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敏 《湖南教育》2002,(7):52-53
爱学生,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活动。师生情感沟通是激发兴趣的重要条件。要使初一新生听教师的课、热爱数学,教师首先就要和他们产生感情,爱护他们、关心他们,特别是对后进生不能厌倦。教师在语言行动上要做到“现在他们是我的孩子,毕业后是我的朋友”。只要学生和教师产生了感情,愿意和教师交流,这个学生对数学就一定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可能学好数学。所以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使学生迈入初中数学殿堂的关键。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  相似文献   

2.
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兴趣!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对数学感不感兴趣,那就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抓住学生的“心”,让每一个学生喜欢数学这一学科。下面我们欣赏一下某堂数学课的教学场景:满身粉尘的老师,一边滔滔不绝的讲解,一边奋笔疾书。而学生则有的自我欣赏;有的埋头苦读;有的飞鸽传书;有的谈古论今,还有的……教师怨学生太调皮,学生评价老师讲课太乏味,这节课的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数学知识,教材的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常被忽视。学生具有数学思想的萌芽,他们在数学课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认为这道题还有更简捷的方法……"由此我想到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哪怕他还只是个孩子!"当然,学生的数学思想尚处于萌芽状态,很幼稚,那种一味对学生照单全收式数学  相似文献   

4.
编发这组关于“应用题教学”的文章,缘于两个原因:一是孙鹏国老师的《边远牧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调查与思考》。从事数学学习与研究多年,我知道应用题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感觉是能够轻松学好的。可通过孙老师的调查与思考,我才发现,重点是不假,却也是一个难点。简单应用题尚可,复杂应用题正确率最高才19%,多么可怜的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情形,是学生不认真学,是教师不用心教,抑或是教学方式欠妥当?二是几位同事、朋友常就孩子的一些较复杂应用题与我探讨。他们中,有的大学毕业,有的曾任过数学教师。然而,孩子的问题在他们那里,要么思路高深复杂,要么不明所以,做来做去,最后连他们自己也糊涂了。他们原来都是学而优,一路过关上了大学,然后又为人师,教人学习应用题,可现在自己又不会了。难道应用题已不似往日,变难了?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然而如何重视,怎么攻克难点,做到既使教学过程顺畅,又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这成了一代又一代数学教师反复求解,而过程总有纰漏的“应用题”。“应用题有一定的情境”,“解应用题有一定的思维过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搞清数量关系”……提起应用题,教师们众说纷纭。应用题教学总不尽如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究竟  相似文献   

5.
论题:如何看待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你认为数学教学中哪些是基础知识?孙晓天(中央民族大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直接说很难一下子讲清楚。如果说数学基础知识只是指计算又快又准的话,我想,在座的每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都是世界水平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我们还将基础知识的重点放在快和准的话,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对手,只能自己和自己较劲了。与日本的基础数学教育相比,我们在小学与初中阶段,针对两国都讲的内容来说,我们领先他们两年。所以,当有人提出“基础过剩”时,我是同意这样的观点的。我刚从澳大利亚回来,教育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贸易项…  相似文献   

6.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人有喜怒哀乐,小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对学科有偏爱,对教师也很挑剔,有的敬佩,有的喜爱,有的敬而远之,有的心存不满或厌恶,或多或少带有褒贬的感情色彩。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全 《成才之路》2012,(22):41-41
正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可现在很多学生在小学数学成绩很好,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到了初中以后,虽然照样用功,可成绩却像溶液达饱和状态一样很难更进一步,出现一种徘徊停滞状态。致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畏惧,动摇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有的学生甚至还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方面出现了问题,其中既有学习方法的原因,也有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以下,是我从学习方法方面对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的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峥 《中小学德育》2012,(10):21-22
选择《秒的认识》作为校内研讨课是种偶然,可就是这个偶然,让课堂充满体验的味道。特级教师吴正宪曾经说过:“说学生能懂的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数学的意义,用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解读已有的生活经验。”我想这样的课堂孩子一定会乐于参与,这就是课堂的魅力。本节课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懂得...  相似文献   

9.
我在讲小学数学第九册“梯形的认识”这节课时,当学生理解了梯形的概念,了解了梯形的特征后,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先摘录如下: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形。师:这是梯形吗?有的学生:这是梯形。师:你们是怎么知道它是梯形的?有的学生说:因为这个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有的学生反驳说:你是怎么知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师:那请你们想办法,验证一下。这时,同学们拿出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有的互相说方法,有的冥思苦想。之后,教师请两名同学到前面给全班同学进行了验证的演示,证明了这个图形是梯形…  相似文献   

10.
贵在反思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必然的规律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错误。一次次的失败为什么不能转化为成功呢?有几位学生问我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甲、乙、丙3个学生各拿同样多的钱合买同一规格的练习本。买了以后,甲和乙都比丙多要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人民币0.36元。求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多少元。我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则这样列式:0.36÷6=0.06(元)。显然这是错误的。于是我结合题意画了线段图,借助线段图说明解题思路。(1)甲和乙比…  相似文献   

11.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经说过:“孩子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的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老师的期待、激励.师生间真情的交融,小伙伴的合作互动,都是为了让孩子自己手执金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工作十几年以后,随着对数学教学认识的逐步加深,我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别样精彩: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课堂上我看到学生不断收获快乐的体验.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辛苦,而更像是享受,我自己也从中找到了乐趣。  相似文献   

