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0年之前,政府和官员的辞典里尚没有"道歉"这个词,而如今,政府和官员道歉已成为一种常态,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立法写进制度中,要求公务员一旦出现严重的行政不作为或失职渎职问题,要以登报发表声明等形式公开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2.
政府、媒体和公众是媒介世界的三个构成部分,作为策划操控者的政府的声音在"华南虎"事件中缺位,导致了舆论一步步沦向被动局面.而现代传媒则在市场化过程中陷入职业道德与利益冲突造成的困境中."艳照门"事件却反映出一直受政府引导和媒体轰炸的公众正借助着现代互联网创造出一个传播奇迹,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媒介新秩序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不作为是指图书馆违反法律与法规所规定的作为义务 ,应为而不为的情形。图书馆一旦构成不作为 ,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图书馆承担的不作为责任主要是行政责任 ,同时还包括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正一名成功的男人背后可能有个默默奉献的女人,一个贪腐官员背后也可能会有一个甚至一群危险情人。近来,网络不断曝出一些官员给情人的奇葩"保证书",将贪官情人再次推进公众视野。记者调查发现,作为贪腐官员身边"狐狸"角色之一的情人会走入三重门:"以色侍权",成为官员编外枕边人;讲而"狐假虎威",借用官员权力牟利;一旦反目成仇,情人则成"反腐先锋"。贪腐官员情人三重门:编外枕边人、权力掮客和"反腐先锋"随着反腐败力度的持续加大,一批贪腐官员相继落马,贪官与情人们的那些事也浮出水面。与情人相关联的"通奸"一词俨然成为今年反腐高频词。作为落马官员的身边人,不少情人要经过三重门:编外枕边人、权力掮客和"反腐先锋"。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站     
《问题就是机会》李尚隆/著定价:22.00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职场上,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被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而面对问题,很多人最本能的反应就是抱怨、逃避,但这只会导致我们碌碌无为,平庸一生。  相似文献   

6.
在学者看来,聘用临时工的做法的实质是将公权力通过不合法的渠道授予出去,而最极端的恶果则是"公权力外包"临时工已经成为屏蔽舆论的挡箭牌、逃避责任的替罪羊。一旦出事,人们总是很容易猜到结局:"临时工干的,已经被开除。"这个庞大又尴尬的群体,几乎出现在所有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偏爱"临时工,源自多重因素:一来,各单位编制被严格限定,但公共服务事项不断增加,小马拉大  相似文献   

7.
一、突发事件中地方媒体不应缺位在突发事件面前,地方媒体的缺位和失语,对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声誉无疑都是一种损害,也有悖于媒体的社会职责。特别是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媒体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从传媒政治还是新闻专业角度分析,"媒体失声"这种"不作为"都是不适时、不明智的。1.政治层面。"不报道"即是放弃话语权,坐失舆论引导良机。直接后果就是谣言四起乱局丛生。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视察时强调提高舆论引导能  相似文献   

8.
高尚  邓利平 《新闻界》2013,(18):44-48
"雷政富事件"凸现了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问题。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应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对象,同时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格权利也应受到法律保护。当前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不够健全,网络舆论监督环境过于复杂,而官员又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这些都是导致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原因。因此,缓解网络舆论监督与政治公众人物隐私权相冲突的途径是当前网络环境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轲 《当代传播》2015,(1):36-38
在当前的政治传播视域中,一些地方官员的形象严重"脸谱化"或"污名化",而且由于传统政治文化与官方传媒议程设置的双重作用,地方官员陷入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的悖论。重塑地方官员的良好形象,需要官员群体开展公共关系营销活动,去其"标签化",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外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莉 《出版广角》2014,(16):62-63
相比较国外科技期刊,国内科技期刊普遍存在文章质量平庸,期刊发展陷入"瓶颈"的困局。本文通过比较中外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差异,为国内科技期刊改变目前局面,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网络传播》2010,(2):85-85
“通过对2009年网络上争议问题的热帖进行频次分析发现,有几个高频词:‘争议’、‘官员’、‘最牛’、‘死亡’、‘言论’、‘警察’、‘局长’、‘幼女’、‘门’、‘自杀’,说明现在网络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大程度集中在公权力的使用这一领域。公权力是一个社会的核心资源,公民以公权力的使用作为判断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准,所以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并通过网络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就是强调"领导干部"的重要性。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家庭,握有权力的"带头人"出了问题,或不负责任,或以权谋私,或碌碌无为,或口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公共事件频繁发生,数名官员引咎辞职或被罢职,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的报道,新闻传媒第一时间传达事件发生的原因、进展和处理结果,对负面事件的有关责任官员开展行政问责、反映舆论、调控舆论,充分体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行政权属于公权力中重要的施行权力,是新闻舆情监督的重点对象。美国第三任总统Thomas Jefferson认为,政府的权力务必受到公众的监督,以遏制其迈入腐败,而公众监督政府通常是运用报纸来实现的。我国的报纸先行者梁启超把监督政府作为报刊的重要作用,新闻专家徐宝璜也曾经提出报刊能够"代理人民而监督政府"。  相似文献   

