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期儒家人文精神贵仁重德、重视人性道德教化和人格修为,以求臻于圣贤,其人文精神中渗透出了浓郁的人道主义和仁爱主义色彩,这对于现世的道德危机、人性沦丧和社会问题有突出的医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早期儒家人文精神贵仁重德、重视人性道德教化和人格修为 ,以求臻于圣贤 ,其人文精神中渗透出了浓郁的人道主义和仁爱主义色彩 ,这对于现世的道德危机、人性沦丧和社会问题有突出的医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理想人格在总体上表现为仁道的具体化,内圣外王人格是其最高境界,但“圣人”的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相对于圣人,君子可被视为理想人格的现实体现,为个人修养提供了一些具体规范。“仁者安仁”则体现了儒家理想人格的价值观特质。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的个性品质和人格培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人的道德修养发挥过积极作用,即使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现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塑造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儒家道德修养理论的研究 ,揭示了儒家修养理论在思想基础、修养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特风格 ;探讨了儒家修养理论在当代人格完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儒家人文精神与当代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厚的人文精神,是当代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深刻变化,深入研究和开发儒学人文精神的思想资源,无论是在全球化进程中重建普世伦理,还是对于我国在社会体制转型期加强道德建设,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问题,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理论影响和借鉴意义,就当前社会而言也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本文首先会简要的介绍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思想基础、基本方法,而后阐述了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即:有助于人的自我完善、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与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7.
儒家的人文精神肇端于孔子诞生前的唐尧、虞舜、夏禹时形成的丰厚的人文传统,其特性是以道统治世、内圣外王并行不悖,科技、人文与宗教三领域心物平行,历史悠久、文化绵长,是一种实践理性,渗透在世代中国人的不断延续中,具有内在与超越、自然与人文、道德与宗教结合以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极世献身的热忱。  相似文献   

8.
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方法渗透到了个体品德结构的知、情、意、行层面,这也是儒家思想文化为何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之一。对待儒家德育方法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今社会的德育工作不能强制灌输、不能整体划一,要注重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强调情感育人的作用,充分构建德育的环境氛围,注重对受众知行结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其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成人之道"。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正确把握儒家伦理文化的思想精髄及其当代价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儒家文化积淀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梳理儒家传统文化中有关荣辱观的思想内容,研究儒家荣辱观教育的当代价值,对于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当下,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必须坚持以真为魂、以人为本、理论建构与现实生长对接、继承传统与批判创新统一等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有利于和谐精神生成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的近代巨变造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国近代文学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近代新变;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近代文学都有过渡性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除了存在社会性这一根本特性,人还存在自己独有的非本质特性。本文认为,人的非本质特性主要包括可能性、唯一性、独特性、选择性、珍贵性、超越性等特性。在揭示人的非本质特性的基础上,本文进而对人的非本质特性所蕴涵的教育意义作了初步探讨,强调在重视人的本质特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的非本质特性,并认为以人的非本质特性为主要内容的人性假设对于新型教育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价值问题,一直都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价值理论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中国哲学界近10年来围绕着人的价值的界定、人的价值的特征和人的价值的内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学》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的大学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明明德”和“亲民”的“纲领”分别对应于“追求崇高”和“勇于担当”的大学精神。“明明德”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应当具有追求崇高的精神:道德的崇高和知识的崇高;“亲民”要求大学师生应当具备科学精神、公民素质,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担当意识。大学要主动服务社会,转化知识、促进教育。二者相辅相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17.
中西人文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人文主义和中国传统儒学的人文精神,都主张"以人为中心",但前者着力于阐发个人的自由与诉求,而后者则力图将人纳入纲常伦理秩序的轨道.西方人文主义将人从人身依附和神权枷锁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西方现代化的发展,但其纵欲主义与拜金主义也给西方文明带来负面影响.儒家人文精神构成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动力,但其对个人自主性的扼制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拓展,需要对这两种思想资源进行批判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时期所特有的困顿迷茫的社会心理背景下,当代美学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存在状况中,表现为当下化、商业化和形式化,丧失了其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重建美学的价值体系无论对美学本身还是对当代文化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易传》透露了无比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以及社会管理方面的学术思想 ,它集中体现了华夏先民们的伦理追求和人文意识 ,其中特别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崇德广业”的重德精神 ,“居安思危”的忧患精神 ,“穷则变”的通变精神 ,“中正有庆”的尚中精神等 ,都光彩四射 ,至今仍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罗方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12-16,34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通过考察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运动,揭示了交往的主要内涵,并预测到随着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历史将转变为世界历史,社会发展将呈现全球化趋势,从而得出在实现普遍交往的同时,共产主义也必然成为现实的科学论断。马克思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