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主要通过研究炼油污水二级处理生产实践效果,从生产运行的角度对炼油污水常规处理工艺中各处理单元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了探讨。实践运行结果表明,常规二级处理工艺对炼油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污水中COD、挥发酚、矿物油和硫化物等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可使处理后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针对呼和浩特市建成日处理能力为15万m3二级污水处理厂投产后产生的污泥进行可消化性的研究,旨在为污水处理厂提供污泥消化处理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必要基础资料。试验结果表明二级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可消化处理。消化后的污泥中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均不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可作为农业肥料。  相似文献   

3.
主要通过研究炼油污水二级处理生产实践效果,从生产运行的角度对炼油污水常规处理工艺中各处理单元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了探讨。实践运行结果表明,常规二级处理工艺对炼油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污水中COD、挥发酚、矿物油和硫化物等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可使处理后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生活污水如果不经过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通过采用该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其出水水质完全达到生活污水排放指标要求。该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对污水处理效果好、投资少、运行稳定等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生态透析技术在南方某城市生活污水工程化应用中其除磷机理、去除效果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文章提出的全新生态透析技术去除污水中磷的解决方案。工程运行结果表明,使用生态透析技术对生活污水中CODcr、BOD5、氨氮、总氮等污染指标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对处理后外排水TP这个常规方法难以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指标也有极好的效果,在工程运行获得分析检测数据的时间段内,TP含量均小于一级A排放要求的浓度(≦5mg/L)。工程实际运行获得的结果表明生态透析技术在环保行业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工艺创新,其处理效果特别是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相较于传统的A/A、A2/O等工艺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生态透析的广泛应用将对生活废水的深度达标处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付诸现实应用,以日处理生活污水500 m3的一个处理站点计算,采用生态透析技术在除磷上节约的药剂费用和综合电耗上减少的费用,将对运行企业产生3.65万元/年的经济效益。当前采用生态透析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站点超过200个,日处理生活废水超过40000 m3/日,年节约运行费用292万元。  相似文献   

6.
淡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充分利用淡水资源的一个渠道就是.对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作为水资源而回用。因此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深度成为关键,生化处理更加是其核心,了解城市生活污水.的生化处理,有助于我们对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回用.更加有助于我们节约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选取天然的斜发沸石作为填料,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挂膜成功后,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和85%左右,结果表明,以斜发沸石作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某小区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总结和分析了各种类型厌氧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厌氧工艺应用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须与其他后续处理单元联用。并介绍了厌氧反应器与其他工艺联用处理生活污水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其在我国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最后对厌氧组合工艺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硫酸净化污水与纯碱吸收液在硫酸净化空塔内反应后,再排放到环保车间做进一步处理。硫酸净化污水与纯碱吸收后液吸收后液混合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回硫酸制酸主流程制酸。  相似文献   

