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结合广播发射台站自身特点,从UPS的选择、供电方案设计、监控系统设计三个方面,为台站UPS供电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汽车服务行业的智能化信息系统,讨论了汽车销售管理、汽车服务管理、商务谈判三个系统在汽车4S服务站的应用。研究了汽车4S服务站智能化信息系统的结构,较好地实现了汽车服务行业的智能化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93-94
中科院45个研究所先后建立了212个野外站,分布在29个省(区、市),涉及生态、环境、农业、海洋、地球物理、天文、空间、金属腐蚀等研究领域,其中国家级野外站47个,院级野外站40个。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桃源站"),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成立于1979年6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桃源站198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系统研究网络,1991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首批成员之一,2001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试点站),2006年正式被确认为国家野外科学  相似文献   

5.
正中科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拉萨站")在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青藏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在孙鸿烈院士的主持下于1993年建立。拉萨站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县,海拔3 6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农业生态试验站,隶属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站2003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NERN),2010年作为依托单位成立了西藏高原草业  相似文献   

6.
<正>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封丘站")建于1983年,位于黄河北岸的河南省封丘县潘店镇,隶属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观测研究站,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1—2015年连续3个五年评估周期均被评为CERN优秀野外站,是中科院部署在黄淮海平原,特别是沿黄河及黄河泛滥地区,致力于农业、资源、生态和环境研究的最主要野外实验基  相似文献   

7.
2002年3月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系统一期工程投入实施,锡林浩特沙尘暴站最先安装了CE318型太阳光度计,通过近几年锡林浩特站太阳光度计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案的总结,确保了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采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且可为各大气成份站、沙尘暴台站分析、排除太阳光度计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以下简称为"海北站"),始建于1976年,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祁连山区门源县境内。1978年,该站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属台站,2000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试点站,2002年加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2006年成为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研究站,2013年加入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和高寒网。海北站代表了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强  相似文献   

9.
针对陆地表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综合观测台站的优化布设问题,基于空间抽样与统计推断“三位一体”理论,分析了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图”和全国2009—2018年NDVI表征陆表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异性与相关性,选择能够同时考虑空间分异性与相关性的分层异质性表面无偏最优点估计方法作为统计推断方法,以其全局平均误差方差作为陆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台站布点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并使用空间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优化求解获得了台站布设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多年平均NDVI能够较好地表征陆表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②分层异质性表面无偏最优估计方法能够适配自然资源的空间变异特征,在变化较大的地方加密布点,在变化平缓的地方减少布点,与基于克里金的优化方法相比,能够以同样的观测台站数产生更小的估计误差方差。③观测台站数量与误差方差曲线图可以作为确定最佳台站数量的依据,本文推荐1000点作为台站数量。本文为陆表自然资源综合观测台站布点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套理论方法,可用于指导实际的综合观测台站布设,服务于国家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与科学管护。  相似文献   

10.
野外定位站(台)是中国科学院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49年建院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和科学发展,特别是地球科学、生态环境科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等学科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相继组建了一批野外定位站(台),目前共有105个。其中从事农业生态研究的22个,林业生态11个,草地生态4个,江河湖泊湿地8个,海洋7个,沙漠与荒漠化防治11个,冰川积雪冻土与滑坡泥石流5个,生态环境保护8个,大气、遥感及空间观测8个,地磁9个,天文10个,腐蚀2个。有15个站通过院的论证和批准,成为院级开放站。有一些站(台)…  相似文献   

11.
付达杰 《科技广场》2012,(1):225-22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的现代化财政管理。信息化是提高财政服务效率、实现财政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政信息化建设现状,从建立标准体系、构建网络基础、开发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财政决策中心等四个层面,讨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政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空地面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台站实行高空地面一体化已是必然。但每个台站具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不同,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考,所以建立一套适合本台站的业务模式对应于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很有必要,本文就南阳站的特点探索一下高空地面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沈阳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十里河镇(北纬41°31′,东经123°24′),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致力于农业和生态环境研究。沈阳站于1987年开始选址、征地、规划和建设,在1989年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992年被批准为CERN重点站;1997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野外开放试验站。2005年正式被批准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命名为"辽宁沈阳农  相似文献   

14.
针对ICU护士站的特点,设计了ICU护士站信息系统。该系统数据库采用Oracle,以病人ID作为主键码设计各个数据库表。界面采用卡片形式作为察看病人信息的入口。采用Philips信号采集器采集病人体征信息,并可按照特定频率发送。护士站信息系统实时获取体征信息,并以图表形式表现。实践表明,本系统具有实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特点,适合医院特护工作使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业生态学理论,对比传统钢铁行业生产流程,分析钢铁生产物质流、能源能量流、技术流等流程,构建钢铁行业生态共生网络。将钢铁共生网络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地分析钢铁行业生态共生网络运行机制。从其形成条件出发分析共生网络,建立钢铁行业共生网络动力机制模型,分析其动力要素,以期为钢铁行业生态共生网络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生态监测系统的总体思路与技术框架,即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多要素数据的采集,利用ZigBee、蓝牙、3G,无线微波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传输,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布监测结果,最终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智能监测。  相似文献   

17.
茶叶安全生产可追溯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茶叶安全生产可追溯信息系统的主要领域、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设计的基础上,建立茶叶安全生产可追溯信息系统.该系统以传统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结合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WebGIS技术,实现茶叶安全监管与追溯,一方面保障消费者生命健康,另一方面,提高我省的茶叶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促进我省山区外向型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民航导航台站地处航线上,严格按照场地环境的保护标准进行选址和建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经常发生影响导航台站场地电磁环境的事件,严重影响了航路上的飞行安全。本文从基层员工的角度,从民航导航台站场地电磁环境的破坏特点谈到了台站电磁环境保护的措施,提出了重意识、抓管理的思路,对民航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始建于1981年,1988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999年成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网络(GTOS)成员,2005年成为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台站。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006—2010年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野外台站"。1瞄准农业生态学的国际前沿和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的需求,围绕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于1988年由中科院组建。CERN的建立是我国生态系统监测与研究工作的一次飞跃,它克服了单个生态站监测和研究的局限,使得在国家尺度开展生态学对比研究和综合研究成为可能,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更全面、系统的科学数据。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CERN的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CERN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我院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联合、合作、共同发展的成功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