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虫”     
对“虫”的注释,如果拿1994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和200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比较,我们就会清晰地发现:前者在“虫”条下只立了一个义项:“虫子”;而后者却在“虫”条下增加了另一个义项:“比喻具有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  相似文献   

2.
一、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参中出现的问题及意见、建议。1.教参上(1)《冬天里的植物》117页上教学目标3:知道冬天里有的树落叶,有的树不落叶,有些植物开花,而且有些植物枯死。“枯死”一词应为“干枯”,因为“干枯”的植物并没有死。(2)《纸的研究》152页上教学目标1:认识纸的特点可印书……这句话中“特点”一词应为“作用”。2.教科书中《冬天里的动物》46页,“候鸟飞来了,可要保护哟”在南方很恰当,对北方的学生来说,不妥当。3.《活动手册》(1)应设计为16开纸,便于学生作画、贴样本等…  相似文献   

3.
自打嘴巴     
林惠文 《红领巾》2010,(9):27-27
周末,我和爸爸去我家的新房子里住了两天。 晚上.睡在新床上,我真开心。刚合上眼.“轰炸(hōng zhà)机”就来了。“走开.讨厌的蚊子。”我拿起扇子把它赶走了。  相似文献   

4.
拍蚊子记     
一阵讨厌的蚊子声把我从“周公”家中拖了出来。“讨厌。”我不满地说了一句,转了个身继续睡觉。正当我再次跨入“周公”家时,“嗡……”那烦人的声音又一次把我拖了出来。无论我怎样睡,它都要给我添点儿乱。我气急败坏,拉亮床头的灯,决心要铲除这只可恨的蚊子。首先,我模仿古人,来了一次“守灯待蚊”,可它却始终不肯露面,我心中不免有些焦急,可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果然,那既讨厌又熟悉的声音又一次传入我的耳中,是它!是那可恨的蚊子!“现在就是你的死期,接我的‘降蚊十八拍’吧!”可惜,我的“降蚊十八拍”敌不过它的…  相似文献   

5.
哀(ai)衰(shuaisuocui)衷(zhong)这三个字,如果把“口”、“”、“中”三个不同的部件摘除掉,就只剩下相同的“衣”字了。在古文字里,“衣”写作①,而袁,古文写作②,《说文解字》(以下简称为《说文》)解释为“闵也”,本是怜悯的意思。鲁迅先生对阿Q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用的就是本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往》)注解成:“阂,吊者在门也。”减弱了怜悯、怀念的意义,强调了悲、伤、痛的意思,因此,单纯“怀念”义用得较少,例如屈原的“哀郢”。而突出悲、伤、痛的意思在文言文中却很常见。例…  相似文献   

6.
下面,我来略举一些《全唐诗》中和蚊子有关的篇章。 韦应物曾留心观察过琥珀里的一只蚊子标本。“曾为老伏神,水足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咏琥珀》)” 喜欢观察事物的诗人,还有股尧藩。他闲着没事,观察过蜘蛛逮蚊子。“鹰拳擒野雀,蛛网猎飞蚊。(《奉送刘使君王屋山隐居》)”  相似文献   

7.
蚊子,我爱你     
9月22日 阴 嘤嘤嗡嗡地飞舞着,蚊子终于亲上了一个人。随之而来的是"啪"的一声脆响!蚊子却逃之夭夭没了影儿。人人都讨厌蚊子,而我却很喜欢它。夜晚,折腾了半天的我终于睡过去却一直遭遇噩梦的煎熬:跑啊跑啊,魔鬼正向我横刀而来。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用“烂醉如泥”来形容人饮酒过量,醉得扶都扶不住,瘫成一团的样子。如《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又如《聊斋志异·黄英》云:“曾(姓曾的书生)烂醉如泥,沉醉座间。”那么,何以用“烂醉如泥”来形容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呢?“泥”又是什么呢?明代陈继儒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眉公群碎录》中说:“醉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则如一堆泥。”又《中华大字典》引《五色线》一书云:“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然。”二书所言相同。原来“泥”是一种虫,…  相似文献   

9.
师:(书写课题十六:夏梁衡)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在这之前,同学已经做过预习。我们原来学过朱自清的《春》,它主要写的是春天;学过郦道元的《三峡》,它主要写的是秋水;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它主要写冬。在彩色四季单元里,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夏》。(这是具体可感的开始,把文章放在一个单元里边来导入,没有任何套话。既回顾了前几课的主要内容,形成鲜明的印象,又为学习新课找到了一个对比。表面上是新课的开始,暗中却把利用同其他三个季节对比来理解《夏》这篇文章的内容的方法教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10.
“突现”一词的意思本是“突然出现”。例如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一点点的小事都足以使他深思熟虑的焦虑着,何况这不平常的突现的一星红光。”(《汉语大词典》)然而,在当前的报刊、杂志中,却时常见到“突现”以新的面孔亮相于大众面前:虽已入秋,老人光着上身躺在病床上,锁骨异样突现。(蒿连升《千里驱车为助老》,摘自1999年10月20日《经济日报》)因此,“两国论”的提出突现了台湾问题的紧迫性。(《台湾:要害在于“国家化”》,摘自2000年3月11日《环球日报》)然而,随着陈运鹏的退休,中国游泳出现了群…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曾谈论过读书的三重境界:第一层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引自晏殊《蝶恋花》);第二层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引自柳永《凤栖梧》);第三层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自辛弃疾《青玉案》)。仔细品味,其中妙不可言。人之为学.皆始于句读之学,以量之多寡而论及程度深浅;然而在广泛涉猎后,则往往会专于一处,进而深究,呕心沥血,甚至耗尽终生;最终学贯中西、  相似文献   

