性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过程中数字能力的嵌入,改变了产品和服务提供价值的过程;中国海量的用户基础及其异质性与多层化成为中国企业未来推动数字创新、建立主导优势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和物理特征导致数字产品的竞争性权利缺失和技术外溢,发现传统三维保护框架难以对数字产品创新起到保护作用,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数字产品创新保护制度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制度设计者应当结合网络外部性和技术外溢特征,设计兼顾创新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数字产品创新保护机制,应当结合版权、专利权、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商业秘密法等法律措施对数字产品知识产权特别立法,保护形式、保护力度也要因数字产品类型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可重新编程性、开放性等特征增强了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与用户互动进行敏捷开发以提升数字产品创新绩效,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精益创业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企业—用户互动、敏捷开发与数字产品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企业—用户互动通过敏捷开发积极影响数字产品创新绩效,且组织创新氛围将增强三者间的作用关系。研究有助于丰富对于数字情境下企业—用户互动创新的理解,推动敏捷开发研究的发展,为解释数字产品创新绩效差异化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也为数字产品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文波 《情报杂志》2006,25(8):97-98,102
对数字环境下知识供应链的主要特征进行了介绍,论述了数字环境对发散性、多元化知识供应链的必然要求,阐明了发散性多元化知识供应链的构建原则和服务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数字产品的特征入手,系统地分析了数字产品的会计性质,并提出了数字产品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字产品的动态成本与效用集成定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数字产品具有不可磨损性、可变性、可复制性等有别于传统产品的诸多特性,致使数字产品的成本、产生的效用与传统产品大相径庭,从而使得其定价方式与传统产品的定价方式有所不同。通过对数字产品的动态成本、动态效用及其集成分析,提出了既考虑生产者成本又易于与市场对接的数字产品的定价方式,并在考虑数字产品成本与效用的动态分布基础上建立了数字产品的动态成本与效用集成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易逝性高科技产品的价值易逝性与高新技术特性,构建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模型以解决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不确定性问题。首先,利用威布尔分布和多项式逼近函数构造无技术进步与价值易逝等外部因素干扰的易逝性高科技产品使用寿命模型;其次,采用布朗运动来模拟外部因素对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的影响情况,进而建立技术进步和价值易逝影响下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波动率模型;最后,选取i Pad作为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案例验证所构建的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时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可为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在产品更新换代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虽然网络产品、信息产品、知识产品和数字产品的概念已经广泛被人们接受,但是关于这几种产品的概念、特征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由于这几种产品的相似程度比较高,容易在概念上引起混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网络产品市场、信息产品市场、知识产品市场和数字产品市场的混乱。因此对网络产品、信息产品、知识产品和数字产品的概念进行界定、区分和分类,研究它们共性特征和异性特征,这对于研究这些产品的市场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B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过程分析/B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逝性高科技产品的更新过程是消费者对其产品性能不断认识和学习的过程。本文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提出影响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新老产品更新过程的主要因素是新老产品价格、产品学习程度以及消费者的性能偏好。本文以消费者剩余价值最大化为着眼点,运用效用函数并结合相关理论成果,对易逝性高科技产品的更新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焦微玲  裴雷 《现代情报》2017,37(8):26-32
基于供求规律、博弈论和网络经济相关理论,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产品免费的原因,指出由于数字产品边际成本为零、原始投入急剧下降、互联网为其提供免费平台、数字产品免费的心理效应更强、数字产品日趋过剩、数字产品供应商非零和博弈等原因,数字产品必须免费。然后描述了数字产品免费模式的演变与发展,并基于三方市场和Freemium模式进一步说明数字产品应该免费存在。在此基础上,对免费背景下实现数字产品盈利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将免费作为起点,基于定制产品、高级特征和增值服务收费;基于过剩思维,将注意力和时间作为稀缺资源,将兴趣和高度投入作为收入来源;规定多元化的收费标准,加大价格区间跨度,采用灵活多变的定价策略等建议。旨在为我国互联网企业深入了解数字产品免费原因、适应免费模式发展变化、采取有效的盈利策略从而增加企业利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老年流动人口持续增加。《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流动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总流动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778.4万和8.01,相对2005年分别增长了6.43倍和4.17倍。其中,农村随迁老人在生活环境迅速转变的情况下面临的数字断层问题严重。适老智能陪伴产品可以帮助农村随迁老人适应城市生活。因此,有必要构建以适用性、低负担性、满足性为设计原则的智能陪伴产品,弥补现有产品功能适配性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对科技档案的生成特征进行科学认识.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档案生成的四个特征建制性、过程性、复杂性、数字性等.  相似文献   

17.
数字创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跨行业和领域边界经营,产品多元化战略是驱动数字创业企业迅速成长形成商业生态的重要举措。已有产品多元化影响因素研究从内部资源视角或外部需求视角考虑单一要素的驱动作用,尚未深入探讨各前因要素之间的互动和因果复杂性机制。因此,本文采用fsQCA方法,探究资源侧和需求侧的5个前因条件对数字创业企业产品多元化战略的协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创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驱动机制可分为3种模式:团队—用户质量驱动型、团队—用户数量驱动型、财务—用户驱动型。研究发现,单一的需求因素或单一的资源因素并不能直接驱动数字创业企业进行产品多元化,内部资源与外部需求的结合是数字创业企业进行产品多元化的真正驱动力。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究了数字创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发展路径,对于把握数字经济背景下创业活动的全新内涵,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期的特征出发,对新老产品更新带来的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风险的综合评价,应用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易逝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核心技术能力树形图将高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从易逝性的角度对核心技术能力的动态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核心技术能力产生易逝性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易逝性时间提前和强度增大在引起核心技术能力寿命缩短中的机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更新期的特征出发,对新老产品更新带来的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风险的综合评价,应用实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