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一部影响巨大的历史演义。关于它的真实性问题,聚讼纷纭,其中关羽这个艺术形象,虽妇孺皆知却争论不少。如近人蔡东藩在《后汉演义》中就讥“温酒斩华雄”是牵强附会;蒋瑞藻的《小说考证拾遗》也笑“古城会斩蔡阳”是无稽试断;清代张学成《雨辰札记》甚至指责:“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考往往为所惑乱。”这些非议的共同点就是指责《三国演义》歪曲了历史。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关羽被害,结束其英雄一生。作者罗贯中有诗赞云: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这赞词,可以说概括了关羽一生业绩和关羽这一艺术典型的本质特征。的确,如果我们将关羽与三国其他战将,不论与张飞、黄忠、马超、张郃等人比较。还是与曹营中的张辽、许褚、曹洪、夏侯渊等人相比较,还是与东吴的周瑜、甘宁、黄盖等人比较,还是与颜良、文丑、蔡阳等人比较,我们便发现关羽具有明显不同于他人的风姿和气质,除了勇武之外,更多地带有儒将风采,是一个被儒化的英雄。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历来褒贬不一。毛宗岗称赞《三国演义》有“三奇”,又可称为“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而近人则认为这正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缺点,“三绝”是道德类型,人物是类型化而非个性化的。其实,毛宗岗是有艺术眼光的,《三国演义》里写得最好的的确是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刘备是“仁君”的典型,张飞则是鲁莽英雄的代表,但是,刘备纯粹地“仁”,张飞一味地“莽”,缺少独特的风采神韵。在《三国演义》之后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类似的人物。而诸葛亮、关羽和曹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袁绍等人,并非绝对化,是与“才”敌为“不才”,与“不才”敌则又是“才”者,因而是个性化的典型,似乎比“三绝”更成功。实际上,袁绍性格虽较复杂,更接近历史人物的原型,但并非成熟的个性化典型,其艺术魅力难与诸葛亮、关羽、曹操相匹敌。  相似文献   

4.
侧面烘托是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在《三国演义》中被运用得尤其出神入化,这里仅以小说中对关羽、张飞的描写略作分析。关羽、张飞在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便已做了介绍,但这仅算是亮了相而已,人物还不算真正出场。关羽的真正出场应该在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被称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大餐.学校恰好也安排了传统文化课程.我不能像大家那样纵横捭阖,神采飞扬.怎么办呢?照本宣科?心有不甘.讲点什么?从哪人手?颇费思量. 可能是从小酷爱听戏曲的缘故(小时候仅有的接触文艺的方式),我想到了京剧,想到了三国.京剧中与三国有关的戏太多了.比如讲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失·空·斩》,讲刘备娶孙夫人的《龙凤呈祥》,讲诸葛亮去世的《七星灯》,讲关羽、张飞去世的《哭灵牌》,还有《三顾茅庐》《水淹七军》《战樊城》《古城会》《走麦城》《白帝城》《七擒孟获》等.我为什么不能带着学生从京剧这一崭新的角度去品品三国呢?京剧被称为国粹,它的艺术理念、表演形式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而三国,学生也多有了解.于是,我决定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京剧唱词人手,带领学生赏京剧,品三国.  相似文献   

6.
胡子     
大家都说关羽是个美男子。大家都不说张飞是个美男子。张飞就来搞调查,找原因。是因为关羽的卧蚕眉?NO。是因为丹凤眼?NO。也不是因为他“面如重枣”,脸红得厉害。最后弄清楚,问题出在胡子  相似文献   

7.
本期话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关羽去守华容道,结果放过了曹操,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假如当时诸葛亮派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你能想像当时的情景吗?  相似文献   

8.
本期话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关羽去守华容道,结果放过了曹操,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假如当时诸葛亮派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你能想像当时的情景吗?  相似文献   

9.
四、应该怎样解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其次,说一说某教授所品评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的情同手足的结拜把兄弟行为。  相似文献   

10.
《全相平话三国志》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物塑造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张飞形象的塑造上。原因在于:关羽崇拜的影响;不同作者审美取向的差异;不同艺术形式叙述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记述了这样一个事例:关羽败死麦城之后,张飞限令军中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因期限太急,账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讫求宽限几日,竟被张飞令人打得满口出血,并命:“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这个要求,是根本无法办到的,故二人密议:“与  相似文献   

