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质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中最为活跃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具备技术思维、复合思维与创变思维,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培养新质人才,需要构建新质教育体系。融创教育作为数智技术赋能的新质教育,是在真实劣构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工具系统、内容体系、思维方式等层面的深度融合,催生创造性思想理念和问题解决方案,塑造超学科心智结构,实现知能体系的实践转化与跨界融合,促进新质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范式,不仅为新质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更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先导。实现融创教育,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人工智能渗透学科引领技术思维、以协同主体驱动复合思维、以培养创造力塑造创变思维,打造一批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人才队伍,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职教育系统变革、高职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必要因子以及高职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双向互动作用关系三个方面。但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现实性挑战,制约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针对上述挑战,需要以系统观念为引领,更新高职教育育人理念;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引导和规范高职教育“出海”行为;树立服务意识,注重人才培养社会效益;多措并举,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双提高;推进职教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消除高职学生层次差异化。  相似文献   

3.
新质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职业教育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是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殷实基础和深刻动因。新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工匠精神层面的新质人才培养,构成了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因此,改革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新质职教人才,成为推动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变量。然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亟需推动职教传统理念的革新、新质人才的培养及产业体系的升级。遵循职业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要义,以及职业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政策逻辑、现实逻辑,从新理念、新智能、新业态三个方面探索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一是新理念赋能,确立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的“大职教观”;二是新智能赋能,产教融合认证培育新质职教人才;三是新业态赋能,职业教育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 ,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以原材料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经济而言 ,它的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知识和以科技为基础构造新的生产力体系。而这一新的生产力体系的形成 ,必将对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尤其是会对历史悠久的工业社会教育模式、教育理论提出变革和创新的要求。一、教育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里 ,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具备社会知识水平较高、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等必要的条件 ,而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5.
2020年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大大加快了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随着“十四五”建设的开局,教育部发文推动“教育新基建”建设,高教司则启动了“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为了厘清“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概念内涵,明确其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数字新基建对知识生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历史上的教育“基础设施”与教材形态的变革、数字媒介环境下教材形态变革的典型案例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是推动人类文明跃迁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历史上教育“新基建”的变革,使教材形式发生了从吟诵史诗、手工抄本到印刷教科书的变革。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工智能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创建一套知识生产的“数字‘新工具’”,知识图谱就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种知识表达和处理工具。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从内容表征、知识组织方式、教学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描述性定义。文章最后指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是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视野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型人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瞬息万变。对于挑起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一代人,必须要有更多更强的数学能力作为变通职业的准备。当前数学教育的现状呼唤着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数学课程改革的诞生。面临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新教育观念,变革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教育者努力的方向。下面简单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挑战、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竞争及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是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以新材料和新能源为代表的劳动对象。当然,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关系,也会随之变革与调整。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创新的聚集地,在培养新质劳动者、提供新质劳动资料、拓展新质劳动对象、构建新型劳动关系等方面肩负着重任。但与之不相对应的是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短板。要提升大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需要建立动态的有效的学科专业和培养模式调整机制,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促进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长效机制建设,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这个推动社会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塑造价值观的核心杻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愈发凸显。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技术生产力的最新体现,其对教育生产力的变革将对技术领域和教育领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技术生产力与教育生产力的定义,并从概念内涵和发展历程两个方面分析了两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随后,文章通过呈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驱动劳动者由人到智能体、劳动资料由配置到介入、劳动对象由硬知识到软知识、教育生产力形态由转化到进化的发展过程,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教育生产力的过程机制。最后,文章从人机关系由人机协作到人机融合再到人机共生的演进角度,探讨了从“此时”到“未来”的人机协同教育图景。