12.
教法一自读自悟做中理解一、看图揭题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二、初…  相似文献   

13.
《少先队小干部》2014,(12):34-35
童话的魅力很大,大人小孩都喜欢,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喜欢童话中那些美丽可爱的小天使,也喜欢童话中那些危险讨厌的大怪物!那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名字叫《千万不要得罪蚊子》,故事非常精彩,让我回味无穷。夏蛋蛋的奶奶是—位水平很高的魔法大师,她和夏蛋蛋居住在人类不知道的地方。因为夏蛋蛋老是得罪各荆山,如“芍药仙”“瓜仙”“蚊仙”,所以他经常被他们变成各种东西受苦。忘了告诉你们,夏蛋蛋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有神奇的魔法哦!后了人类世界……  相似文献   

14.
徐永 《文学教育(上)》2011,(17):120-120
《药》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是与其独特而深刻的构思分不开的。有了“议药(包括议夏瑜)”和夏四奶奶上坟这两个场面,就给《药》增加了一条写夏瑜的暗线。“议药(包括议夏瑜)”这个场面,给我们展现了由一群病态的人组成的一个病态的小社会。夏四奶奶上坟这个场面,是表现《药》构思深刻而独特的第三个方面:连作母亲的夏四奶奶也不能理解儿子,竟然感到不好见人,更让人深思。“华”“夏”两家姓氏的选择,也体现了作者精心巧妙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15.
“习贴”仿写作文法通渭县一中孙国仁学书法的人讲究习贴,选取好的贴本进行仿写,学成一家,再学一家,集众长于一身,达到“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贴中来”(丰道生《笔诀》)。作文练习如借鉴此法,亦可得到速成效果。何其芳曾说:“初学写作是要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  相似文献   

16.
伊尹故里在合阳樊培荣一、古籍志书里的记载伊尹,名挚,夏末人。以佐成汤伐夏救民,建立商朝而功德昭著,汤举任以国政,委其以“冢宰”(宰相)。尊为“元圣”。千百年来,人们大部依据《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于尧舜之道”的说法,认为伊尹是“有莘”人...  相似文献   

17.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课文注释“三径”为“院中的小路”,这不算错。但这句话的真正所指却没有讲清,“三径”实指隐居。《三辅决录》:西汉人“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惟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这是说蒋诩过着隐居生活,院子里有三条路,以便羊仲、求仲与他交往,而不再接待其他客人。这三个人都是不做官逃避名位的。所以,正确理解“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是:“离从前的隐居生活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的气节却没有改变(松菊是忠贞坚强的象征)”,这句话明为写实,实是抒情,读者不知其出典,是很难领会陶渊明的言…  相似文献   

18.
叶祝颐 《云南教育》2014,(13):43-43
翻开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记者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我爱学语文》里有3幅图片:第一幅图是两个小朋友在写字,一个对另一个说,我会写自己的名字;第二幅图画的是两个小朋友在图书馆里读书,一个说:“我爱看故事书”,另一个捧着科普书说:“我要上火星玩儿”;第三幅图画的是两个学生在交流识字,一个说:“耳朵的耳字像耳朵一样,真有趣!”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爱背诵故事。”改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比如,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记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而传统爱国主义篇目《吃水不忘挖井人》配的是挖空心思找来的“老水井”的新闻图片。一系列变化让人耳目一新。“与时代贴得太近了!''拿到书的教研员发出这样的感慨。(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9.
高洪钧 《文教资料》2001,(3):106-108
(一)《六合内外琐言》校读记 清代笔记小说多而杂,有同书异名者,也有不知撰人者。前读宣统三年(1911)上海国学扶轮社本《六合内外琐言》,见有黄人序云:“《六合内外琐言》,一名《琐■日记》,常州屠笏岩绅撰。”又,江阴人金武祥在《粟香三笔》卷五里说:广州通判屠君绅,“即吾乡笏岩刺史也,其所著《六合内外琐言》,初名《琐■杂记》”。以至今人所编《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有作者介绍云:“屠绅(1744-1801),清代江阴人,字贤书,号笏岩,拆字为竹勿山石,故又称竹勿山石道人,又号黍余裔孙。乾隆进士,授云南…  相似文献   

20.
上期回顾:夏壳壳家里来了一只奇怪的长鼻子蚊子,它打了一个大喷嚏,叫了一声:“夏壳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