10.
选取某化工厂污泥#采用不同浓度污泥处理生活污水和渗滤液两类污水#比较各污泥浓度下污泥性能及对污水中污染物"COD、TOC、TN、NH_4~+-N等$的去除率#得出8~11 g·L~(-1)的污泥浓度是处理效率最佳的浓度范围。72h时#生活污水在好氧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1.97%#TOC去除率为88.63%#TN去除率为93.66%#NH_4~+-N去除率为89.15%(厌氧条件下COD去除率为62.68%#TOC去除率为72.74%#TN去除率为93.61%#NH_4~+-N去除率为38.80%。与生活污水相比#渗滤液在相同条件下污染物去除率较低#如COD去除率在好氧条件下为12.81%。该化工厂污泥可直接用于处理生活污水#而对污染物浓度较高、成分较为复杂的渗滤液处理效率不佳#需经驯化后再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1.
马文军  宇振荣 《资源科学》2013,35(3):585-593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管理水平而异,实验站与农户管理水平间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专家与农户间的知识差,促进合理灌溉措施的推广.该文基于农户田间试验和农户调查,分析了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动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对比实验站研究结果,讨论了实验站和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可能主要影响0~80cm土层的土壤饱和电导率;土壤盐分向下淋洗是盐分运动的主要趋势,很难形成上行运动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相对于淡水灌溉,微咸水灌溉的冬小麦相对产量为45.38%~83.33%,夏玉米相对产量为42.86%~58.57%;无论是实验站还是农户管理水平,微咸水灌溉均对土壤饱和电导率产生显著影响,实验站管理水平下的灌溉制度比农户管理水平下的更加合理,农户管理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比实验站管理水平要严重;需要多角度采取措施提高农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三元能量对植物激发效应及其试验方法,以便使试验方法进一步规范化,扩大试验成果,给三元能量的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进行了三元能量与黄豆芽相互作用预备试验,结果表明,经三元能量处理的黄豆芽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不同盐分含量的海冰水灌溉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盐分含量的海冰水进行棉花灌溉试验,结果表明:①经过1年3次灌溉和降雨淋洗作用,海冰水盐分含量为1g/L、3g/L和5g/L的灌溉处理,土壤均表现为明显的脱盐效果,在0~20cm表层土壤脱盐率随海冰水盐分含量升高而降低,脱盐率最高为1g/L处理,达到57.22%,分别高于3g/L和5g/L处理3.28%和18.34%;而盐分含量为7g/L和9g/L的灌溉处理0~80cm土壤各层次表现为积盐,以60~80cm积盐最为严重。②各处理以1g/L和3g/L海冰水灌溉棉花果枝数、单颗棉桃重和产量最高,随灌溉水盐分含量增加产量呈递减的趋势,9g/L海冰水灌溉3次的处理与无灌溉相比出现显著减产,减产率为28.48%;7g/L和9g/L的2个处理,棉花整齐度指数和断裂比强度都有降低趋势,但各处理间棉纤维品质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海冰水长期灌溉效应及海冰脱盐技术,建议采用3g/L海冰水进行棉田灌溉,并要注意配合必要的灌溉和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4.
翁辰  何勇  张兵 《资源科学》2014,36(5):963-970
农民排灌协会是农村面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兴事物,江苏省农民排灌协会成立后,通过对排灌工程的修建和维护,显著提高了农田排灌效率,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本文基于对江苏省农民排灌协会项目区农户的调查,采用倍差法对农民排灌协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排灌协会的成立对项目区水稻单产的净效应影响为238.59kg/hm2,且这一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但对项目区小麦单产的净效应影响并不显著。当引入其他控制变量时,增加农药投入和减少灌溉次数对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化肥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则对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得出的政策启示为,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排灌协会的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动员用水户直接参与排灌工程管理、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来激励农户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振富  赵彦锋  程道全  陈杰 《资源科学》2019,41(10):1935-1948
科学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在作物产量空间分异中的作用,对因地制宜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种植结构选择、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粮田建设等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收集整理2008—2010年各县田间肥料试验数据、耕地地力评价资料和夏玉米生长季气象数据,利用Boruta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定量评价施肥、土壤、气候、品种和灌排等5个组别共计17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河南省夏玉米高产区主要分布在豫北黄淮海平原区,中产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平原区和南阳盆地,低产区分布在豫西、豫南和南阳盆地外围的丘陵山地。产量年际波动较小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中产区。17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异均有重要影响。施肥,尤其是配方施肥,虽然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但是并不能改变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上述结果表明,作物产量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土壤和立地条件等区域性因素的综合制约,有效保护高产稳产的优质耕地资源、通过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和改善耕地立地条件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是保障可持续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试验站和农户管理水平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文军  程琴娟  宇振荣 《资源科学》2010,32(10):1896-1901
华北平原水资源缺乏与粮食需求增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试验站试验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试验站和农户管理水平下华北平原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合农户田块试验数据,验证了试验站管理水平下关键期淡水灌溉模式在农户田块推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试验站管理水平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为14.30kg(/hm2·mm);农户管理水平下,88.96%农户田块面积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低于试验站管理水平,主要原因是研究人员与农户种植目的不同、知识水平差距较大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户种植积极性的制约等;农户之间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明显,可能是农户田块土壤肥力、田块大小以及灌溉水质有一定差异等导致;试验站管理水平下关键期淡水灌溉模式适合在农户的田块进行推广,不仅能保证作物高产,而且可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许航  李韬  宋健峰 《资源科学》2021,43(9):1808-182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部门用水量大,但利用率不高,所以发展节水灌溉成为缓解水资源稀缺的可能路径。但是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的条件下,如果实际节水效果达不到预期,就会出现“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了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的衡量方法,然后利用LMDI分解法将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分解为气候效应、单产效应、结构效应、面积效应和灌溉效应,并利用西北五省(区)2005—2016年的数据,在效应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驱动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发现:①西北五省(区)整体的反弹效应高达340.00%,即新增用水量达到了预期节水量的3.4倍,其中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和新疆的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分别为374.97%、55.10%、117.46%、434.51%和384.32%;②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始终是促进西北整体和各省(区)灌溉用水反弹效应上升的驱动因素;③西北整体灌溉用水反弹效应上升的主导因素为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但各省(区)存在区域差异,其中甘肃、宁夏和陕西为单位面积产量增长,青海为气候变化,新疆为种植面积扩大。所以,为缓解旱区农业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在整体策略上,不能追求单产的最大化,而应适当采取亏缺灌溉,并合理规划灌溉农业规模;在局部策略上,要实行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8.
灌溉水矿化度对玛纳斯流域棉花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利用咸水资源对缓解干旱区绿洲农业用水矛盾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0年和2011年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研究了矿化度为0.87、2、3、4、6、8g/L的咸水对土壤水盐动态和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灌溉导致土壤剖面持续积盐,棉花叶面积指数减小,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下降;灌溉水矿化度每提高1g/L,产量降低约391kg/hm2;土壤根系层(0~60cm)可溶性盐浓度每升高1g/L,产量降低约861kg/hm2。在灌溉水矿化度2g/L情况下,100cm土层盐分最大累积率2010年为113%,2011年为26%,呈下降趋势,棉花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受影响较小,可作为该区咸水利用调控参考阈值,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孙建光  韩桂兰 《资源科学》2009,31(5):757-762
本文立足当前塔河流域的成本水价,基于流域主要节水技术成本投入,构建了流域农业节水水价;然后,利用已有研究资料和流域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进一步构建了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分析了未来塔河流域不同农业节水水价的节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节水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的调整可大幅降低灌水量,提高节水效应;②流域水价弹性系数会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这成为流域农业水价调整可行性的一个标志;③不同作物水价需求弹性效应差别很大,这使未来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分析事关流域粮食安全和用水户的水价承受力问题,成为未来塔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研究的重要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21农场为例,依据历年棉花产量、降水量、灌溉引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域近50年来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动态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水分生产效率潜力提高途径。结果表明,50多年来石河子垦区棉花单产增加了近3.3倍;棉田耗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世纪50年代平均477.48mm下降到目前平均415.00mm,降低了13.09%;同期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由1.07kg/hm^2/mm上升到目前3.95kg/hm^2/mm,提高了近2.69倍。土壤改良,化肥用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地膜覆盖栽培、秸秆还田、优良品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作者认为增加氮肥等肥料用量,对进一步提高水分生产效率仍有一定作用,但部分地区应注意肥料的合理配比施用;发展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对于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此外开展抗旱品种选育对于提高水分生产效率也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