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城里念书两个多月了,我还没有回过家。回家看看的念头不是没有,只是一想起父亲那可怕的面孔,想起他那几句不冷不热的话,我就止住了脚步。父亲把我送到学校的那天,丝毫看不到他与弟弟嬉戏时的那份开心劲儿。到了校门口,父亲把一沓皱巴巴的钞票塞到我手里,那神态似有几分苦楚。分别时嘱托的话语更是硬邦邦的:“你不要老往家里跑,来来回回,要花好几块钱呢!”我一直把父亲的话记着———并且从心底里怨着他。他说的话让我感到我是他的包袱,弟弟才是他一生劳作的希望。我,一个初次离家的女孩子,回家看看则是浪费他的血汗钱。不过,我也算有骨气,…  相似文献   

2.
师魂     
十五年年,每当想起父亲,我的心就隐隐作痛.他为人正直,对人宽厚.在那个泥瓦矮墙的时代,他寒窗苦读渴望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可是直到他去世也没有踏上三尺讲台.我深深爱戴父亲,因为他有一颗包容的心。我感到内疚,因为父亲没有得到儿子的一点回报就撒手人寰。正值金秋,当人们把最华美的乐章献给人民教师的时候,我只能用浅拙的文字来慰藉父亲地下那颗永远不安宁的心。——题记  相似文献   

3.
父亲平凡得如天下所有的父亲,结实的身板,络腮胡子,戴着一副啤酒瓶底般的近视眼镜。还记得父亲把我扛在肩上摇来晃去的,逗得我直笑;还记得他把我抱在怀里,用胡子把我扎得哇哇大叫……也许,对于我来说,拥有父亲的一副肩膀,一双手臂就足够了。寒冷的冬夜朔风阵阵,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前座上微微发抖。这时,父亲总会伸出一只手,轻轻地按在我胸前,顿时,一股暖流从父亲宽大的手中涌出,有父亲在,我不再畏惧严寒了。现在,每当遇到冬日寒风彻骨,我就会想起父亲,想起他那只温暖的手。不知从何时起,我不再亲近父亲,依赖父亲。父女间竟也发生了争执,我们…  相似文献   

4.
挨打的记忆     
阎连科 《家教世界》2014,(10):40-41
算到现在,我的父亲有二十四五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可是我,却在二十五年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我小的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每每想起我的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读小学。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找熟人到乡村信用社,把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全都换成一叠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枕头的苇席下,待到初一那天,再一人一张、几张地发给他的儿女、侄男侄女和在正月十五前来走亲戚的孩娃们。  相似文献   

5.
每逢临近春节的时候,我就不自觉地想起父亲,想起那一次回家过年的往事。父亲是一个瘸子,走起路来十分困难.靠修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车摊就设在村口。我考上县中那年,父亲没有送我,他对我说,等你回来时,风雨再大,我也要去接你。这好像是梁实秋  相似文献   

6.
今夜难眠,我知道这是父亲又想起我了。我的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对我的爱绝不亚于任何一位慈父。要说我真正了解父亲,那还是在初三临近中考的日子里,而那时的我还是个住校生。就在中考临近的紧要关头,学校最后一次抽考成绩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手     
每每提起母亲,人们就会想起她那双曾轻轻地拍打我们酣然入梦的手。而每当我提起父亲,我也会想起他的手,想起他那双笨拙而又灵巧的手。当时,我还未曾剪去长发,而那时的我,从不知道该如何用一根短短的皮筋来束缚住那些调皮的头发。每次都是母亲为我扎上蝴蝶结。然而那几日,母亲停留于医院,伴着生病的外婆,于是每天就是父亲为我挽起长发。每天起床后,父亲总是拿起那把古色古香的木梳,为我梳头,每次都是那么轻那么轻。他用梳子一下、一下地梳着,渐渐地使我那蓬松、零乱的长发归于柔顺。接着他把我的头发束进他的手中,小心翼翼的,好像我就像一个…  相似文献   

8.
挨打的记忆     
正算到现在,我的父亲有二十四五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可是我,却在二十五年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我小的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每每想起我的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读小学。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找熟人到乡村信用社,把千方百计存下几  相似文献   

