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论素有“意在笔先”之说,意指完成一幅作品.事先要有立意:想表达什么意象?借什么具象来表达?怎样构图?怎样使用画语?等等。有了这些主观意旨的构想,将之烂熟于胸。再提笔追写,方能得其形神。写一篇文章,先要占据一种“立意”的高度,借以决定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处理、结构的搭建乃至方法的选用和语句的铺排等等。内容决定形式。立意决定内容以及内容如何与形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论有“意在事先”一说,意指完成一幅作品,事先要有立意,即想表达什么意象、借什么具象来表达、怎样构图、怎样使用画语等等。有了这些主观的构设,然后将其烂熟于胸,再提笔追写,方能得其形神。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写什么 ,二是怎样写。写什么是内容问题 ,怎样写是形式问题。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但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是主要的。因此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学生写作文没有内容 ,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有“米”下锅 ,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下锅 ,怎样煮出“饭”来。这就需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 ,指导他们观察生活 ,分析生活 ,激发他们的作文愿望。对此 ,笔者进行了尝试 ,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 :着眼观察 ,感知内容 ,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一、指导学生实际观察 ,获得第一手材料人的认识是从感知…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即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但作文教学现状是,大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生"怎样写"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照应、开头结尾等详讲、细讲,对于"写什么"却是蜻蜓点水,甚至视而不见。因此,效果难尽人意。调查表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普遍存在写作兴趣不大,题材失真、平淡,思维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等问题。作文教学在全面施行素质教育中失却了它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试想,教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如何找米、积米上,而是大讲特讲如何选料、配料、掌握火候、讲究色香味等,这如何能造就“巧妇”?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一篇课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十六法入手:一、审题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指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之后,教师最好不要把着眼点放在分析介绍作者怎样构思这篇文章上,可先让学生猜猜作者会怎样写、写什么。由于在猜的过程中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因此,能在学生探索和猜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可让学生读课题猜测文章写什么,怎么写“飞”,怎么写“夺”,结果怎样等等。推测猜想后,可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猜想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之处,教师要特别重视和鼓励…  相似文献   

6.
表达能力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目标。从表达侧教学,就是试图还原作者表达(写作)的过程,研究作者想表达什么,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来表达,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表现技巧和语言形式来表达,即紧抓“为什么写(说)”“写了什么”“怎么写(说)”这三个核心问题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7.
思维过程,是思想发展和形成的内在形式;而文章表达,则是这个过程的外化形式。说得通俗一点,“想什么,怎样想”是根本,是关键,而“写什么,怎样写”是表现,是形式。一般情况下的作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字句的修改推敲、段落层次的调整完善、篇章形式的指点修正等等,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比如,学生的记叙文常见形象干瘪、内容抽象的毛病,议论文则常见以叙代议、就事论事、缺乏逻辑的毛病,我们往往把原因归结在诸如词汇贫乏、表达不准确、层次不清晰等方面,事实上形成学生作文中这些毛病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万远芳 《南昌教育》2006,(12):12-12
同学们,当你行走在一望无际浩翰的沙漠时,你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水,绿洲)当你置身于寒冷的冬天,面对一片“枯藤,老树”时,你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绿意,新芽)当老师改到千文一面、千篇一律的作文时,最想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文章?(有新意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训练的内容:多角度立意(板书)。现在的中考作文话题已由1999年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到现在的“千树万树梨花开”,而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又为同学们大开方便之门,每位同学在作文时都会感到有事可写,有理可议,有情可抒。但就在同学们感到不会而无从下笔的同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写,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材的标准是什么呢?(真、小、新)在选材上我们要写自己熟悉的事情上。再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使我们的构思立意与众不同,给阅卷老师一缕清新的风!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作文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作文指导应将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怎样写”是解决作文表达形式的问题。然而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作文指导以点拨为好,但要点得有“眼”,点而有“引”;拨,要讲究艺术,讲究分寸,指出思考方向、方法,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感悟生活,提高兴…  相似文献   

10.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有一段话: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向文本学表达上。因为“学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达”。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的作现在依然是“难”字一个。根本原因何在?依笔看,主要有三个:一是违背作的真谛。作应该是作自己心灵的活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小学作如一开始就层层设限,违背作真谛.如何让牙牙学语的小学生写出真心话?怎样调动他们写作的兴趣呢?二是定错作的目标。秦牧这位大作家,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教学反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又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就那些内容那班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有什么可思的?  相似文献   

13.
一份优秀的地理教案应该有质量上乘的“教后记”。“教后记”有什么作用?该写什么?怎样写?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案中都不写“教后记”或为了应付检查才粗略地写上几句,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活动所作的回顾和总结,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写好“教后记”呢?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不论写什么文章,在下笔之前,总要先考虑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提炼主题的过程,古人称之为“立意”。古人云:“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就是指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率作用,不仅体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为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和“高下”,是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魏蓉开 《新疆教育》2012,(20):155-155
我认为,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感悟“语言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求学生领悟并掌握“语言形式”,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凭借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积累丰富、规范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6.
单文 《现代语文》2009,(7):81-81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牢牢抓住课文“写了什么”(即课文记叙了怎样一个人?叙述了怎样一件事?论证了怎样一个观点等)和“怎么写的”(即课文采用了什么方法把内容一层一层地表达出来的)两个重点展开教学,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以载道,我们不妨把“道”的内涵理解得宽泛一些,即文章的内容,包括思想、情感、事件等等。阅读教学,首先要教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其次要教学生弄清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内容的。读懂文章内容是有门道的,门道有多种,教学一篇课文根据什么选择门道,是教者教学智慧的体现。同样,研究作者表达内容的技巧也是有许多路可走的,  相似文献   

18.
指导小学生作文,就是指导他们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内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怎样写”是表达问题。让学生从说到写,写片段、写篇……都是在培养表达能力。但无论是技集内容的指导还是表达方法的指导,核心都是一个:开拓思路,学会选材与表达。《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公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话言文字表达出来。”这…  相似文献   

19.
每次作文之前,我都要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这里以《记一次难忘的事》为例,谈谈“三问”教学的具体做法。一问:写什么?问题分解:你准备写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这时,老师先找三、五个学生交流一下,再作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然后分小组交流,人人发言。接着由小组长汇报,说出材料落实的有多少人,未落实的有多少人。教师强调指出:作文成败的关键在于材料是否真实,是否具体。只要材料落实了,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二问:为什么写?问题分解:这件事为什么使你难忘?它对你有什…  相似文献   

20.
【预热与蓄势】 1.“表”是一种怎样的文体?你以前有没有接触过这类文章?它们一般会写些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