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登高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一种生命体验,他们通过登高望远来感荡心灵,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在这些诗歌中,哀痛、苦闷、悲心、豪情、壮志等各种情感得到了抒发,生命意识得到了张扬。  相似文献   

2.
登高:杜甫生命的无助与悲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杜甫晚年以《登高》为代表的登览诗中,常常将对个体生命的忧患意识融入到由深沉的社会历史感、宏大的空间感和悠远的时间感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三维一体的立体结构中。它是杜甫独特的时空感受,也是杜甫的创新之处。构成杜诗境界的博大宏深。  相似文献   

3.
艺术的崇高在于被纳入生命运动的精神现象,只有关注人类生存和命运的艺术才具有持久和鲜活的力量。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野试图论证:《静静的顿河》与《红旗谱》都正在经历着不断认识更新和趋向于生命惑悟性认识的史诗性意念,即以悲剧性格提供的巨大生命悲剧精神的暗示力量,要求回归其用不同的民族情调展示出来的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命自我求证意识与自由意识。让人格通过对苦难极限的体验而获得成长,葛利高里与朱老忠是真理的探索者,生命只动情于活生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上巳和重阳是对应的春秋大节,上巳踏青和重阳登高蕴含着浓裂的祈生情绪,这种上情绪与人类对永恒生命的追求,又与其原始的动机,时空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因素密切相关,祈生情绪还在文中通过清明雨、桃、柳、菊花,茱萸等意象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的生成是动态的、发展的、多变的,往往超出预设之外的。利用生成的资源,有效地调控、驾驭课堂,会使教学精彩纷呈,焕发生命活力。反之,会把学生引入死胡同,让课堂成为一潭死水。观看名师的教学,无不善于艺术调控课堂教学,无不表现出一种高度的教学睿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人如沐春风、如赏美景、如品香茗。现就撷取一些片断,赏析一番。  相似文献   

6.
杜甫《登高》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在于诗人在夔州时期苍凉激楚的情感,以及夔州独特的地貌气候所提供的境物与之深层契合,更与诗人至高的人生境界对境物的艺术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与教育家,本文从陶行知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中挖掘了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特别对陶行知“诗境”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它是陶行知诗化了的教育理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学表现骑士的正义事业多为民族解放,骑士是为广大民众铲除暴君统治者、外敌的英雄,注重强调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念;中国古代侠文学中的正义,带有明显的个体借助为君国建功立业来体现自我价值的趋向.西方的鹰与中国的剑,分别代表欧洲骑士与中国侠的正义精神.古代中国极重"私义"(private justice),是家族或小团伙的道德,未必是社会公理正义.在中国,违法杀人复仇是一种道德实现;在西方,受基督教影响,人的善恶,上帝才是仲裁者,西方骑士的爱情本身就由正义构成,行使正义使命的主要动机即获取女性爱情;而古代中国侠的正义,却要高于情爱,常以牺牲情爱换取正义实现.  相似文献   

9.
母杀子这一表现极端人物极端行为的情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已经成为一个侠义复仇杀子"母题"。《聊斋志异·细侯》篇在杀子模式和妇人杀子心理方面受到古代侠义复仇中杀子故事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对古代侠义复仇中母亲杀子母题在人物类型、心理动机、命运结局等方面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0.
杜甫的诗歌创作,前后风格不同.前期的<望岳>一诗,有盛唐气息,壮怀高远,大气磅礴,现少年风华,本体性格.其诗有进取心、崇高感,有哲学意味、象征意蕴,挥洒出一种自由、一种豁达、一种境界、一种气魄、一种心志向上的巨大的力量.后期的<登高>一诗,由于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坎坷遭遇,虽说豪情犹存,但诗风大变,由沉雄而沉重,由沉重而沉痛,然痛愤哀怨而不失忠义之气,梗慨之气中则显沉稳顿挫,并且在沉郁顿挫中表现出诗的大气象、大境界,在苦恨交叠幽愤难抑时,放笔直写,又化为秋日悲剧情调中忧国忧民伤时伤情的形象写真.诗人,是一个以诗为血为肉为骨为灵魂的人.  相似文献   

11.
当下,诗歌正在告别文本的概念,而成为一项活动;而大众也摆脱了单一的读者身份,成为诗歌活动的参与者。诗歌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大众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线上”传播,大众参与以微博、微信为平台的评诗、写诗和读诗活动;其二是“线下”传播,经过艺术变形的诗歌,成为了诵诗、唱诗和戏剧化的表演活动,迎合了大众新的审美习惯。在这次大众化的过程中,诗歌可能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大量的咏史诗,且将咏史诗的艺术境界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陶公咏史。将歌咏对象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与赞颂,而不是简单地当作发议论、抒积郁的工具;其歌咏对象与自身人格异体而同构,是他理想人格的自喻,也是玄学人格的成功实现;他之咏史更多形象描述,艺术形象中包含的人生感受丰富而不单一;他对所咏之史,往往从人类历史规律甚至宇宙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而不是就事论事的评论史实。因此具有特别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3.
魏晋士人洒脱不羁,神采俊逸,率真适意,享受人生。这种精神格调,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风尚和人生理想,对中国士人精神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无我之境”的渊源及内涵,学界已有许多精到的点评和分析,但对于其类型却至今无人涉足。笔者认为,“无我之境”其实有类型的不同,本文拟结合陶(陶渊明)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谢(谢灵运)诗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对“无我之境”的类型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乡愁是诗人写作的动力,亦是写作的归宿。现代文明使个体存在不断被科技标准化、行为模式化,城市的同化与复制本性让生命个体限制在越来越狭小单一的困境里,面对人文精神的失落,生命的行走性此时显示出强大的能量,生命个体的特殊性,创造性与体验性于时空的行走过程中展开。诗人就是时代中的行走者,他们在还乡的旅程中普遍怀有一种难以言语的焦虑———乡愁。他们以乡愁为血肉,通过诗歌寻找家园,用诗歌来宣泄心中的思恋与苦痛,用诗歌来获得心灵还乡的救赎。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日常生活的休闲和审美角度来分析宋词,从人的感官的精致化,即内在自然的进一步人化为起点,通过审美观照使日常生活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而情感的深化和理智的哲思最终又让宋词达到了对生命的旷达和超越境界。宋词主题内蕴的发展深化正契合了休闲境界的提升过程,从日常生活的享乐和愉快走向审美的自由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侯宾 《高教论坛》2012,(6):23-25
人生境界作为人生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世界构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从人自身发展和需要出发去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人生境界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精神导引和价值导向,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论是唐君毅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唐君毅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论有"泛道德主义"的趋向,不能很好地为现代化提供切实的指标。在形式上,缺乏辩证的生动性,且在客观工具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关系之如何建立上,其人生境界论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毕生奉佛,受禅宗思想影响很深。禅宗思想所揭示的四种人生境界:在家出家、自甘浅陋凡庸的家常境界;破除二执、反对向外寻求的闲适境界;摆脱烦恼、超越生死祸福的旷达境界与人境俱夺、追求恬淡自然的审美境界,都对白居易后期思想与闲适诗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论是唐君毅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唐君毅的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唐君毅的人生境界论有"泛道德主义"的趋向,不能很好地为现代化提供切实的指标。在形式上,缺乏辩证的生动性,且在客观工具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关系之如何建立上,其人生境界论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