9.
父爱无言     
虽然我从来没被父亲训斥过 ,但一想起他训斥弟弟时的情景 ,我就胆战心惊。所以 ,我一直都怕他 ,怕他那总板着的面孔 ,怕他那怪怪的脾气 ,怕他……我甚至觉得 :他从来就没有疼爱过自己的女儿。可是 ,我错了。自打那次与母亲聊天 ,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熊宝讲述第一个故事: 来城里念书一个多月了,我还没有回过家. 一想起父亲那张不苟言笑的严肃面孔和他临走时扔下的那儿句冷冰冰的话,回家的脚步抬起,又缩了回来. 记得父亲把我送到学校的那天,分别时,他从上衣内兜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票子,塞到我手上,嘱咐的几句话是硬邦邦的: "钱揣好,住校生活自己要慢慢适应,不要老往家里跑,来来回回,又要花不少路费!"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音乐     
一向节俭的父亲竟然花钱为我买了一架手风琴,并督促我学琴练琴,我以为只是因为他小时没有学过乐器才把梦想寄托到我的身上。我还记得那天父亲费劲地拖着那架沉重的手风琴来到屋前的样子。他把我和母亲叫到起居室,把那个宝贝盒子打开。喏,它在这儿了,他说,一旦你学会了,它将陪你一辈子。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眼泪     
“记得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的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便会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一位蜂农,和小蜜蜂一样,很勤劳,也很朴实。他没有传给子女什么家训,只是用行动,默默无闻地告诉我们:只有踏踏实实,真诚待人,人  相似文献   

13.
每逢临近春节的时候,我就不自觉地想起父亲,想起那一次刻骨铭心的过年片段。父亲是一个瘸子,走起路来十分困难,靠修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车店就开在村口。我考上县中那年,父亲没有送我,他对我说,等你回来时,风雨再大,我也要去接你。这好象是梁实秋说过的一句话,小学水平的父亲居然也说了一句同梁老夫子一样的话。我鼻子一酸,知道这是父亲安慰我的话。  相似文献   

14.
阡陌 《今日中学生》2012,(Z4):11-14
熊宝讲述第一个故事:来城里念书一个多月了,我还没有回过家。一想起父亲那张不苟言笑的严肃面孔和他临走时扔下的那几句冷冰冰的话,回家的脚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鼾声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但他终于什么话也没有说。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外衣     
父亲是一家工厂的普通职工,平时穿梭于家和工厂之间,一件普通的工作服便能应对各种场合。衣柜里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于是,家长会成了我最难堪的时刻。父亲常常来不及换衣服,穿着一件油渍斑斑的工作服就来了。有同学笑话我,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是,这感觉从来没有跟父亲说过。有一次,我被评为优秀学生,学校要家长来现场参加颁奖大会。我马上打电话给父亲,父亲爽快地答应了。电话一搁,我猛地想起了父亲的外衣,要是父亲穿了不得体的衣服来,那我不是很没有面子吗?怎么就没想到提醒他一下呢?那半天太难熬了,我后悔、担心、焦急。父亲来了!穿了…  相似文献   

17.
受伤的百合     
细雨绵绵,扯不散,剪不断。我心中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细雨,没有尽头。我独自走在街上,很烦,很乱。想起那一幕,心中又涌出一阵阵委屈与酸楚:为什么爸爸会为了那么一点儿小事,就对我发脾气呢?难道我在父母眼中真的永远长不大吗?想起自己跑出家门时的那份失落与伤感,泪水又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再也不回家了!”我暗下决心。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轻柔的雨丝带着我的烦恼在风中飘荡……我的爸爸是一名军医。在我看来,他对我的感情就像他二十年军旅生涯中那一成不变的军装一样,既单调又乏味。父亲的生日快到了,从未给父亲庆…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我一直在南京市落桥小学任教。十五年来,我深深感到:新社会的小学教师真是太幸福了。每年暑期,我看到分配到我校来的师范生,他们无忧无虑,生气勃勃,不由得心里羡慕。我也是师范毕业的啊,在旧社会却是另一种遭遇,回忆起来,真叫人痛心。我是1929年在六合县师范毕业的。在那金钱万能、人情包天的万恶社会里,毕业即是失业。后来,还是父亲想办法托朋友介绍到南京市葛塘小学教书。葛塘小学的校长接受我做教师,是出于朋友的情面难却,非常勉强。我到职后又不会捧拍,他在分课时把我的课分得特别的重,我担负不了,提出了意见。因为这事,学期结束时便被解聘了。寒假里,我东奔西跑,四处找工作,快开学了,还没有一点头绪。春节后,我遇到师范同学姜咸丰,突然想起他父亲姜北澄是伪六合县政府秘书,“走这条路可能有点希望。”我便托他想法。幸好,他带我去见他的父亲。那知道,他父亲在我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爱     
父亲去世三十多年了,每当想起他,一件件往事便穿越那尘封的岁月呈现在眼前。父亲教我如何做人,怎样生活,他的教诲给我的人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每逢临近春节的时候,我就会很自然地想起父亲,想起那一次回家时刻骨铭心的场景。父亲是一个瘸子,走起路来十分困难。他靠修车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车店就开在村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