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文学史家严家炎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鲁迅的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顶峰。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选录的《在酒楼上》,是一篇意蕴丰富、曲折幽深的文本。周作人认为,在鲁迅的小说中,此篇写得最好,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最富鲁迅气氛",就是集中表现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深刻性以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里,选用了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两篇小说,一篇是《故乡》,一篇是《孔乙己》。鲁迅先生写这两篇小说的目的是在于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艰深、晦涩已然成为鲁迅小说阅读的典型特征,阅读鲁迅文章很难一眼窥见其内蕴。鲁迅小说之所以很难理解是因为鲁迅小说文本本身并不是单一的、易懂的,而是包含着多重对话,形成一种众生喧哗的复调。《在酒楼上》是一篇明显体现鲁迅作品中多重复调特性的小说,通过对这篇文本复杂的声音进行分析,能够让人进一步了解小说的真正内涵,从而观照鲁迅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伤逝》是鲁迅小说唯一一篇细致描写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比较扑朔迷离的一篇。有学者说,鲁迅的《伤逝》是鲁迅的自传体小说。可是,鲁迅小说的自传性意义和价值,并仅仅不在于对实际生活中的人事有所依托或影射,而是在其深层心理和意识的强烈投射。更值得注意的是,《伤逝》这篇小说包含了关于记忆与忘却,死亡与新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药》这篇小说中所描写的夏瑜烈士,就是写秋瑾。鲁迅与秋瑾是在日本相识的,对她的光荣牺牲是十分悲痛的,并用《药》这篇小说来纪念她。鲁迅在这篇小说里  相似文献   

6.
小说在鲁迅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鲁迅选集>共十二卷,小说仅为其中一卷[1].张秀枫编选的<鲁迅小说全编>收录的鲁迅小说共33篇,其中32篇为短篇小说[2].……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的文化巨匠,被毛泽东赞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他的小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一直为现代文学研究者所推崇。纵观鲁迅的小说,一篇篇都发人深思,都是震撼人心的悲剧,本文拟就鲁迅小说的悲剧成因及叙事模式作一番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狂人日记》是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总纲,这可以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来认识。其后的小说则在“仁义道德吃人”这一思想总纲的各个层面上深入开掘和具象化。由一篇小说成为多篇小说的总纲,是鲁迅先生特殊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创作经历所决定的。研究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对于我们了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的小说里 ,《社戏》是很别致的一篇。鲁迅的小说最深刻地反映旧中国民生的痛苦和国民精神的麻木。他写的知识分子也都在孤独和郁闷中终了一生。鲁迅在小说里使用的笔调 ,是严峻、冷静而低沉、压抑的 ,几乎使读者喘不过气来。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共收25篇 ,都是如此。可以说只有《社戏》是另一个笔调。这里面写出了农民的淳厚朴实 ,农村儿童的天真友好。鲁迅自己说过 ,他在小说里很少写景 ,而这一篇里写景却是较多的。江南水乡的月夜 ,在此篇中有极精彩的描绘 ,读者不可不细细品味这种小说中写景的上品。社戏是绍兴地方的农…  相似文献   

10.
《社戏》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最后一篇。它既是一篇小说,又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朴实,优美,亲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社戏》写于一九二二年十月。它跟鲁迅早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充满着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小说通过对一群尚未陷入封  相似文献   

11.
论《风波》     
《风波》写于一九二○年八月,是鲁迅农民题材小说的第一篇,也是现代小说史上农民题材小说的第一篇。 和鲁迅其他小说一样,《风波》也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谈谈对《风波》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鲁迅的《故乡》是一篇小说。小说中的“我”应理解为是个艺术形象,而不应理解为是鲁迅。可是,课本中的插图,将“我”画成了鲁迅,这恰当吗?湖北安陆赵礼荣  相似文献   

13.
《故乡》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写的短篇小说,根据小说情节, 课文作了一幅插图,插图里有作者本人鲁迅的像,显然鲁迅这个像就是小说中的“我”了。我认为,这个插图不当。鲁迅的小说(除了历史小说)里,人物大都有生活原型,小说中出现的“我”多少  相似文献   

14.
兰若梦 《新读写》2008,(1):11-11
《铸剑》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武打小说,然而就是这篇篇幅不算长的小说,却将先生所要表达的精神叙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狂人日记》是鲁迅应时代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它充分显示了鲁迅小说创作的艺术独创性。鲁迅坦率地指出:《狂人日记》的创作“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有的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呐喊》、《彷徨》中共二十五篇小说,其中就有十一篇采用第一人称。在中学语文课鲁迅小说教学中,关于“‘我’这个人物是不是作者自己”这个问题,存在着分歧意见。有的同志认为,“我”是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不是鲁迅自己;有的认为,“我”就是鲁迅;还有的认为,在一部分小说中,“我”就是作者,在另一部分小说中,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入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作品中有“我”这个人物。小说创作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本来是作家创作时自由选择来完成作品的一种手段。但是,有人却认定鲁迅作品中的“我”是作者的化身,或者干脆说“我”就是鲁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提出管见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一鲁迅的不少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所以谈到鲁迅在自己小说中的影子,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这些小说中“我”的形象。《呐喊》中有七篇小说有“我”的形象,除《孔乙己》中的“我”是个酒店小伙计,《头发的故事》中的“我”是个阅历还浅的青年以外,其他五篇小说中的“我”,显然都有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的众多小说中,《伤逝》可能是最独特的一篇。这是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其文风与作者的大多数文章有很大的区别。《伤逝》并不是简单的爱情小说,它更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向。在表面的爱情悲剧之下,《伤逝》更强调"未说"的重要性,也就是现代性价值的去向。鲁迅在建构这篇小说时,采用了复调的现代性理解,至少包括了个体自主性、自反性、社会性三个不同的现代性维度。这是这篇小说的伟大之处,也是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