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琪 《天津教育》2006,(2):15-16
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功利化的东西太多,忽视或掩盖了教育的本质. 例如,我们的教育本来就应该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而我们的许多活动都要搞成知识竞赛形式:交通知识竞赛、环境知识竞赛、安全知识竞赛、党史知识竞赛等。“知识本位”充斥社会各个阶层,舆论导向有忽视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培养之嫌,使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专业无思想”,更缺乏人文精神。教育不能只是墨守成规的知识灌输,要培植好奇心,要激发想象能力,要鼓励冒险精神,要精心孕育梦想,这样才能焕发教育的生命活力。教育要让学生享受快乐,校园应永远荡漾开心的笑声。与学生“共振”,教育才能放射出人文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更需要关注其思维参与的程度,思维的参与程度决定着学生获得知识的再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提取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让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步从由肤浅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4.
5.
追问是课堂提问的一种形式。教师要善于采取追问的形式展开教学,以使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认知,进而使阅读教学真正走向深刻。在追问中内化文本语言;在追问中突破文本难点;在追问中理解文本主旨。  相似文献   

6.
2016 年 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学者依据科学学科的本质,建构了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科学思维是核心。  相似文献   

7.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老师,应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细节体现了关注的真诚,细节反映了体察的敏感,细节也展示了设计的创新。关注细节,能切实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关注细节,老师能从中获得启发,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关注细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便能把握课堂中的每一次成功,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刻。  相似文献   

8.
议论文要观点鲜明,并且论据确凿有说服力。同时,在论证过程要合理,更要有思辨和深度。文章从分析思辨的内涵及教学必要性与思辨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应用的具体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9.
议论文要做到以理服人,就必须分析说理。论证过程就是说理过程。理说得深刻还是浅白是衡量考查议论文优劣的主要标尺。  相似文献   

10.
体验性学习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体验性学习是在活动、亲历中的学习,是学生自觉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着手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体验为中心,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亲历评价与反思,体验并内化良好的品行,提升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明确提出了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为此,我们应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让浅表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快乐阅读吧"《稻草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推敲语言,提升阅读的思维品质;通过揣摩心理,丰富阅读的情感体验;通过辨析景物,感受文字的意味深长;通过斟酌表达,搭建读写的自然通道,逐步让阅读走向深度,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是体验性很强的认知活动,怎样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物化的体验中触摸秒,认识秒,建立具体的秒的时间观念,积累更多的能长久留存于心中的活动经验呢?请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  相似文献   

13.
<正>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可以说凸显了理性回归,更看重思辨。其实题旨本身有着较强的思辨性,同时也就要求考生的立意要有理性思辨。作文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作者要有较高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也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思维品质中思辨能力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审题立意的高度与厚度。一、对比求"异",开拓视域在对比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候,首先必须要弄清材  相似文献   

14.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以具体课例为载体,阐述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用图形描述数的关系,形成对知识、技能的贯通式认识和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展思维能力,并理解和分析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姜峰 《语文学习》2021,(5):53-58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强调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作为教学文体之一种的议论文"以逻辑为基石、以论证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1],正是检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最佳工具. 根据《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6.
我们读过太多的类似报道:当一些人在回忆起他们青少年时期接受学校教育的往事时,对他们曾经所上过的成千上万节课早已模糊,甚至淡忘;然而却对某一位老师的某一句话,某一个细微的情节,或者一个特别的眼神,记忆犹新,经久不忘。何以如此?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现象的话,我以为就是教育的肤浅与深刻所致。那成千上万节的课可能教给了他们很多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许多事实、概念、原理和程序。但在这些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却缺少了一种体现真正的人性化的教育,也就是说这成千上万次的课堂,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与心灵对话的场…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回忆学生时代的校园往事时,人们对有些课程会觉得如过眼烟云,已经淡忘,而对有些课程,甚至课堂上的有些细微情节(如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却往往印象深刻,念念不忘。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如果不考虑学的因素而只从教的角度来看,我以为是由于教育的肤浅与深刻之差别所致。有些课之所以容易被人淡忘,是因为它们虽然能教给人们很多知识,但在这些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却缺少人性化的教育,也就是说,课堂还没有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与心灵对话的场所。单纯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看,这些课也许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如果从教育的本质上看,这些课无疑又是肤浅的:它不能实现学生生命意识的唤醒和人格的升华,所以就不会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上留下难以忘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当一些人回忆青少年时期接受学校教育的往事时,曾经上过的成千上万节课可能早已模糊,甚至淡忘;然而却对某一位老师的某一句话、某一个细微的情节,或者一个特别的眼神,记忆犹新,经久不忘。何以如此?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现象的话,我以为就是教育的肤浅与深刻所致。那成千上万节的课可能教给了他们很多的知识,使他们懂得了许多事实、概念、原理和程序。但在这些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却缺少了一种体现真正的人性化的教育,也就是说这成千上万次教学的课堂,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与心灵对话的场所,没有分享彼此的思考与体验,没有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没有形成他们对未来角色的期待与渴求。归根到底,即没有生命意识的唤醒和人格的升华。如果单纯地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看,这些课也许是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任务;但从教育的本质,即教育首先是人的生命价值的体验和人格的提升与完善上看,这些课无疑又是肤浅的。所以它就不会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刻骨铭心和难以忘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