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了解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他的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作用,以便使教育工作 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它去指导自己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高校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如何构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激励机制,各类高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文章在分析我国部分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斯金纳强化理论,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等方面。特点研究,理论界和实际管理部门存在差异,研究者根据自身研究的需要也存在差异。原因研究主要表现为常规性犯罪因素的研究,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研究。对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青少年犯罪搞好预防,依法对青少年犯罪予以刑事制裁,以及做好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等方面。特点研究,理论界和实际管理部门存在差异,研究者根据自身研究的需要也存在差异。原因研究主要表现为常规性犯罪因素的研究.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研究。对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青少年犯罪搞好预防,依法对青少年犯罪予以刑事制裁,以及做好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诸多研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即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原因,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易感性。因此,归纳总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预测源,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展犯罪学侧重研究青少年年龄与犯罪的关系、犯罪人的分类及青少年犯罪成因.从发展犯罪学有关青少年犯罪成因的相关研究中,总结出影响青少年犯罪尤其是两种类型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个体冲动性或低自我控制、家庭背景、学校适应、同辈关系及成熟代沟.目前发现发展犯罪学的研究结论尚有不一致之处,并且缺乏中国背景下的实证研究,未来还需要就发展犯罪学在国内的应用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骨干在工作中易出现热情度不高、积极性以及认同感低等问题。斯金纳强化理论对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体现在可以激励学生骨干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目标和动机,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管理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当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的社会问题,犯罪率高、低龄化现象普遍,且愈演愈烈,被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喻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出发,论述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旨在引起全社会的警觉和重视,从而达到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坚持行为实验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解释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提出了强化理论,并将强化理论应用于教学和行为矫正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分析斯金纳强化理论的涵义以及该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分解目标注重实践教育、注重运用强化激励等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诸多研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即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原因,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易感性。因此,归纳总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预测源,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遵从行为是指向规范的合法性提出挑战,以改变规范为目的的公开违反规范的行为。非遵从行为具有鲜明的道德性,对社会规范的变迁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儿童的道德成长中,非遵从行为具有重要价值。学校德育应尊重学生的非遵从行为,建立民主的道德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未成年人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能力较差、可塑性较强。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建立区别于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殊对策及处遇制度。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应采取特殊的制度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尽可能多的适用非犯罪化、非监禁刑和非刑罚处罚措施,并建立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缓刑制度及配套的调查、监督和社会帮教制度,促使未成年人犯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青少年犯罪呈现违法犯罪比例较高、数量增多、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特点.对此,应从自身预防,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网络,采取教育、感化、挽救形式,加强预防、帮教、改造三个延伸等方面,切实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从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角度分析,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作为行为论的犯罪论,由于行为论被包括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因而不具有独立的体系性地位,从而导致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难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日本的犯罪论则是作为行为属性论的犯罪论,虽然犯罪论与行为论相互分离,但是由于现存的行为论难以实现它本应具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机能,从而导致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低下。本文从中日犯罪论体系互补的立场出发,尝试对两国的行为论以及犯罪论体系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是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工作 ,我国广大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向上的 ;但是 ,极少数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仍然令人触目惊心 ,得到党的总书记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青少年犯罪既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方面的原因 ,也有青少年主观方面的原因。要坚持重在预防 ,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 ,重视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预防犯罪网络 ,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学界基本认同从限制处罚的角度限定中立帮助行为入罪标准,认为"中立性"代表正常业务要求,不宜扩大归罪路径,但是肆意限定可罚行为的入罪条件,也有规避刑法处罚的不良态势。只有在充分理解"中立性"的本质上剖析中立帮助行为入罪的合理构成要件,才能保证法制环境下日常生活秩序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日渐引起学术界和司法界的关注,但有关未成年人的性犯罪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刑法中除了简单的几个法条之外,对于很多的性侵事件显得力不从心。在此试从性侵事件的角度,分析我国法律的现状,力求为保护未成年人男性(仅指14—16周岁)的合法权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其成因十分复杂。总的来说,客观方面可分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因素,主观方面则有人生观错误、价值观扭曲等因素。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自身都应行动起来,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值得一提的是,预防大学生犯罪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高校在这方面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在非犯罪化思潮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趋势在我国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新突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可以在实体法上减少未成年人罪名规定或规定未成年人特殊情形;在司法程序上,则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与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同化亦。"这句古语在实例中经常能得到印证,流传很久的故事: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与邻居同伴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办丧事;再搬到集市,孟子又和同伴,模仿商人做生意;后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跟着学礼数,读经书,为成就孟子打下了基础。与彼时孟子年龄相仿的青少年,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不同步,自我意识增强,但在认知上,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在情感上,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心理上渴望得到尊重,得到认可,但从众心理又十分明显。因此,青少年身边有一个怎样的同伴,对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资料进行整合,并且结合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等样本数据来探讨分析"同伴"在预防、矫正青少年犯罪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