文章的研究为深入理解新时代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明晰人工智能教育的演进脉络,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未来教育中人机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要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然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如选拔培养的效率追求与教育公平诉求的二元冲突、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融合挑战、技能人才与教育偏见的双向博弈、人才培育与人才应用的分离困境等现实隐忧,阻碍了生产力质态的加速跃迁。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渠道,在塑造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应通过以下对策来指明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动前瞻,以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基础教育上,细化融通培养机制,培育新质后备人才;二是高等教育上,依托智能学科平台,塑造新质中坚人才;三是职业教育上,建立数字孪生平台,发展新质智能人才;四是差异教育上,探索多元培养模式,打造新质多样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一、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信息化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新型能力素质 教学环境的变化会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信息化教育的实施,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多媒体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资源、新教育模式等信息化教育特征的涌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等新型能力素质。有专家研究指出:“教师信息化知识的掌握与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决定教育信息化推广与应用的关键。”教育部文件指出,  相似文献   

11.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本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现阶段,我国资源的特征是信息、教育两大知识经济支撑发展的新资源,所以,我们需确定新的教育资源观。其理由是:一、知识经济时期生产力主要依靠知识.知识将是决定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知识是生产力,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的再生产,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二、知识经济时期的劳动价值论变为知识价值论。注重商品中的知识含量,这主要依靠劳动者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一切是依靠教育来培养的。三、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资本的.有不可消失性和不断复制性.教育是探索知识、传播知识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教育形态必然发生的变革。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重塑教育新生态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作为高等教育大省,江苏坚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引擎,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堂革命是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课堂革命不仅是课堂的变革与创新,还需要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革除在知识讲解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追求知识的拓展与应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延伸到生活共同体及精神共同体中,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与学习环境,促进学习环境的无限突破,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和职业能力。以烹饪专业教育为核心,探讨了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课堂革命的实施策略及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发展医学远程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世纪,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社会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都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已成为一种发展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大的新型教育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传统教育的延续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它将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具有覆盖面广、全方位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优势,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课堂空间组织形态经历了从标准化到多样化的发展历程。课堂空间组织形态的变革是教育理念变革的直观体现,由此,空间秩序、学习方式、知识观及身体观等也随之转变,体现了课堂空间组织形态背后教育理念的变革,并引发从课堂空间视角解释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习系统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其具体表现为:技术开始成为影响学习绩效的核心因素,传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功能性变化,学习过程模式发生着质性变革,学习系统正向具有自我更新、发展的生态化演进。随着学习系统的变革,作为学习系统重要因素的教师的功能及角色定位也将得到不同层面的重塑,体现在教师角色将从知识来源的“控制者”变为知识内容的“导向者”,从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变为学习环境的“建构者”,从知识传递的“主导者”变为知识建构的“协同者”,从学习体系的“中心者”变为学习体系的“服务者”。教师角色重塑的要点是以理念更新为引领,建构与教育信息化2.0时代相适应的教师知识新体系,培育自由审美的教师伦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在高校学术教育方面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学术教育机制.在新工科背景下,教育行政体制对高校学术改革机制也应当进入相应的发展时期.教育行政体制对高校学术改革机制进行相应的变革,会更加有利于在新工科背景下产生相应的人才,将培养新型人才与社会创新氛围相结合,更加有利于推动高校学术机制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新高考改革的落地实施,生涯规划教育逐渐成为现阶段高中教育的新热点。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包含了自然、人文、地区等元素,将生涯规划与地理教学合二为一,以地理课堂作为载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学习阶段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清楚地了解自身情况,还可以在学科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拓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形态的变革——思维教育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有自己的形态。一定的教育形态只能与一定的历史时代相适应。教育形态为三大根本因素所决定。这三大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水平、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水平、教育自身的发展水平。农牧时代的教育形态是“信仰教育”,工业时代的教育形态是“知识教育”,信息时代的教育形态是“思维教育”。思维教育是当代思维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思维教育以发展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为教育行为的主导和核心,主张以发展思维的手段教育人才,按思维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照教育实施的法则训练思维,以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充分程度为评价标准。思维教育所指的“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思维能力”、“情感思维能力”、“认知思维能力”、“操作思维能力”。思维教育就是信息时代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化与信息化产业技术革命的持续加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从理论上总结、概括新质生产力的先进质态,在实践中培育和壮大发展新动能,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在形成中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将着力点放在数字化、绿色化自主创新带来的效益提高、环境改善、结构优化、韧性增强上。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打通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变革生产关系以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配,塑造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