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总是在对学生讲人的社会性,人要与他人和谐相处,人应当在集体中获得温暖的归属感,新世纪的青少年尤其要有团队意识,等等。这些当然都是对的。归属感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没有获得集体归属感的学生,会产生形形色色的心理波动,会觉得自己根基漂移,会有不安全的感觉。他们多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融入集体,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  相似文献   

2.
班级刚组建时,一般学生,尤其是一些有能力、有特长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在班集体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一些心理、生理缺陷或者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不但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还会影响班集体的形成。作为班主任,必须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定位,让他们也能在集体中当上满意的角色,这样既可以使这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班集体也能产生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廖仁梅 《教师》2013,(20):37-38
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呈现出集体意识淡薄、心智成熟较晚、自我调适能力相对较弱、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营造班级"家文化"为核心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旨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家的温暖中,找到自我价值和集体归属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家文化的引导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笔者就几年的观察和探索谈几点体会。1.爱学生并且尊重学生。当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和尊重时,他的反应如何呢?首先,他会产生回报的冲动,跨越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对班主任所代表的班级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会为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而感到庆幸,进而尊重和支持班主任的工作,主动为集体贡献才智和力量,自觉承担一些班级工作,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和尊重的。其次,爱和尊重对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大有帮助,而这种自尊的心理又正是他们自觉向上的一种内…  相似文献   

5.
“所谓学生的归属感,是指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看成学校集体的成员并对学校产生一种寄托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之后都希望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帮助、关心与爱护。学生正是有这种内心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一、大学生的社交现状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除学习之外,学生有了大把大把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些时间应该去做什么,怎么做,这成了大部分刚入大学的学生要考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会帮助学生,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集体活动,比如社团活动、院系内的组织活动等。也有很多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私下通过社交平台联系,找到有共同爱好或者共同志向的同学,做一些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些都是充实大学生活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教师不仅要重视学习优秀生,更要精心教育、爱护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教师和班级这个大集体的温暖,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促使他们与其他学生同步奋进。  相似文献   

8.
我班现有52个学生,单亲子女7人,占全班总人数的13.5%。这些单亲子女在生活上缺少爱心,心理上有许多反常的情况,这就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如何做好单亲子女学生的教育工作呢?一、要向单亲子女倾注爱心,使他们不感到孤单。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崇高的师爱,有着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在师生情中感到温暖、从而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集体的关心。我针对单亲子女的特殊性,在班主任工作中随时注意观察,发现他们中的问题并及时了解情况倾注师爱,使他们在孤独中感到温暖,在失望中充满信心。如我班廖××去年父母离婚后由父…  相似文献   

9.
一、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1“.偏爱”后进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教师要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2.严爱优等生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教师不要宠坏他们,更不要…  相似文献   

10.
李丽梅 《成才之路》2010,(12):11-11
一、教育后进生要真诚热爱后进生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人人都需要爱。爱能使人获得积极满意的体验,从而获得温暖、自信和力量。后进生也需要爱,但由于他们和家庭、集体、同伴、老师的关系往往是不和谐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这种爱的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就容易产生自卑或吊儿郎当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从对师长的依赖慢慢走向独立,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化需求.集体生活给初中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合作,寻找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有助于初中生感受到归属感,找到个人成长的力量之源.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借助集体和他人的帮助,可以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为未来的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过集体生活是初中生的情感需要,也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归属感属文化心理的概念。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归属感问题进行l_r大量研究,其普遍的认识是,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心理学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出人头地、回报父母,20岁的崇州女孩在第一次高考失利后,选择了复读.今年,复读了一年的她,差理科三本线仍有6分.在得知这个成绩后,她选择了轻生.(据6月25日《华西都市报》报道) 复读生经历过一次高考打击,心理越发脆弱、敏感,同时高昂的复读费用给家庭造成的经济担负也让他们内疚、自责、压抑.再加上进入一个全新的集体,同学间竞争大,很难找到集体温暖感、归属感、安全感.几座大山的叠加,老师、家长沟通、疏通缺位等,复读生心理难免变得封闭、孤僻.一旦他们的复读效果不能如愿以偿,心理"堰塞湖"就容易崩溃.因此,学校要做好重点学生考后心理疏导工作,家长更要看淡高考,相对分数来说,生命健康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活动背景 小学与初中在生活节奏、学习难度、思维方式及同学相处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新升入初一的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为此,本节课针对入学半年左右的学生的适应问题,通过体验活动“我是一片小拼图”、艺术疗法等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学习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建立集体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苏立强 《学周刊C版》2011,(2):191-191
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细胞,是关系整个学校管理的基础和根本.班集体不同与其他集体。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学习积极性.以有利于他们智力水平的发挥,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最重大的问题。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对学生要有父母般的爱心和耐心.用春风般的情感去温暖学生.用柔情去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16.
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集体意识是关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关系和态度的认识和情感表现。有强烈集体意识的人,往往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对自己所在的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当前许多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成绩这一短时效益,学生精神层面上的集体意识培养教育则显得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17.
张传安 《江苏教育》2022,(95):57-59
儿童在学校以群体为单位学习和生活,班级是儿童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他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是获得归属感的重要前提。儿童对集体的认同与个体认知、他人的评价导向和班级文化氛围有关,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建立对个体身份的认同,优化班级教育评价机制,突出集体价值的引领,构建和谐的班级生活场。  相似文献   

18.
《四川教育》2004,(11):30-30
尽管教师比学生懂得多了一些,尽管教师担负着培育学生成长的任务,但是,在人格方面,师生是平等的。教学实践中,做到平等对话。关键要看老师的心态——你的内心是否允许他们发表、是否接纳他们那些与你相左的意见并和他们展开讨论。教师的责任是在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产生归属感。  相似文献   

19.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一个新的集体里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每个同学都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希望自己所在的班级是一个优秀的团结的集体。对新建班级而言,由于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彼此间不了解,许多同学都会有一种孤独无助感。因此班级组建之初,强化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认同感,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何瑶波 《考试周刊》2010,(8):192-19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爱和归属的需要列在第三位,将这种需要描述为:“追求与他人建立友情,在自己的团体里求得一席之地。”以这种理论来解释,归属感是指人们在自己的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所属的群体产生感情,由衷地热爱它.并心甘情愿地履行它所要求的各种规范性义务,从而为所属团体贡献力量。那么学校作为学生所属的一个团体,学校归属感即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以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中有归属感的需求.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