12.
相传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一个阳春三月于桃园饮酒赏春景。刘备提议说:“我们三兄弟,志同道合,皆有相见恨晚之意,何不趁今天的良辰美景,结为异姓兄弟,生死患难与共,也不枉英雄相会的机缘。”关羽、张飞听了击掌赞同,喝酒盟约。可是,由于三人年龄不分上下,如何排列三人的次序呢?张飞乘着浓浓的酒兴,指着桃园中的枣树提议说:“以我之见,不如我们三人以爬这棵树的先后来决排行次序。”刘备、关羽都十分赞同。于是,三人立刻行动。张飞力大,且性急莽撞,早爬在上头了,关羽居中,刘备却远远落在“下”面。张飞满以为自己必当大…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大家都读过,如果你问大家最喜欢最佩服哪些三国人物,大家十有八九会回答“刘备”、“关羽”、“张飞”。可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不错,刘备白手起家,继承汉朝大统,建立蜀汉,是了不起,但仔细看看,其实刘备这些大业都是在能臣骁将的辅佐下完成的,如果不是关羽、张飞的善战,诸葛亮“先取荆州,再入蜀川”的计谋,刘备绝成不了如此大业!而曹操却是完全靠自己拼搏才成就一代功绩。虎牢关率兵破董卓,下邳城带将灭吕布,官渡巧胜袁绍,十几年间将中国北方统一。曹操也非常会用人才,啖睛吞目的夏侯敦,赤膊上阵的许褚,都被他委以重任。曹操不仅…  相似文献   

14.
相传,刘备率领关羽和张飞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三顾茅庐方得相见。相见时,孔明提出一个条件,要刘、关、张与他对哑对,如果对得上,他才答应出山。 刘备和关羽知道诸葛亮有雄才大略,怕对不上,正犹豫之间,猛张飞却上前大胆应对。只见诸葛亮用手指天,猛张飞就用手指地;诸葛亮伸出一个指头,张飞却伸出三个指头;诸葛亮又拍三下掌,张飞一见就连拍九下掌;诸葛亮又用手在胸腹前画了一个圆圈,张飞却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袖筒。哑对到此结束,诸葛亮与张飞相视大笑,弄得刘备和关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十分满意这次哑对,欣然同意出山相助。 后来,刘备和关…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里,张飞、关羽、赵云等五虎上将出征.坐镇后方的军师诸葛亮常会备好3个锦囊相赠.并叮嘱分别于何种情况下开启,当然,军师神机妙算,每一个锦囊都会在关键时刻成为张飞们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6.
<正> 文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出现惊人的相似之外,这种相似,几乎表现在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个方面。明代“四大奇书”中的两部辉煌巨构《三国演义》、《水浒传》(以下简称《三国》、《水浒》)中,就有这样的情况。仅就人物的刻划和情节的安排来说,相似之处就为数不少。以人物描写为例,孔明、吴用运筹帷帷、料事如神的“智”;关羽、武松武艺超群,势不可挡的“勇”;张飞、李逵嫉恶如仇、敢怒敢骂的“莽”;刘备宽厚爱民、礼贤下士,宋江敬老惜贫、仗义疏财的“仁”;曹操狡诈阴毒、专  相似文献   

17.
怎么回事,张飞"弃武从文",去绣花了?原来张飞听人们讥笑他是"粗人",着急了,召来自己的兄弟刘备、关羽出谋划策,为自己"正名"。最后,刘备和关羽决定帮张飞"洗冤"。  相似文献   

18.
作家金庸先生曾说过:“《三国演义》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我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挡,比之关公斩颜良、诛文  相似文献   

19.
学习写人的记叙文,是小学阶段的习作重点,也是难点。在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里,生活着数以亿计的人,即使是一母所生的双胞胎,明眼的人一看,也能把老大老二区别出来,因为他们的相貌、衣着、高矮、爱好、性格……总之,特点是没有完全相同的。譬如说《三国演义》中的结拜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他们的特点各不相同:刘备像个白面书生,遇事思前想后,看重仁义道德;关羽身材高大满面红光,注重义气知恩必报;张飞黑不溜秋,遇事火爆敢拼敢打。  相似文献   

20.
六、求源思维法相传,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时讲定,以一树为据确定排行。张飞性急,想做老大,凭其勇武,一纵身窜到了树尖。关羽忠厚只想做个老二,略作攀登后骑在树杈上。刘备从从容容往树下一坐,抬头问:“二位,请问树从哪儿长起的?”关、张答道:“当然从根上。”“那么,这个老大该是谁的?”张飞口服心服,甘推刘备作老大。刘备来用的就是求源思维。百尺高台起于垒土,万里江河必有源头。许多问题用其它方法不能解决时,从它的根源上进行探究,往往能有新的思路展现。各类史书、志书,“五角丛书”《中国姓氏寻根》,德国的《艺术的起源》等都是求源思维类书。美国前些年的寻根热,中国近年来文学界的寻根文学也都是求源思维的展拓。语文中,对于一些字词,可用追根求源的方法来了解它的本义。例如:“主”字为什么有“主人”、“财权的所有者”、“最重要的”等义项呢?经查可知,“主”的本义就是火把,也就是“炷”的本字。在远古时代,火在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