12.
编发这组关于“应用题教学”的文章,缘于两个原因:一是孙鹏国老师的《边远牧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调查与思考》。从事数学学习与研究多年,我知道应用题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感觉是能够轻松学好的。可通过孙老师的调查与思考,我才发现,重点是不假,却也是一个难点。简单应用题尚可,复杂应用题正确率最高才19%,多么可怜的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情形,是学生不认真学,是教师不用心教,抑或是教学方式欠妥当?二是几位同事、朋友常就孩子的一些较复杂应用题与我探讨。他们中,有的大学毕业,有的曾任过数学教师。然而,孩子的问题在他们那里,要么思路高深复杂,要么不明所以,做来做去,最后连他们自己也糊涂了。他们原来都是学而优,一路过关上了大学,然后又为人师,教人学习应用题,可现在自己又不会了。难道应用题已不似往日,变难了?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然而如何重视,怎么攻克难点,做到既使教学过程顺畅,又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这成了一代又一代数学教师反复求解,而过程总有纰漏的“应用题”。“应用题有一定的情境”,“解应用题有一定的思维过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搞清数量关系”……提起应用题,教师们众说纷纭。应用题教学总不尽如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究竟  相似文献   

13.
编发这组关于“应用题教学”的文章,缘于两个原因:一是孙鹏国老师的《边远牧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调查与思考》。从事数学学习与研究多年,我知道应用题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感觉是能够轻松学好的。可通过孙老师的调查与思考,我才发现,重点是不假,却也是一个难点。简单应用题尚可,复杂应用题正确率最高才19%,多么可怜的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情形,是学生不认真学,是教师不用心教,抑或是教学方式欠妥当?二是几位同事、朋友常就孩子的一些较复杂应用题与我探讨。他们中,有的大学毕业,有的曾任过数学教师。然而,孩子的问题在他们那里,要么思路高深复杂,要么不明所以,做来做去,最后连他们自己也糊涂了。他们原来都是学而优,一路过关上了大学,然后又为人师,教人学习应用题,可现在自己又不会了。难道应用题已不似往日,变难了?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然而如何重视,怎么攻克难点,做到既使教学过程顺畅,又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这成了一代又一代数学教师反复求解,而过程总有纰漏的“应用题”。“应用题有一定的情境”,“解应用题有一定的思维过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搞清数量关系”……提起应用题,教师们众说纷纭。应用题教学总不尽如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究竟  相似文献   

14.
编发这组关于“应用题教学”的文章,缘于两个原因:一是孙鹏国老师的《边远牧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调查与思考》。从事数学学习与研究多年,我知道应用题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感觉是能够轻松学好的。可通过孙老师的调查与思考,我才发现,重点是不假,却也是一个难点。简单应用题尚可,复杂应用题正确率最高才19%,多么可怜的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情形,是学生不认真学,是教师不用心教,抑或是教学方式欠妥当?二是几位同事、朋友常就孩子的一些较复杂应用题与我探讨。他们中,有的大学毕业,有的曾任过数学教师。然而,孩子的问题在他们那里,要么思路高深复杂,要么不明所以,做来做去,最后连他们自己也糊涂了。他们原来都是学而优,一路过关上了大学,然后又为人师,教人学习应用题,可现在自己又不会了。难道应用题已不似往日,变难了?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然而如何重视,怎么攻克难点,做到既使教学过程顺畅,又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这成了一代又一代数学教师反复求解,而过程总有纰漏的“应用题”。“应用题有一定的情境”,“解应用题有一定的思维过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搞清数量关系”……提起应用题,教师们众说纷纭。应用题教学总不尽如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究竟  相似文献   

15.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上课时或上完课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往往回答我的是:"没有问题了,我们都懂了."那么学生们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显然不是,从他们的作业和练习就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有问题的,只是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或者说有的学生就不能提出问题.他们缺乏必要的问题意识,这也成了他们不能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江莉 《四川教育》2004,(5):32-33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孩子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能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一堂数学实活动践课。针对学校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教师请学生写一张宣传标语,张贴在校园内,告诫大家不要浪费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全国每天就要浪费十三亿滴水,相当…  相似文献   

17.
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的思维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新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但数学问题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很抽象,很难理解。刚开始,我请学生看图提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不问自答,如:图上有4棵树,树上有9只鸟。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什么是问题呢?我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即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观察、提问。到校园里走一圈,让学生认真观察校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回到教室后,我先问:“学校里有几个滑梯?”学生齐声回答有7个。我接着问:“你能向同学或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有了现实体验…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学习。只有学生真心感情、亲身体验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那么,教师该怎样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呢?下面我谈谈对此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谢存德 《江西教育》2003,(12):22-23
笔者新近看了一篇题为《数学,将给孩子的明天留下什么?》(载《小学数学教育》2001年第11期)的文章。作者彭景廉在文章中深有感触地说:“一提到数学教育,人们关注的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考试成绩如何,至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价值、地位都被忽略了,学生更多体验到的是数学知识的深奥和数学学习的苦涩……”在华东六省一市的一次小学数学教学年会的展示课上,我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幕:一位教师讲“简单的数据统计”(小学中段)时,她将过去教师讲数学改为学生自己做数学的探索式学习,全班学习兴趣盎然,下课铃响后,学生纷纷说:“老师,您还会…  相似文献   

20.
黄琴 《辽宁教育》2005,(3):42-43
有的家长常跟老师说,孩子做计算题还行,就是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自己解答不出时,只要我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半截时,孩子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出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上。阅读看似语文课中的专用名词,但实际上,数学课也离不开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