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基地是江苏教育的原创,是学校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理想平台。当前,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基地发挥工具杠杆优势,从方法路径的角度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前瞻引领教学方向,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更加突出教学主体,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重新定义教学内容,从学科“割裂”走向学科“统整”;有效改进教学方式,从“坐而论道”转向“学科实践”。  相似文献   

2.
骆莎 《成才之路》2024,(1):33-36
把“四史”教育深度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深化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明确“四史”教育融入的目标;构建“四史”教育浸润机制,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筑育人新场域,共建多维立体思政实践育人环境;打造“联动”师资队伍,构建高职大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四史”教育搭建网络平台;打造“特色”品牌实践课,倡导体验式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十余年来,课堂教学方式经历了传统讲授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践育人方式三大类教学方式的变革。本研究对13个省353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式是传统讲授教学方式和新型实验、体验探究方式,大多数教师认为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是补充关系;教师对单一使用传统讲授教学方式普遍持否定态度,对实验探究和情境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对实践育人方式尚处在探索阶段;城市教师和小学教师使用传统讲授教学方式的比重更低,东部地区教师使用传统讲授方式比重更高、使用探究方式和实践育人方式的比重偏低;参加培训是教师学习和掌握新型教学方式的有效路径,教学方式专题培训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变革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建构中国特色的教学方式体系,学校层面鼓励与保障教师开展实践育人方式的尝试与探索,教师个人层面要积极探索并掌握素养导向的新型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在第十三项重点任务“强化教研专业引领”中,提出教研方式创新,内容主要涉及教研专业、教研机制和活动方式,目的是使教研能更专业地引领教育理念更新、教与学方式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手段创新,以切实提高学科育人水平。立足于教研的专业性、引领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5.
吴超 《今日教育》2023,(4):28-31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不少学校把重点和难点聚焦在“育人方式变革”上,实为对“减负”与“提质”辩证统一关系的准确把握。“减负”的根本目的在于“提质增效”,育人方式变革的本质是从学校层面回答“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可以说,“双减”是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契机,而育人方式变革的成效则是检验学校“双减”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立德树人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中小学仍存在课程思政理念重视程度不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不够,课程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高站位,深化课程思政的理念认识;强化育人价值,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聚焦“新时代小学育人方式创新与实践”主题开展研讨,呈现如下一些思考。一是革新育人理念,立足时代、尊重儿童,把握育人方式变革的重点和方向;二是重塑学校管理,积极回应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新要求,持续优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集团化办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工作;三是优化课程教学,基于育人导向推动课程建设走向科学系统及“个性定制”,同时聚焦关键环节撬动学与教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8.
侯嘉慧 《江苏教育》2022,(62):30-34
<正>育人方式的本质是“怎么培养人”,育人方式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和重点问题。[1]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明确了“怎样培养人”的要求:一是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要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随之日新月异, 教师授课再也不能老生常谈、一成不变。强调“自主、合作、探 究”的教学方式,不仅深化了课程改革,还对推进素质教育,提 高育人品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 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阶段是人生“拔苗孕穗”的关键期,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对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准备接受高等教育、打好未来职业发展基础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进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作为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的重要任务和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抓手,采用“全面启动、分步实施”方式稳步推进:2019年秋季学期,  相似文献   

11.
文化拓展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文化拓展教学能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作为教师,我们要建构文化拓展课程,优化文化拓展教学,深化文化拓展评价。在文化濡染、文化感召之下,学生的数学知识、思想观念能得到深层次的理解与建构。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数学学科育人的重要方式、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中, “教书”、 “育人”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是重点学习科目,如何在新课改不断提倡的重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学科的知识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数学科目的育人功能,已然成为当今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重点探究的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中将对如何构建育人型高中数学课堂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提出几点对策,以期可为高中数学教育提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学质量。[1]这就意味着教学必须由“教”向“学”转变,“遵循学理逻辑”便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举措。郑娜老师执教的《竹节人》一课厘清了学理逻辑,落实了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资助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要方式,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进一步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水平,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创新和完善高校资质育人体系,促进高校“立德树人”与“资助育人”深入融合,丰富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核心词汇。“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新的育人目标要有新的育人方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不断探寻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历史教学方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项目学习,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项目学习“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理念和实践特征与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相一致,是促进核心素养融合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更是推动教育发展范式转型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7.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思潮自20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以“去中心”“碎片化”“反本质”的解构手法对育人工作构成严重挑战。“三全育人”鲜明的目标指向和育人方式特点,决定“三全育人”在应对后现代思潮的非理性解构中所发挥的积极的抵御和建构作用。通过强化“育人”中心性,加强“育人”整体性,夯实“育人”基础性,消解后现代思潮给现时育人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重新建构兼具中心性、整体性、基础性的新时代育人范式,深化“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19.
刘伟  刘慧  葛芳 《地理教育》2024,(S1):160-162
<正>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在“优化教学方式”方面提出了“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的要求[2]。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实现从传统的“知识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考查转变。高考评价体系的落地生根,高考命题底层逻辑的深刻变化,倒逼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导致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失效。实现学生主动学、高效学,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预习、练习、复习、总结、追问等微观学习环节下功夫,创设真实情境、凸显思维品质、培育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