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中国古代女性的诗词作品,有大量的“闺怨”之音,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耐人寻思,发人深省,究其根源,在于受到礼教闺范的严酷束缚。泰州的女性诗词也不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写“闺情”、“闺怨”的,虽然她们作品的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但从这一类的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深切了解到清代泰州女性的真实生活和心理感受,并获得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清代泰州女性诗词以“闺怨”为主体,但是随着女胜自主意识的逐渐觉醒,她们开始关注更广阔的外部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话语去倾诉情感,用与男性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她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社会反思。此类作品突破了传统的闺怨主题,触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而且开拓了诗词意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使清代泰州女性诗词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动人光彩。  相似文献   

3.
唐宋诗词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女子哀怨为题材的,它们写尽了中国女子哀婉优柔的一面,展现了印刻着中国传统封建礼教的"温柔敦厚"和"怨而不怒"。这些诗词多以女性情感的哀怨为对象,最常见的两大类是闺怨和宫怨。这些往往成为唐宋诗词中最脍炙人口和最有感染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闺怨诗是以闺中思妇的忧愁哀怨为主要描写内容的诗歌,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征人之妇的痛苦,受到了诗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重点分析了以"征妇怨"为描写对象的闺怨诗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漫步中国古代诗林,发现有一类别的题材——闺怨,其中的女主人公往往是满腹哀怨,哀怨又凄婉,细究一下,其中有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今列如下,供大方之家含笑指正。其一,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类别,其"怨"的原因或者内涵。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  相似文献   

6.
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月”是唐代闺怨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本文将唐代闺怨诗分为民间怨妇诗和宫中怨妇诗两类,着重分析了月意象在这两类诗中运用的普遍性、特点及月意象的渲染、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思妇闺怨诗指以书写闺阁中女子怨愁的诗,往往借助"楼"这种意象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思妇闺怨诗词中的"楼"为思妇情感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意象示现的角度上,"楼"与"愁""思"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其次在意象造型上,对人物形象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最后"楼"具有沿袭作用,本身流露出一种感伤意识."楼"入诗词所形成的感伤情怀,及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是值得我们好好体味的.  相似文献   

8.
思妇闺怨诗指以书写闺阁中女子怨愁的诗,往往借助"楼"这种意象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思妇闺怨诗词中的"楼"为思妇情感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意象示现的角度上,"楼"与"愁""思"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其次在意象造型上,对人物形象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最后"楼"具有沿袭作用,本身流露出一种感伤意识。"楼"入诗词所形成的感伤情怀,及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是值得我们好好体味的。  相似文献   

9.
《伯兮》是《诗经》中思妇诗的名篇,它因描绘了独特的女性形象和不同的创作视角而与《诗经》中其他的闺怨、思妇诗相区别。本文借用女性主义批评中关于女性写作和女性阅读的一些理论来重新分析解读《伯兮》,并试图从中国上古伏羲女娲的神话和历代文人诗词中的女性形象中找寻文学中关于两性关系、女性地位等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传统的国家,因此,中国古代诗词的作者也无一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辩证思维的熏陶、而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他们的诗词作品中反映和体现着辩证思维的原则和要求,从而使他们的作品闪烁着辩证思维的火花。本文中我们仅选用某些唐宋诗词作品来具体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郑愁予的短诗《错误》是一首轻灵隽永的名作。它显示了作者对自《诗经.卫风.伯兮》以来的闺怨主题的“追忆”,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题材上直接继承了古典闺怨诗的传统;意境上展现了清俊婉丽的古典气息;语词上借鉴了前贤作品中的众多“有意味的形式”。与此同时,作者基于特别的个人体验和时代背景,对传统闺怨诗也有“摆脱”,即等待主体的泛化、闺怨内蕴的深化和摹写身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诗词以轻柔婉丽、曲折缠绵而著称。在她的诗词作品中,描绘了大量的女性角色,李清照的诗词总体以南渡为界,分为婚恋之前与婚恋之后这两种形态展现。李清照习惯于从女性自身的视角,以清丽婉约的语言文字为载体,抒发自身情感。本文拟对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思想做一点探讨,以期能走进女词人的内心,更全面地认识这位"千古第一才女"。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音乐院校,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但不少学习者对古典诗词缺乏深度解读能力,作品演绎形似神离,弱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和创造性转化.鉴于此,笔者建构了一套思维可视化解读模式: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以"兴发感动"说为思维策略工具,"焦点问题"为导向,结合乐曲曲调节奏等,对诗词进行结构化组织和呈现,以此提升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古典诗词作品的悟读演绎能力,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这一解读模式,是高等音乐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朱淑真诗词幽深凄苦的意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淑真是宋代名的女诗人、词人。朱淑真的诗词之所以令人读之断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能将孤寂愁绝的情怀寓于幽深凄苦的意境之中,给人以一种悲剧美。闺怨、春愁、别恨是唐宋诗词中的抒情主流,但大多出自男性诗词人之手,他们写女子伤春悲秋心态毕竟只能靠揣摩,比起女性诗词人来。就少了这份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陈若曦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她的作品从时间和内容上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时间段她书写了不同的文学题材,目光从台湾到大陆再到国外,但始终不离"政治"和"女性"的文学话语.1979年,移居美国的她把创作视野从中国转向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女性,长篇小说《纸婚》即代表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色.从分析留美女性处境的视角剖析小说情节,大致可以窥见20世纪末中国女性在外留学生活的尴尬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杰出的女画家,为美术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能被历史记载的女画家很少,她们留下的绘画作品更少.在男性话语权掌控的社会,女性画家的作品不为收藏家们所关注,认为她们的作品不过是高雅消遣以达到自娱自乐的目的,没有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除非这名女性画家身后有着强有力的男性为依托,才有可能被社会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史悠久,佳作浩繁.在文学活动中,诗词创作与诗词鉴赏是相生相随、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没有诗词创作,就不会有诗词鉴赏;而诗词作品也只有经过读者鉴赏,为群众所理解和欢迎,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由于诗词鉴赏的多数人的审美活动,比之诗词创作有更广泛的群众性,这就更迫切需要文艺理论工作者及时去总结千百万读者的鉴赏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阐明文艺鉴赏的内涵、性质、特点、作用及其规律性,为广大鉴赏者提供理论指导.新近出版的陈新璋教授的新著《诗词鉴赏概论》(下称《鉴赏》),就是一本在人们的诗词鉴赏活动中富有理论指导意义的好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女子诗词是古代女性表达心情、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表现形式与载体,因此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对历代女子诗词进行审视分析是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意识觉醒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相思是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丽以相思为题材的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这或许正应了韩愈那一句话:欢娱之词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闺怨相思.离愁别绪的诗词往往被诗人抒发得淋漓尽致。但诗人在抒发相思情感时所采用的写法却各有迥异。在这里,我想谈一下表现相思时所采用的“揉直使曲”的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温庭筠和叶小鸾的闺怨词为例,探讨二人在闺怨词创作上的承续关系与不同特点,试图说明男性闺怨词之"代言体"与女性词人自抒哀怨时的不同之处,借以探明在男女情爱以外闺阁中人的真实感受,更全面地展现闺阁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