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的“择校就学”是在近几年随着私立中小学、民办中小学的出现以及“就地入学”这种新的入学招生政策的实施而产生的一种现象,目前,在中国被认为是“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的不正常的教育和社会现象。如何客观地、全面地看待“择校就学”?可不可以择校?择校中可不可以收费?如何收取等等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下面尝试对此作出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再谈择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谈择校问题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陶志广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校中出现的择校现象已经成为当前众所关注的一个教育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为了遏制择校这一现象的蔓延,国家教委于1995年4月25日颁发了《关于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择校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出我国教育制度深层次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从提高认识入手,解疑释惑,澄清是非,标本兼治,循序渐进,逐步化解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对我国择校问题沿革和现状的剖析,可以得出择校现象背后存在着社会教育资源不均、阶段性教育政策失调和基础教育体制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提高教育资源总量、鼓励教育多样化发展、促进优秀师资力量流动、形成政府与市场合理有序的治理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天红 《山东教育》2005,(16):63-63
择校相对于教育公平而言是一个中性政策,它不是作为就近入学的对立物而制定的教育政策,但在现时已不能满足各类型学生就学的需求。择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它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产物,是学生家长们对高质量教育追求的结果,还是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保障。择校本身没有违背教育公平,但择校收费这种手段需要斟酌,因为让钱参与柽校确实有不公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择校是西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主题之一。在我国,择校现象存在已久,但作为问题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最初在小学、中学范围内的择校,发展到今天对于高等院校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以钱择校的情形,并且愈演愈烈。择校问题的凸显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并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甚至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择校现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7.
择校是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尽管在1986年颁布的有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就近入学"的政策,但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择校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孙星 《文教资料》2014,(9):97-98
2009年初,正值“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择校与义务教育公平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义务教育择校的出现具有教育发展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是择校现象对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有极大危害.本文基于“社会公平复合理论”及相关理论的支撑,利用现有资料对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积极措施,希望能对我国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的缓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择校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择校现象在现阶段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择校权是学生和家长的基本人权;择校是学生及其家长追求教育公平的正当需求;择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择校是保障儿童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规范和治理择校现象应因势利导:确立学生及其家长择校的合法性地位;规范无序、失控的择校行为;逐步放开择校市场;保障公平择校的基本条件;拓展义务教育择校空间;保障义务教育择校主体权利。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择校就隐藏着教育不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教育不公的现象,在某些领域还很严重,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透过择校现象,分析了导致我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择校是一种饱受争议但又屡禁不止的教育现象。从1986年到2014年,国家虽然颁布多项政策禁止择校,但是当前我国择校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为此,文章对择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择校问题的根源、名校集团化办学、解决择校问题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12.
择校是与我国普通家庭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现象。影响择校消费的因素有许多,政府应该关注这一社会现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关心弱势群体的利益,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初中择校仍是大问题,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导致老百姓只能被动选择学校。从初中择校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两种择校现象:一种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引发的,属于被动择校,只有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之后才可能消失;另一种则是老百姓自主选择教育的行为,是老百姓行使教育选择权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治理择校,就必须“消灭”薄弱学校,下大力气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点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构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多中心治理框架,培植政府以外“第三部门”参与和支持公共教育发展,大力扶持薄弱、民办学校,缩小校际差距,多中心治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治理择校行为,取得积极的成效。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某省会城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有关的统计数字、档案文献、政策文件等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就择校现象及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做了大量访谈,对获取的海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了政府治理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影响,取得了初步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择校问题的国际视野与参照比较中,我们会发现择校现象,尤其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教育竞争的表现。其竞争的外延与内涵各国又有各自的特点,如美国开展的“择校实验”、“择校财团”的社会赞助;独联体主要国家九十年代中后期产生的多达12类中小学的多元择校运动等,大有扩大教育选择空间以最大限度提供教育消费多元化的需要。 美国的择校制度及其形式 美国的择校制度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力图用市场方式调节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质量,充分满足各种教育需求。 八十年代以前,美国各州均实…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而择校事实却在我国愈演愈烈,并引起了一系列危害教育公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国内和国际原因。分析原因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合理择校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基于客观的视野,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关键是看政府如何应对,从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和更加规范择校,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择校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为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之一,90年代布什政府提出了“择校就读”的思想。1990年,教育部长卡瓦佐斯在《推行选择制,改革美国教育》的报告中强调“选择的机会是我国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则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择校制度。择校对美国以公立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一系列择校现象,尤其90年代以后,择校已成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而目前对择校的研究与择校本身的激烈程度和意义是不相称的。对两国择校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力量异常重要。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本质上是一个受制于整个社会结构的、具有约束性的社会选择行为,行为的主体是家庭和学校。而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就为探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入的分析视角。治理择校问题可采取对家庭资本较少的弱势群体子女进行教育机会补偿、缩小教育鸿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择校等教育公平与伦理问题。当前,人们对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的争论日益激烈。一方面,择校现象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补充,对教育公平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择校现象有负面影响,如扰乱教育秩序、带来教育腐败等。因此,对于择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伦理审视具有重要意义。择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因而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着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规范择校行为,使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择校是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尽管在1986年颁布的有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就近入学"的政策,但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择校现象依然存在。择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重点学校和贫弱学校的差距不断拉大,"马太效应"得到彰显。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现象有所遏止和改变,促使教育资源中师资力量的逐渐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