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华民族”这一族称虽是近代在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已存在了几千年。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表明:中华民族的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历史选择,56个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内聚力,存在着生存发展共性,是一个荣辱与共、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是构建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的典范。但是,20多年来却一直处于共识与分歧的态势。本文围绕多元一体论而进行学术论辩的焦点问题作了系统梳理,论述这些论辩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元一代,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短暂地形成了繁荣多元的杂剧文化格局。元代帝王有别于传统汉人的文化观念与政治导向,给元杂剧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空间。元杂剧中包孕的中原传统文化内核与少数民族元素,则呈现出了中华文化美美与共却又和而不同的特征,也展现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所具有的文化雏形。少数民族杂剧家的作品蕴含的对中华民族及汉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元杂剧在少数民族群体中的传播与接受。当各民族杂剧家们不断吸收、借鉴彼此的优秀文化并由儒家文化统摄时,元杂剧迎来繁荣是显见的。  相似文献   

4.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从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共同体的自觉认知和理性把握,其中"自觉意识"与"话语意识"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以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理论"为代表,多学科广泛开展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教育学领域也以此理论为基础,广泛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接连爆发种族冲突和恐怖袭击事件,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受到学术界的质疑和批判,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公开宣布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失败而告终,许多国家转向采取公民整合政策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相比之下,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工作思想,辩证地处理“多元”和“一体”的关系,既承认和尊重“多元”,但又不将这种“多元”本质化、固定化,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多元一体”民族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中,坚持“多元一体”民族思想,是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三对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研究通过描述多元文化主义由兴盛陷入困境的过程,讨论其中的原因,在比较当中加深对我国“多元一体”民族思想优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时代价值,使各民族牢牢团结在一起,增进历史和文化认同,推动各民族人民共同行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8.
邓琼飞  覃雪华 《现代语文》2007,(10):123-124
中华民族多元一条格局,对促成中华文化的多元性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神话的起源、形成、展演在这种格局影响之下有着多元一体性、系统性等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提出,推动了民族研究的发展,其学术构架由中华民族的含义、多元一体的含义及“自觉实体”和“自在实体”的理论组成。本文还论述了这一理论的基本特征,以及其教育的涵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边疆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铸牢边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分析影响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因素,提出铸牢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提出,推动了民族研究的发展,其学术构架由中华民族的含义、多元一体的含义及“自觉实体”和“自在实体”的理论组成。本文还论述了这一理论的基本特征,以及其教育的涵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基础历史教育实施的教本,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在全面推广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恰当地融入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历史课堂上,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包括教材体系转制带来的不适、专有名词认知上的障碍,以及既有的不容易与本民族历史结合等问题。从认同需求梯度的角度分析,现行统编历史教材应该完善自我认同、族群认同、社会认同、国家认同的路径上改善编排体例及部分细节取舍方面的不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是否具有稳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教育对于培育与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逻辑,也阐述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多民族共生,有助于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化。这些价值的有效转化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基于“认知阶段-情感生成-意志形成”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逻辑,基于“四个共同”理念的教学内容组织逻辑和基于时间、空间维度的教育空间延伸逻辑等三个内在逻辑;还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教学,从时空史实关联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图谱,从关键情境中生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升华拓展中实践运用,最终实现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既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现实社会的高度把握,它不仅对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理解包括民族政策在内的诸多政策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而且对已进入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具有同样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具有政治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稳定的精神家园.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着民族利益博弈加剧、国家和政党认同出现危机、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盛行等诸多挑战,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通过整合民族利益机制、提升政治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等形式培育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特点在这里是一个伟大历史进程的典型缩影。从多视觉对甘南地区多民族杂居格局进行探讨,全面梳理和揭示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杂居格局的历史现象与具体过程,有助于更好地展望民族的地域空间分布差异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范围来看,强调国家认同的公民教育已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多元文化社会治理的核心主题。我国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目前集中在两个主题,一是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民族国情,二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首先,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及其相互关系,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工作思想体系;其次,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从政治上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道路";最后,从教育路径入手,提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17,(4):83-8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有文化共同体的自我意识,也有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面临挑战,在内遭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和相对剥夺感等因素的冲击,外有西方文化霸权的入侵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扬,在民族政策中体现多元一体理念,并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  相似文献   

20.
吴红 《中学教学参考》2022,(19):61-63+6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师肩负着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任。中学历史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是开展专题学习,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和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线;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挖掘地方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三是开展项目化学习,探究民族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四是促使馆校合作共育,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