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研学活动的支持,但目前科技馆仍对科普研学活动缺乏清晰认知,科普研学活动侧重于动手益智的教育活动,体验性与探索性不强,“低幼化”现象严重[1]。本文以青岛科技馆“海洋偷师记”科普研学活动设计为例,探讨将科学概念融入科普研学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科学概念更好地融入科普研学活动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从研学旅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探讨出发,指出目前研学旅行中“只旅不研”“学而不研”的实质是研究性学习的缺失。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方法,针对中国园林博物馆内的两座复原实景园林展开研学设计,通过“美在江南”“南国探秘”“妙在不同”三个模块的研学设计方案,展示研究性学习在研学目标、研学任务、活动实施等方面的具体思路与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科普研学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科技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对于拓展青少年的科学视野、激发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是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期专题从研学政策解读、研学活动和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组织的实践案例等方面为各类科普基地和中小学有效开展科普研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依托旅游公司的研学活动设计大多存在“只旅不学”现象,研学内容与校内课程严重脱节,不能引发学生共鸣,使得学生多是走马观花地完成,这严重偏离了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目的和初衷。研学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其实施应与考试评价一起,形成德育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从研与旅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赵氏扶绥龙化石发掘遗址”研学活动,可为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研学活动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尚海涛 《班主任》2020,(3):44-46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了政策的保障。在研学旅行如火如荼地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只旅不学”“旅多研少”“只研不旅”等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究其原因,实施者对于研学旅行的认识、研发、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活动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问题,构建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为此,以课程要素分析为理论框架,根据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文本,从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五个维度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体系,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多部门联合指导并给予支持的研学旅行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它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体,通过组织学生野外考察、实验探究或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旨在培育和提升包括地理实践力在内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以“永春东溪大峡谷”研学考察为例,尝试对基于地理实践力提升的研学方案如何合理设计并付诸实施,以及如何科学评价研学成果等进行一些探索,以期为研学旅行中培育、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供参考借鉴和案例范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广州本地科普教育基地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相关资源,以项目式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初中生物学和地理学知识及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并开展“华南国家植物园探秘”课程。文中选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按照“探识→探寻→探究”的能力层级进行逐级设置探究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设计学案引导,自然观察、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并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中学开展研学旅行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和实践,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这与科学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基于科学教育主题,从研学主题、研学目标、学科融合、研学路线、研学活动、研学内容与研学评价等七个方面,设计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且以河南登封市嵩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践案例设计。实施结果显示,基于科学教育主题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不规范与不科学等问题,依据泰勒课程理论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提出“研学目标素养化”“探究内容项目化”“学生活动任务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的研学课程设计“四步法”,并以“中华古水城,英雄台儿庄”研学课程为例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1.
采取“课前学生自主研学(教师事先设计研学案,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交流研学成果;课上各小组展示研学成果,师生互动答疑解惑;课后继续拓展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探究正方体的截面,积累关于正方体截面探究的数学探究活动经验.与此同时,形成截面研究的单元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2.
徐晨来 《福建教育》2023,(49):19-22
基于跨界式学习的科学场馆研学活动融合了“跨界式学习”与“场馆研学”的双重优势,让学习拥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支撑,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域中交替发生,校内外资源同向发力,给予学生丰富的身心体验。我们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融合通达”“综合育人”的课程理念,建构以“满足学生需求”“实施跨界融通”“转化创新价值”为关键要素的“四环三阶”课程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指导,设计与实践跨界式学习理念下的科学场馆研学课程,展现育人优势。  相似文献   

1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项目式学习引入研学旅行,围绕国情教育学习主题整体设计研学任务和目标,以思维导图和任务单为学习支架,关注过程表现和创意成果,引领学生展开“沉浸体验”式研学探究,在多元展评中厚积家国情怀,促进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综合实践研学活动能够有效融合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以“吉木萨尔县水产养殖研学”为例,展示以“关于吉木萨尔县北庭镇水产养殖增产创收有高招的研究”为主项目的研学活动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探究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实现跨学科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以期助力基于PBL模式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安旅行团是最早一批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代表,途经22个省市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是对青少年最好的教学案例。重走“新旅”之路,依托沿途省市的红色人文资源和绿色自然地理规划研学路线,指导学生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地理”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活动。新时代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以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会生存能力,养成勤思乐研思维,提高综合素养水平。面向学生真实世界的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包括文化认知课程、生活体验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和主题探究课程。实施研学旅行课程要把握关键因素,构建适宜可行的策略,要亲历“研学旅行”、学于“研学旅行”、做于“研学旅行”、研于“研学旅行”和惬意“研学旅行”。  相似文献   

17.
<正>在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实操性的各类科普研学活动,让广大青少年通过实地参观践学,改变以往重知识轻实践、重课堂轻实验的学习模式,更好地达到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全社会对研学活动需求量的持续提升,为科技场馆带来了新机遇近年来,我国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泰山风景区为生物多样性考察基地,从生物多样性研学旅行的设计策略出发,对自然观赏、调查探究、科普讲座3个实施环节进行详细阐述。研学旅行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理解,迁移和应用生物学知识,有益于其探究能力的发展和生态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节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酸雨数据中发现环境问题,运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亲历“探究pH对植物细胞生命活动影响”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问题串驱动教学进程,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受到中学历史教师的广泛关注。笔者所在的无锡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底蕴厚重、文物遗存众多。得天独厚的乡土历史资源激发了笔者开展“微研学”教学探索,带领学生到本市历史遗迹开展“微研学”活动,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沉浸式学习与主题式探究,达到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