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大学理念和制度的对话应该成为国际间文明对话的重要内容。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核心要素,并非是西方文明独特的价值观,中国文化传统中同样包含有学术自由的思想元素,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发掘和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学术自由精神,既是对西方理性主义为基础的学术自由观的补充,也是消解大学文化殖民主义倾向、开展中外大学平等对话、提高中国大学文化自觉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对大学生加强生态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培养、加强环境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搞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景明 《教育探索》2008,(11):98-99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赋予高校德育的时代内容,是人性的自然回归,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为了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观念,高校必须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青年学生跳出现代工业文明的思维模式,从制度、理念、技术等诸方面理解和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稳定、和谐、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语言问题是伽达默尔解释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从伽达默尔的语言观正确看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的观点,赞同用“文明对话”来解决文明间的冲突。基于伽达默尔语言观的视角来分析“文明对话”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的提出,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增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民族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其独特且重要的意义。“双碳”目标下民族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面向“双碳”目标,民族高校需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化和系统性建设,注重提质增效,体现价值观塑造的特色,并突出决策和执行能力的培养。以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发展观教育、生态法治观教育、生态文化观教育、生态安全观教育、生态全球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从教育供给、教育产出、教育保障和教育研究四条路径寻求改革和创新,打造民族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相似文献   

6.
杜维明立志为儒学的现代复兴“不懈陈辞”。而他关于如何复兴儒学在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学创新”到“丈明对话”的认识转变。通过梳理其认识转变的心路历程,认真分析他的“儒学创新”、“文明对话”说,可以看到:“儒学创新”说强调只有藉“见证人”(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实现民众的儒学认同,而“文明对话”说则强调只有通过与世界其他文明健康地对话,儒学才能实现世界性的文化认同,为全球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对大学生加强生态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培养、加强环境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等措施,搞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要强化生态文明实践育人环节,注重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普世文明”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宣称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一定是走向同质化和一体化,并且强调由于当前历史的局限,多元文明并存的局面只是人类社会尚未充分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导向不过是西方文化扩张主义的变体,是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继续.我们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警惕“普世文明”的陷阱,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两个层面上均有其价值所在。在教育主体层面,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内容,并使受教育者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是教育主体贯彻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价值所在。在受教育主体层面,其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是时代新风貌的展现,也是真正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高等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加深对生态文明的情感、增加对生态文自的认知以及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全校各部门、各类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一起参与。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着眼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以生态中心主义哲学为其主要思想基础,从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视角探讨文学、文化甚至艺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跨越性(跨学科、跨文化、跨文明)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随着全球生态形势的日益恶化,西方生态批评正在向国际性多元文化运动的趋势发展,这既是西方文化的一种文化自救策略,也是生态文化多元性的必然要求。跨文明生态对话已成为西方生态批评的重要内容,其旨在发掘、借鉴异质文明的生态智慧及生态模式,从外部推动西方文化的变革。本文就西方生态批评与伊斯兰教之间的生态对话做简要的分析,以有助于推动比较文学的绿化和开拓生态批评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高等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加深对生态文明的情感、增加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以及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全校各部门、各类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一起参与.  相似文献   

14.
贵州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仅包含大量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的内容,也提供了包含丰富原生态内容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发掘贵州各民族传统的生态智慧,使之与现代生态理念有机地结合,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明冲突”中的中华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后冷战”时代,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文章认为,“文明的冲突”只是以西方的视角来审视世界秩序,认为非西方世界与西方世界将形成对抗,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是为美国的霸权行为做辩护。作为崛起中的中国,应当利用自己的“软实力”,继续倡导“和谐世界”的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生态文明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生态观念体系,有利于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全面能力。对生态文明观理论、实践、文化的应答,是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中国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到生态文明建设阶段。生态文明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容,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站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的高度认识和审视大学生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教育思想随着儒家学说的西传得到欧洲有识之士的价值认同,欧洲中世纪神学权威在儒学文明的冲击下发生了动摇。儒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选贤与能"的用人之方,"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观等,对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回顾孔子儒学在西方传播的历程和对欧洲启蒙运动及近代文明的影响,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教育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普世价值,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有助于加强优秀文化教育精神传承,丰富当代文化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部地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教育体系、增加教育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西部地区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认识,在高等教育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其实施路径,可以从注重顶层设计,形成制度化的教育理念;狠抓主题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内容;健全条件保障,打造常态化的教育形式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