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铬需求预测及资源供应安全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铬是全球公认的战略物资。随着近年来中国铬资源需求的快速上升,铬资源进口量也大幅增加,铬资源供应安全面临多重威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铬资源供需现状,然后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经验,预测了中国铬资源未来的需求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供需因素、进口因素、国际市场因素在内的3个二级指标以及现有资源保障度、二次资源回收水平等9个三级指标的铬资源供应安全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中国铬资源供应安全现状,计算了中国2000年、2005年、2010年、2013年、2020年和2030年的铬资源供应安全指数。结果表明:中国铬资源供应安全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近年来铬资源供应不安全程度持续上升,目前已处于高位,未来随着2020年铬资源需求到达顶点、二次资源回收水平的上升以及进口来源渠道的拓展,中国铬资源安全形势将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2.
世界新格局与中国新矿产资源战略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系统分析了未来全球经济政治和资源格局演变趋势,指出未来10年东西方经济地位将发生逆转,各方势力在亚洲的角逐将愈演愈烈;全球资源供需短期将供过于求,2020年后亚洲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凸显,并助推非洲在全球矿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美洲将藉由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开发,成为全球能源新供应地,并对世界能源和地缘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步降低;资源需求将出现分异:即煤炭、铁矿石、铜、铝等大宗矿产需求将逐步下降,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稀土、铂族、铌钽、萤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持续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导致中国国内资源可持续供应能力堪忧,矿产资源总体对外依存度将维持高位。基于对未来全球经济政治和资源格局的研判,提出中国矿产资源战略应实现两大转变,一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由“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向“最大限度利用境外资源,合理保护国内资源”的战略转变;二是矿业“走出去”实现由单纯的获取或占有海外资源,向“经略全球资源”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3.
2015-2040年全球铁矿石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全球铁矿石市场已处于供需反转、供过于求的新阶段,明晰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走向对我国铁矿石及钢铁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①将全球铁矿石供需历史划分为缓慢增长(1900-1945年)、稳定增长(1945-1970年)、增速放缓(1970-2000年)和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四个阶段,指出全球钢铁消费中心随工业中心转移、铁矿石供应格局随需求格局变化、而供需格局变化决定铁矿石长期价格的基本规律。②运用钢铁需求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预测了未来全球及主要国家粗钢需求,结果显示:总体上,未来30年全球粗钢需求仍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将明显放缓;亚洲作为全球粗钢消费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粗钢需求已到顶点,未来将逐步下降,全球粗钢消费的主要增长将来自印度和东盟地区。③进一步分析全球铁矿石供需认为:未来,全球铁矿石需求增速比粗钢更为缓慢,而供应仍将持续增长,未来几年全球市场将严重供过于求,铁矿石价格受供需形势变化影响,呈现先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全球原镁需求预测及中国合理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艳飞  张艳  于汶加  刘璇 《资源科学》2015,37(5):1047-1058
镁被誉为"21世纪最具开发和应用潜力的绿色工程材料",是重要的战略性金属材料。本文运用部门分析预测法,对中国、北美、欧洲、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原镁消费历史和未来原镁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5年全球原镁消费将持续增长,2020年、2030年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34万t和303万t;较目前增加1.87倍和2.72倍;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原镁需求的主要地区,2020年和2030年其需求全球占比将分别达到58.38%和68.97%;中国将成为未来全球原镁需求的拉动者,2013-2030年全球原镁需求增量的78.50%将来自中国。以全球需求为基础,结合全球一次和二次资源供应现状及未来趋势,针对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提出2020年和2030年,中国原镁合理产能分别为107~130万t和203~247万t。建议国家应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中国原镁生产和利用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油气、水、煤炭、金属矿产等需求的增长远超过人们的预期。能源、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我国是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石油、水、重要金属矿产等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的资料,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可以保证或基本保证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的只有26种,不能保证的有19种。特别是石油、铁、锰、铜、钾盐等大宗矿产,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全国近400座矿城中,许多已因资源枯竭进入衰退期。900多个国有有色矿山中,三分之二已进入中晚期,可采储量和矿石品位急剧下降。到2010年,国有有色矿  相似文献   

6.