14.
一味地机械沿用一种标题制作模式,会陷入平庸,而平庸是标题最不该有的气质。题好一半文,好题先声夺人。这是新闻人的通识,所以才滋生了很多标题党。不过标题党和好标题并不等同,前者空有其表,后者却是题从文出、文如其题。俗题易有、好题难得,起标题是功夫活。在新闻实践中,有个不成文的法子逐渐变得普及起来:用寥寥数字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起书名、电影电视剧名遵循同一法则:一"名"惊人。新闻标题如能借鉴甚至引用书名、剧名,势必能够锦上添花,甚至点石成金。如,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各种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样明显,政府的公权力在面对公众高涨的舆论压力之时往往陷入"塔西佗陷阱"。本文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形成"塔西佗陷阱"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网络舆情中的"塔西佗陷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蕾  刘敏智 《新闻知识》2012,(10):37-39
武汉台所播出的2011"电视问政"节目给官民搭建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围绕城市治理问题,以直播形式现场考问官员,体现了官民之间的互动性。"电视问政"在权威性、公信力、舆论先导以及多媒体互动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突出"公民性"、有序性以及契合"善治"理念方面都极大地显现出民众的参与性。"电视问政"让公权力在阳光下实现透明化运作,使公众的权益得到切实充分的保护,这其中体现了政府较高的民主政治觉悟,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使政府、媒体和公民三方得到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一把大火烧出了"袁厉害",烧出了某些兰考民政官员的不作为,也再次将孤残儿童的世界带入我们的视野. 摄影师选择逆光的拍摄手法,压顶的乌云与凹凸的山坡收拢了我们的视线,两个符号般的剪影,带我们进入摄影师感受的世界:一棵树、一个人、一根跳绳,此外画面内没有过多的元素.在黑与白的影调内,一个人的孤独与渺小弥散开来. 就"袁厉害"们而言,孤独尚可忍受,但某些冷漠的质疑与部分民政官员的不作为却将"袁厉害"们的义举放入油中烹:"部分人看到社会资助比较多,称我们是在骗奖金、骗补贴、骗捐助.""宏慈助学之家"负责人刘保宏说,面对类似质疑,心中实在委屈,连家属也抱怨说"做了真的不如不做";为使"龙万爱心家园"合法,近几个月,班爱花忙着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注册民间非企业单位,以陪同成长、生活关怀、课外辅导为主.由于没有先例,她几次都没办成.  相似文献   

18.
199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青年聂树斌被判强奸杀人并执行死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2016年12月2日做出再审公开宣判,撤销聂树斌案原审判决。回望聂树斌案中舆论监督的历程,我们发现舆论监督发挥了推动案件进程和司法改革进程的作用,也反映了长期以来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地方媒体不作为和中央媒体缺位、对"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规定的误读,以及所谓舆论监督就是负面新闻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13,(30):26-27
在中国,官员们大多奉行谨言慎行的低调原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对信仰、事业、金钱、情感、家人怎么看?鲜有人会知道。官员精神世界的隐秘状态,与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有关,也与私欲、安全保障、体制制度、信仰及管理方略有关。他们信仰的各个层面,往往是在当事人落马之后才会被人们感知。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当诱惑与压力交织,加上"官场潜规则"和高心理压力的催化,一部分信仰缺失的官员,内心迷茫,甚至陷入迷信、相信鬼神,希望藉此为自己寻找一种释放的方式。尽管落马官员的精神世界虚虚实实,但撩开官场后  相似文献   

20.
胡沈明 《新闻界》2012,(9):52-54
当舆论监督的视野从公权力转向社会关系领域,道德成为媒体关注的核心,而道德本身的复杂性使媒体难以完成"惩恶扬善"之壮举,让媒体的舆论监督退回至"公权力"实属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