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资源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需求者、供给者、商业中介服务者、公共服务4个方面对国土资源信用缺失行为进行分析;国土资源市场失信问题的原因包括缺乏完善的土地信用法律制度、土地市场信息不对称、社会信用意识淡薄等;国土资源信用体系建设包括信用立法体系、信用征信体系、信用监管体系、信用服务体系和信用文化教育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制度实质是民事执行威慑机制的一项创新。法律权利的实然性要求、信用的无形资产特征和执行理念的社会调适是其构建的理论依据。在与德韩两国的信用惩戒制度比较下,我国在制度规定和对被执行人权利保护上还存在不足,是以提出确立保障当事人权利平衡的理念、制定统一明确的规程、增加被执行人保护目的的约束性规定、规范救济和监督渠道为完善该制度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3.
税收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征税部门的信用和纳税人的信用.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我国税收信用状况不容乐观,征纳双方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信情况.完善我国税收信用体系急不可待.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没有完善的信用机制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信用缺失根源是信息不对称,市场不确定性,人的机气主义属性。其解决路径:建立和完善信号传递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社会失信成本,建立“失信受损、守信受益”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在各地、各领域的迅速发展为维护社会诚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暴露了其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功能定位不清晰的问题。明确其功能定位对于理论上消解失信惩戒与“一事不再罚”的紧张关系,立法上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入法铺平道路,实践中改变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运用中出现的泛化问题等均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重新梳理和界定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社会交互成本概念对如下判断进行了论证: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不是行政奖励和行政处罚而是交互便利与交互约束,这种便利与约束不是现行民事法、行政法或刑事法层面的奖惩机制,而是新型的社会治理工具;对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功能的这种定位,既适用于商务和社会诚信建设,同样适用于政务和司法领域的社会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一信用"的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也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政府信用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政府失信行为在国内引发了信用危机,导致了一系列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政府信用缺失的分析揭示,法制建设乃关键所在,亟待因应改观。当务之急应当完善政府信用立法,注重在所确立的立法基本原则基础上,对政府信用进行系统化规制,形成立法上配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有效保障行政活动得以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由于社会信用缺乏法律约束、对失信者的惩戒机制不健全、信用需求不足、信用信息的依法披露不畅、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信用缺失严重.信用缺失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危害,提高了交易成本,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道德滑坡,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依法进行信用信息披露,建立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使信用缺失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由于社会信用缺乏法律约束、对失信者的惩戒机制不健全、信用需求不足、信用信息的依法披露不畅、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信用缺失严重。信用缺失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危害,提高了交易成本,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道德滑坡,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依法进行信用信息披露,建立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使信用缺失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社会信用状况不仅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国家形象。在实施"信用中国"战略的过程中,税收信用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有力推动其他领域的信用建设。近年来,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制度不健全、失信成本低、数据失真等突出问题。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提高立法层次、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完善数据库建设、加强联合奖惩措施等方面,优化税收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企业信用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整个市场信用体系还不完善。信用秩序较为混乱,失信行为屡见不鲜,法律制度无法配套,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运作和发展。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当前企业信用缺失的问题较普遍,探究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建设的现状。从而在企业破产制度的完善、企业信用评估制度的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建设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信用教育体系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信用系统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大学生的信用却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尤其在助学贷款方面的失信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探讨了导致大学生失信的原因及大学生失信产生的后果,提出了高等院校应发挥教育的本质,构建一个与社会信用体系接轨并且适合大学生的信用教育体系,该体系与学历、学位教育相辅相成,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从而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信用意识,具有良好的信用行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信用现状与发达国家的信用现状尚有差距,而信用缺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深层影响又严重制约着市场信用环境的发展变化。因此,必须通过立法完善市场规则,建立信用的事后保障机制,建立失信惩罚机制,以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诚信则兴,失信则衰。信用缺失构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瓶颈”,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倡导诚信,重建信用,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将以汕头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为依据,阐述失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危害,并总结汕头市“重建信用,重塑形象”的举措经验,同时得出几点启示:一、信用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二、“诚信立业发展,失信受损衰败”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三、“阳光政府”领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将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诚信则兴,失信则衰。信用缺失构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瓶颈”,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倡导试信,重建信用,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将以汕头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为依据,阐述失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危害,并论证汕头市“重建信用,重塑形象”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一、信用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需求;二、“诚信立业发展,失信受损衰败”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三“阳光政府”领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将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最突出的信用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诚信缺失和信用交易失信风险,并针对其信用问题而构建一个包含公共信用体系和市场信用体系的专利开放许可社会信用体系。专利开放许可社会信用体系的具体建设措施需要从奖惩结合的联动保障机制、交易平台为载体的统筹机制、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以及行政、经济领域的信用信息利用率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到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政府承诺,既攸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也影响着政府信用水平。要完善教育投入的政府信用管理机制,我国应建立各级政府教育投入的承诺论证与核准机制;调整中央4%的分配结构,促进教育利益结构在全国范围内达到基本协调与均衡;制订完善的政府教育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和问责机制、失信惩戒机制,提高政府及官员的失信成本;同时要建立教育投入的信息公开系统,提高教育投入的政府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法学视角中,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就是法治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立法工作,构建完善的权利体系;注重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提高全社会法制水平和诚信水平;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调解仲裁作用;完善权利救济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强化依法行政观,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8.
任军成 《天中学刊》2010,25(4):43-45
信用是市场交换得以发生的前提,也是整个市场经济体制得以运行的基石。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信用环境比较恶劣,信用缺失现象遍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用权的确定和保护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为此,我国应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逐渐完善信用权法律保护制度,通过立法保证信息的公开性,进一步加强对信用服务业的管理和规范,明确失信和侵犯信用权的责任,使信用服务企业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合法地获得信用信息。  相似文献   

19.
信用活动价值运动的不对称性特征决定了信用具有双重属性:道德属性与经济属性。克服失信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增进信用制度的有效性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向前演进的关键环节。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信用秩序由道德约束向制度约束转化,失信惩罚机制的形成是我国信用体系制度构建有效性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用制度是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市场经济国家信用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合理借鉴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信用立法,发展独立高效的信用中介机构,并建立完善的信用公示制度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