铬是生产不锈钢的重要原料,作为中国的紧缺矿产,铬资源的供应安全关系到不锈钢产业的稳定发展。对当前中国铬资源供应风险进行评价,识别其在供应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及风险程度,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治理建议。为此,本研究整理了2000—2016年中国和全球的铬储量、产量、消费量、贸易量、价格、回收率及国家风险指数等数据,从资源、市场和政治三个维度选取评价指标,对供应风险进行直观的量化分级评价。供应风险主要体现在资源保障度低、对外依存度高、二次回收水平低、市场话语权较弱、进口集中度高和地缘政治风险大等6个方面。结合风险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风险治理建议:推动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参股开发矿产资源;加大对含铬废品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加强对不锈钢废料的熔解技术研究;国家对铬资源进行必要的储备,稳定市场预期,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评价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国内铁矿资源禀赋的约束,中国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为了保证中国铁矿资源的供应安全,已有研究重点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需、贸易或定价的某一维度深入分析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较少同时考虑供需、贸易和定价的综合性供应风险,相应地缺乏多维主体的铁矿石供应风险综合治理措施。本研究采用BGR-VW方法,基于2000—2015年中国铁矿石时间序列数据,从当前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政治风险、市场权力、未来供需趋势等5个方面对中国铁矿石供应资源供应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主要存在于资源和政治风险,综合风险等级处于紧张状态。最后,本文以实现铁矿石资源可持续供给为最终目标,从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多维主体分别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邵留国  蓝婷婷 《资源科学》2020,42(8):1452-1463
按单一元素计,伴生性矿产占美国和欧盟关键矿产的60%以上。与非伴生性关键矿产相比,伴生性关键矿产有着特殊的地质和经济性质,这对其资源安全保障产生了独特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关键矿产成为政府、科研机构关注的热点,针对伴生性矿产资源安全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从伴生性矿产的伴生程度测算、关键性评价、供给机制和可供性、全球贸易格局、价格理论等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梳理。综述发现:由于伴生性关键矿产的重要战略地位,伴生程度开始成为重要的矿产关键性评价指标,伴生性关键矿产的供应安全得到了一定保障;伴生性关键矿产的供给取决于主矿产的供需变化,导致其供给缺乏弹性,面临供给风险;同时,伴生性关键矿产的地理分布高度集中,使得其在全球贸易中面临着更高的贸易风险;而相较于非伴生性关键矿产,伴生性关键矿产有更高的价格波动性,且其价格波动受到主矿产价格波动的影响,致使伴生性关键矿产供需稳定存在风险。最后,结合未来经济发展的背景和趋势,本文对未来伴生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向现代化建设跨越的关键发展阶段,能源资源支撑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当今世界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之大动荡。欧洲正在发生的政治、军事危机加速了世界地缘政治版图变革,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资源供需与贸易格局。现今全球石油天然气资源供需“四圈两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清洁能源矿产供应链竞争日趋紧迫。除煤炭和稀土等能源资源外,中国重要能源资源国内供应严重不足、海外来源单一和输运通道受制于人的三大安全短板一直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大国竞争背景下,国际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趋于更加复杂。文章就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供应弹性、科学规划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布局、积极推动能源资源全球治理,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稀土是全球竞争最为热点的关键矿产之一。当前,全球稀土的资源和供应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西方国家正在积极构建摆脱中国的供应链。文章从稀土元素视角阐述了中国的供需格局演变,分析了大变局下中国稀土元素的供需错位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稀土元素的平衡利用策略,为推动产业链全球化和保障中国稀土资源安全提供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世界锂资源供需形势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锂主要用于铝冶炼、空气处理、润滑剂、锂电池以及陶瓷和玻璃这五大消费部门中。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锂电池的需求引发了人们对锂资源的高度关注。本文运用部门预测法,对2015-2025年世界各国对锂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分析认为:①石墨烯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缓慢的用锂高值情景下,锂需求会逐渐上升。2015年、2020年与2025年的全球锂需求为3.2、5.1、9.6万t;石墨烯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快速的用锂低值情景下,锂需求达到顶峰后下降。2015、2020与2025年全球锂需求分别为3.2、4.9、4.2万t;②用锂高值情景下,全球锂资源消费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锂电池成为第一大消费部门,2025年全球锂消费结构为电池66%,陶瓷和玻璃20%,润滑脂4%,空气处理2%,电解铝0.08%;用锂低值情景下,2025年陶瓷和玻璃以41%的消费占比继续保持第一大消费部门,其余部门的消费结构为电池25%,润滑脂10%,空气处理6%,铝冶炼0.19%;③全球锂资源丰富,储产比高达371年,2015-2020年全球锂产能将至少达到9.2万t,2015-2020年仍将持续供过于求的状态。用锂高值情景下,锂资源在2020年以后有供应趋紧的可能;用锂低值情景下,锂市场将持续供过于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全球铜资源状况,总结了全球铜生产、消费的变化规律和行业需求趋势。总体而言,全球铜资源丰富,基本能够满足需求。铜储量约一半集中在美洲地区,但全球对美洲地区铜资源的依赖正在降低。同时,全球铜的生产与消费呈现增长率快慢交替的周期性变化,且增速逐渐递减。全球铜消费由欧美发达地区向亚洲地区转移,建筑业对铜的需求巨大。通过对人均铜累积量的测算预测了全球矿山铜需求量,全球铜的需求将长期保持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从石油供需缺口论我国石油安全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总瑛 《资源科学》2004,26(6):111-117
我国石油生产形势比较严峻,今后产量只能保持稳中略有上升的势头。但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需求增长幅度较大,今后石油供需缺口占国内石油需求的比例将不断上升,预计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将分别为38.6%、46.0%和53.4%。为此,本文根据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等特点,对未来我国石油安全策略提出五条具体建议:立足国内,保障石油基本供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以气代油,减轻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压力;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弥补国内石油供应缺口,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全球锌消费及需求预测与中国锌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涛  陈其慎  于汶加 《资源科学》2015,37(5):951-960
本文以全球10多个典型发达国家近100年的锌消费历史为研究基础,按锌消费特征分为两类国家:①美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消费在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②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都具有“S”形消费规律。在此规律基础上,将全球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4类国家集团,对全球锌需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全球锌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放缓,主要发达国家需求将逐步减少,中国需求已经进峰值区,全球锌需求增长点将转向印度和东盟。  相似文献   

15.
黄健柏  孙芳  宋益 《资源科学》2020,42(8):1477-1488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多种关键金属材料。本文选取15种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从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地缘政治和社会监管4个维度,构建10个评估指标,对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的供应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保障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清洁能源技术关键金属的供应风险均处于中风险以上等级,其中铟、镓、锗3种关键金属处于中高风险水平,锂、钴、镉、硒、钼、钯、铂、铜、铝、锌、铁、钛12种关键金属处于中风险等级。②供应减少风险维度中铟、铁、钼、锌、锗、镉6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铟的风险最高;需求增加风险维度中铟、镓、锗3种关键金属的风险属于中高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维度中有9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钴的风险最高;社会监管风险维度中有11种关键金属属于中高风险,其中铟的风险最高。因此,需尽快建立关键金属供应安全常态化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和二次资源回收管理体系,增进与关键金属供应国间的合作,以缓解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金属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